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
共犯从属性的研究是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起,这是刑法学上所说的共犯理论相关原理,近几年又引起了热议,我国刑法不采取这一学说,采取的是不区分正犯与共犯的法律体系,因此共犯从属性说在我国没有存在基础,但是司法实践中却屡屡有适用共犯独立性学说,因此我国学界对此展开的研究褒贬不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6)
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是刑法中两个相对应的概念,直接正犯由本人亲自实施分则中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而间接正犯是将他人作为工具利用,让他人实现犯罪的情形。事实上只有亲自实施的犯罪的人才能被作为正犯并进行正犯处罚,而间接正犯在这一点上与狭义的共犯即教唆犯、帮助犯具有类似的构造,尤其是在教唆犯的关心层面上,它都是属于诱导他人犯罪并且通过其他人实现的犯罪行为。本文主要是通过简介正犯何以作为正犯处罚的的层面上进行阐述,也就是即间接正犯的正犯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1)
讨论恐怖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将为我国当前刑事立法扩张的趋势提供依据。从风险刑法的角度看,对恐怖主义犯罪这种"当代风险"进行提前预防有其合理性,但这也可能成为过分扩大处罚范围的问题手段,故有必要在司法适用上对其界限进行划定。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1)
缓刑,救济了短期自由刑的弊害,在预防犯罪、促进犯罪行为人继续社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其同时又符合刑罚人道化、个别化和经济化及谦抑化原则,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行的刑罚制度之一。目前,缓刑制度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适当和正确地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缓刑制度,不仅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助于保障人民的权益。本文以缓刑制度的价值分析为视角,分析了我国缓刑制度的一般刑法价值,并结合缓刑制度的最新发展对其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刑法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35)
完全犯罪共同说、部分犯罪共同说以及行为共同说是现今刑法关于共犯本质问题的三种学说。我国目前采取的通说观点是部分犯罪共同说,但这种学说在"共同过失犯罪"中并不能给与合理的解释,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些具体案件并不能妥当处理。因此对行为共同说的提倡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的司法管理中,刑法作为判定犯罪行为并对犯罪人进行刑法判决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是保证司法判决公平公正的重要理论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行刑法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从整体上来说,刑法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不适用的状况。当刑法和其他法律相关条款有冲突时,司法判定的参考依据不能明确刑法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从我国刑法的发展背景着手,首先简要分析了社会对我国法律适用根据的争议,随后阐述了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整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且探析了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部门法的理论基础,最后笔者研讨了应用刑法法律地位的具体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5)
近年来,毒驾行为日益增多,因毒驾导致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吸毒驾驶行为,其不仅危害我国的公共道路交通安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带来威胁。然而刑法对毒驾的明确规定还处于一种空白。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解决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研究毒驾行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9)
罪刑法定虽然是当代刑法学的一个老话题,但对于罪刑法定的司法化及人权保障问题,仍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我国1979年制定的刑法中没有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而是规定了类推制度。1997年修订的刑法典中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并废除了类推制度的司法适用。由此,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才得以展开。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各种疑难刑事案件也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人民的民主思想和司法独立思想也不断加强,由此,罪刑法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但现实中对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也存在诸多问题,而且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6)
近年来,在各地的司法实践中,民事虚假诉讼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民事虚假诉讼的出现,不但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还会对司法公信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遏制频发的民事虚假诉讼,我国关于规制虚假诉讼的立法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刑法规制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就民事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6):17-19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刑法制度历经了多次修正调整,逐渐将我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推向了正轨化方向,我国的司法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绩,如社会秩序总体稳定良好,社会经济发展平稳,国民法治精神也得到了提高,在认同的基础上大体做到了遵法守法等。而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犯罪率的增长却成为了我国司法建设的阻挠因素,出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需求,经济犯罪刑法适用逐步进入到了公众视线范围内,成为了国民热议的司法话题。本文就经济犯罪刑法适用的公众认同进行研究,得出经济犯罪刑法适用的主要依据和公众认同态度,并作出适用途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