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基于IEEE 802.15.4的无线通信协议——Zig Bee协议结构及其技术特点,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通用节点的基本构架,设计了一种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网节点通信的软硬件平台,给出了系统的设计的方案,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解决了节点的功耗问题,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小系统节点的功耗。  相似文献   

2.
论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接着,论文阐述了Zig Bee技术的优点,本文采用无线Zig Bee技术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载体。以这个思路为基础,论文详细分析了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架构,包括网络节点类型和网络拓扑结构等,并对Zig Bee技术的组网原理作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室内外已经基本全覆盖了Wi Fi信号,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的促进下,物联网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采用的通信协议主要为Zig Bee协议,它与Wi Fi信号会产生同频干扰,故Zig Bee网络抗Wi Fi信号干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围绕基于Zig 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抗Wi Fi信号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节点分布式自主学习的多信道分配算法。  相似文献   

4.
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Zig Bee技术进行融合,使用Zig Bee技术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并建立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数据监测系统。以楼宇供暖远程监测系统为例,对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远程数据监测系统设计进行说明。对Zig Bee节点的核心组件PIC18LF4620处理器和CC2420无线射频模块引脚连接电路进行设计;对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中处理器和模块的软件程序以及上位机组态监测软件进行设计。通过在目标楼宇内成功安装调试该文研究的楼宇供暖远程数据监测系统,使得全天候各个供暖时段的室温均在要求的18℃以上,基本能够达到室温均衡,节约了供暖公司的成本和资源。  相似文献   

5.
由于通过有线传输传感器数据来监测现有房屋安全的方式花费高,布线繁琐,线路后期维护成本高等原因,在此以Zig Bee技术为平台,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传感器数据的监测系统。此系统包括协调器节点、路由器节点和无线传感器节点,其中节点硬件包括主电路模块、电源模块和传感器模块。软件设计是基于Zig Bee技术的Z-Stack协议栈。对节点间的传输距离和数据传输准确性以及整个网络在实际建筑物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跳传可以准确地传输数据,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监控系统,将设施农业中的传感器连接到Zig Bee网络中,检测设施农业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的即时数据,通过手机APP与无线网络构成的系统完成对设施农业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将物联网技术和Zig Bee技术组合,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Zig Bee节点采集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对环境进行监测以及Android技术实现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7.
文中在探讨地铁隧道安全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铁隧道倾角和振动的低功耗系统,并对该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由于供电条件限制,系统设计了Router节点低功耗电路。经测试表明,该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正常,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种基于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压力传感器的方案。该系统主要包括压力传感器节点、路由器节点和数据接收节点构成,节点之间利用Zig Bee技术实现无线通信。将采集到的压力数据模拟值利用A/D芯片转换成数字值,然后采用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传送到数据接收节点,实现无线压力传感器的设计。该设计具备抗干扰性强、时延短、操作方便等特点,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Zig Bee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介绍Zig Bee网络的功能类型设备与节点类型,并提出Zig Bee协议下的网络拓扑结构,着重从组网流程方面对基于Zig Bee的无线组网技术进行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进入实用阶段,不可避免会在空间上与无线局域网(WLAN)共存并受其干扰而对通信质量产生影响。文章以丢包率为通信质量评价指标,研究了IEEE802.15.4与Zig Bee在不同实验环境中与WLAN共存时的通信性能。实验设定多种场景并测试实际应用环境中IEEE 802.15.4和Zig Bee网络的通信质量。实验数据表明,在WLAN不同强度的干扰下,IEEE 802.15.4和Zig Bee的丢包率不一样。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IEEE 802.15.4与Zig Bee在相同实验环境下丢包率的对比情况,为研究WSN同频下IEEE802.15.4与Zig Bee抗干扰能力的对比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娇 《信息技术》2015,(3):97-99,104
提出一种Zig Bee网络转发节点选择算法Zi FA,每个广发节点选择一跳邻节点集合的子集覆盖部分两跳邻节点,降低了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较易得到转发节点的最小值,由于Zig Bee分层地址空间,只需要一跳邻节点的信息,部分被覆盖的两跳邻节点是由不进行信息交换的节点转化的。仿真结果表明,Zig Bee转发节点选择算法是高效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2015,(5):133-136
文中设计是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面向健身俱乐部开发的健身数据无线采集系统。系统主要由佩戴于每个健身会员腕部的无线采集节点、数据采集汇聚节点、计算机等组成,通过人体随身携带的无线终端实时采集运动者的体温与脉搏数据,所有节点与汇聚节点共同组成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与计算机通过串口进行通信,节点采集的参数通过汇聚节点实时传递到计算机上位机程序中。通过文中系统可以实现健身会员的信息管理及健身参数的实时采集,并根据记录数据进行运动效果评价。适用于无线数据采集、健身者运动量分析评价以及长期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为便于高压线路和电力塔提前维护和更好的使用,构建了一个基于Zig 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节点、自身电路和协议,实现数据包快速有效的延伸和接力传输。文章设计的电力塔远程监测系统包含监测网络的网络结构、通信协议、传感器节点入网与数据收发等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无线物联网技术(WSN)是构建物联网的两大关键技术。然而传统的无线识别技术不能满足无线物联网设备低能耗的严格要求。现提出了一种使用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实现无线识别技术,利用Zig Bee技术组建WSN网络,并且搭建单片机和Zig Bee模块接口,给出一种RFID和WSN融合方案。通过实际实验得出方案可实施性强、通信可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并对Zig Bee、蓝牙以及Wi-Fi这3种最常用标准的优缺点进行详细比较,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面临的挑战,进一步研究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2015,(5):180-183
随着当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用于终端间直接通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文中介绍了Zig Bee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并且把Zig Bee技术与当前流行的几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现有的移动网络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可以发现Zig Bee的技术优势,从而可以利用Zig Bee技术开拓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通信、电子、农业、生活等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蔬菜种植数字化监控平台通过搭在了传感器的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ARM+linux嵌入式平台,同时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和判断,为设施内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3G网络实时地对设施内的动植物的生长态势进行实时监控,将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和3G技术应用到设施农业的环境管理中,全自动化种植农作物。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仓库管理系统实时性差、管理复杂的缺点,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其核心是Zig Bee与RFID读写器的嵌入式智能节点。该系统通过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实现货物自动入库、出库、盘点及查询,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具有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Zig Bee设备在不同场景和应用环境中与无线局域网(WLAN)共存时的通信性能。丢包率被用作评价通信质量的指标,实验数据表明星型网络具有更低的丢包率。分析了不同网络拓扑通信丢包率和无线局域网信道间的关系,得出WLAN信道中心频率对Zig Bee通信质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在基于Zig Bee技术和GPRS的区域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中,需要实现数据从Zig Bee网络到GPRS的转换。针对系统中多种无线通信技术之间互联的需要,设计实现了一种轻量级无线通信网关。该网关主要由CC2430无线射频芯片和嵌入TCP/IP协议的GPRS模块组成,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了数据从Zig Bee网络到GPRS网络的传输。实际应用表明:网关满足了远程无线监控系统中协议转换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