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1)
《物权法》第102条的理解及应用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笔者通过查询不同法院的判决认定,主要从司法实务角度提出自己对《物权法》第102条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针对企业一般职员在缺乏授权的情况下以企业名义对外实施的经营活动,司法实践中有不少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第43条认定职务行为从而将其行为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企业。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般职员对外代理不足的问题,但无论是司法实践还是学术界均对能否依据第43条直接认定职务行为的效果归属于所在法人存在较大的争议,且不论该条款还存在适用范围过窄、用语模糊、司法适用不统一等问题。2017年3月出台的《民法总则》首次以一般条款的形式明确规定了职务代理,其规定虽然解决了《民法通则》第43条是否为职务代理规定的争议,但该条款也存在适用范围过宽、增加组织体经营风险和成本的问题,在适用中应当进行限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7)
《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将扒窃行为作为盗窃罪的罪状之一规定为犯罪,纳入了刑法制裁的范畴,但是却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或者解释来给司法者执法者提供一个有权威的标准在实践中作为参考,学者们对于扒窃是否应当入罪也仍然存在着争议。扒窃行为怎样才能构成犯罪,对行为人应该如何定罪量刑,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各地司法实践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有的以数额犯对待,有的以行为犯处理。这将导致刑法的刑罚不确定性,违背刑法的公平适用原则。本文即从对《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的解读入手,以语义分析和目的解释等方法,分析扒窃型盗窃罪的入罪的标准及司法认定,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5)
近年来诉讼欺诈行为愈来愈多,但在司法实践中与理论研究中,对于诉讼欺诈仍存在较大争议,虚假诉讼罪第三款有意区分了虚假诉讼行为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诉讼欺诈行为,但没有对该行为到底应该构成什么样的罪作出明确解释,没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对诉讼欺诈行为处理混乱的问题。虽然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行为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从犯罪构成,所侵害的客体与行为方式等角度分析发现,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敲诈勒索等行为有本质区别,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行为中的错误认识存在差异。也与敲诈勒索罪不同,财产处分人并未收到恐吓。现有罪名不适宜用来规制诉讼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8)
一般正当防卫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大的争议,随着近期热点案件的发生,一般正当防卫的认定又再次走上热门,法律的要义在于解释,应在刑事政策精神下对一般正当防卫进行既符合规范限制又符合正当防卫之目的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2)
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司法实践中饱受争议的夫妻债务认定问题,发布了最新解释,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所涉内容进行了修改。本文从《司解(二)》第24条的出台背景出发,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进行法理层面的分析,并对新的司法解释进行评析,最后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8)
由于《物权法》第101条中关于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规定比较概括,导致在实践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解释论的角度,通过比较法和规范意旨的分析,明确《物权法》第101条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适用、行使和相关的权利冲突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等领域正成为当前滋生腐败和经济犯罪的“土壤”,也是反腐败工作的重点所在。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年来查处的行贿受贿案件中,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占三分之一以上。行贿行为的法律解析我国刑法第389条、第390条、第164条分别对向国家工作人员及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行贿行为的定罪做出规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行贿罪。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并不仅指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也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1):13-15
环境污染侵权中因果关系判断直接影响到了侵权责任的归属也是《侵权责任法》中的典型难题,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做出了环境污染侵权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但本文作者经统计发现该规定在司法审判中多受拒斥,对此现象笔者在理清因果关系认定一般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和法律逻辑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举证责任倒置在司法实践中备受冷遇的两个主要因素,并提出用学理解释的方法对《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进一步细化解释,通过这种方式明确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以弥补当下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相脱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政策     
《Planning》2016,(2)
<正>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涉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判定、会计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的适用范围。财政部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内部控制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