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7)
本文通过当今社会立法现状分析,明确性别就业歧视在我国当今立法与司法上还存在缺陷,主要在于其条例内容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的措施与后果惩罚及司法救济途径的缺陷,认为我国应该完善性别就业歧视相关法律,制定专门的反性别就业歧视法律并通畅司法救济渠道,建立司法救济机构,确保就业性别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7):147-14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户籍制度下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严重。本文从我国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规定,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以及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建议四部分论述。我国反就业歧视规定较为分散及原则性,对反就业歧视救济不利。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图表分析出农民工受到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产生这些歧视的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原因、户籍制度背景以及法律救济不利。本文提出应该从法律制度和行政执行两方面完善反农民工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3)
小额诉讼程序的确立有利于法院快速解决纠纷、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权威,但我国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同样作为大陆法系的日本通过1996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小额诉讼制度,在借鉴美国等经验的基础之上,使该制度成为比简易程序更简单快捷的纠纷解决手段,也使一般国民更为容易地获得司法服务,尤其是其中的裁判异议制度对完善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3)
检察院参加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完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路径,它对完善行政诉讼过程中的司法监督、优化司法中职权的分配、推进国家法治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关键作用。本文立足于公益诉讼理论制度和案例,讨论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进一步推动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5):206-207
司法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举足轻重的法律制度,是一种解决矛盾的机制,具有解决社会纠纷、提升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等作用。但现在不管从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显露了其缺陷和不足,本文着重从分析司法调解制度在立法及实践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学术理论界几种关于如何完善调解制度的观点,提出应当取消"事清责明"的规定,完善调解激励机制,推行"控审相对分离"制度,强化对调解的监管等一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司法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我国现行的家事诉讼调解机制难以应对日渐复杂的家事纠纷案件,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在家事审判方式及其工作机制的改革不断探索的当下,对我国家事诉讼调解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文章结合我国家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现状,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调解人员选任、未成年利益保护,提高调解效率等方面,对我国家事诉讼调解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2):222-223
新环保法的公益诉讼条款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该条款存仍存在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单一、诉讼范围过窄、缺乏具体实施规则等问题。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通过放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诉讼范围、建立环境基金制度以及相应的诉讼程序、加速司法改革,推动能动司法,来构建合理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9)
在社会主义国家,男女之间完全平等。但是当前我国依旧存在着歧视女性就业的现象,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女性的保护,消除女性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歧视。文章以我国女性就业歧视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女性就业歧视表现,接着分析了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论述了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建议,以便可以更好的帮助女性就业,消除女性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女性就业歧视是我国国内就业领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愈演愈烈。我国已经采取法律手段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但问题仍旧难以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发掘歧视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务派遣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而同工不同酬是它被歧视的表现,同时也是突出的问题之一。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部分所存在的问题是:规定不具有实际操作性、用工制度阻碍了同工同酬的实现。要解决上述这个问题就要结合反歧视制度来细化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法律规定,规制用人单位的行为并为劳务派遣者的提供一种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