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侗族是以水稻种植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稻鱼鸭系统是侗族传统文化与稻作文化结合的产物。稻鱼鸭系统其中包含的生态保护智慧既保证了稻作农业产值,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发展。文章以景观生态学视角,从侗族文化入手,探讨基于稻鱼鸭系统的、以稻作农业为主导的生态保护模式在侗族传统村落环境保护中的有效应用。并在最后提出了适当的农业景观生态保护策略,以期对侗族聚居区的农业景观保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8)
在低碳时代,森林资源除了传统的经营价值之外,其巨大的碳汇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在分析森林碳汇的资产属性和价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森林碳汇价值评估的目的、对象和范围、碳汇量监测计量及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为低碳时代森林碳汇交易的计量和实现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3.
蔡凌  李欣瑜  邓毅 《建筑师》2020,(4):46-52
侗族工匠们在传统建筑营造活动中发展出了一套在无图样的情况下,获取、记录关键尺度信息,并指导施 工的方法。它既满足无图样的木构建筑标准化建造要求,又解决了木材自然属性带来的弹性尺寸问题。这种建立在一定的营造逻辑上,使用特定的营造工具,并具有一定营造程序的系统,可归纳为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实尺营造”。两种关键的实尺——匠杆和竹签,它们的符号标识系统、获取尺寸信息时的量度和记录方法,以及加工构件时的使用程序是“实尺营造”的核心内容。“实尺营造”是侗族传统木构建筑实现设计营造一体化、确保建筑框架结构稳定以及提高营造团队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侗族木构建筑是侗族群众繁衍生息的载体,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具有较高民族代表性和文化遗产价值侗族木构建筑星罗棋布。本论文以广西三江侗族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整理当前该地区侗族木构建筑受传统城镇化和旅游开发等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保护传统侗族木构建筑的重要性和进行设计创新的紧迫性。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侗族木构建筑保护和设计创新提出了三点策略:一是采取"博物馆"保护模式,对传统侗族木构建筑整体保护与传承;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保护模式,制定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地方技术标准;三是采取"现代+传统"保护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设现代化侗族木构新型建筑  相似文献   

5.
程晴 《居业》2021,(3):20-21
湘西传统侗族居民具有较为独特的民族特性,其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建筑结构,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建筑方面设计财富,对于行业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本文深入分析湘西传统侗族居民建筑呈现出的特点,明确基于生态适应性湘西传统侗族民居建筑改造设计原则,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地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5)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科技化,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被弱化。年轻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喜欢程度明显降低。黔东南侗族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侗族体育推广就成为一种必然,笔者将对目前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中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给予适当的改进建议,希望对其发展和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蔚  杨林  陈鸿翔 《室内设计》2013,28(4):49-55
侗族鼓楼是侗族建筑的集中代表,也是黔东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标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采用田野考查和三维数字模型分析的方法,从侗族鼓楼形态与空间、建构技术与文化等几方面对侗族鼓楼进行了探索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侗族鼓楼所蕴涵的民族与地区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正追寻民族装饰元素在现代的新生,这是建筑装饰艺术中永恒的命题。我们应立足湘西本土,积极挖掘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设计元素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我对侗族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试图将有关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思考进一步深化,呼吁大家弘扬、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湘西侗族传统建的木雕装饰、石雕装饰和砖雕装饰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浓缩了数千年的创作理念。三种装饰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体现了"工"与"艺"高度统一。研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利于  相似文献   

9.
正侗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纵观三江侗寨的建筑群,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且造型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介绍广西侗族建筑装饰文化的来源,深层次分析其内涵,以增加广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图案元素文化群众认知感,为文化保护奠定基础。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传统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古老民族。广西的侗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三江县。三江县是中国6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蔡凌张琼邓毅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9):31-33转下期
侗族工匠们在传统建筑营造活动中发展出了一套在无图样的情况下,获取、记录关键尺度信息,并指导施工的方法。它既满足无图样的木构建筑标准化建造要求,又解决了因木材自然属性带来的弹性尺寸问题。以穿斗式标准榀架营造逻辑、木材受力特征和加工、装配为基础,侗族鼓楼具备了完整的构件分类术语、空间定位方法以及字符标识系统,是逐一记录大木构件并确保装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