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筑学对于空间的讨论已由来已久,近年网络数据媒介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深入地介入到城市建筑空间中,空间因此具有了媒介属性,准确地说,基于媒介传播视角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传播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和影响,它连接了公共交往、生活与空间的诸多话题,这成为我们理解和体验城市与建筑空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认知视角。本期主题尝试基于上述背景做一次观念性的讨论,这一讨论未必是全景式的,但注定是跨学科的,多元化的。在主题文章中,斯考特·麦夸尔的文章引入了"地理媒介"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们一次次通过手机了解城市样貌,概览城市景观,检索城市道路、交通、区位……甚至“跟着手机”在城市中游走。此刻,我们发现手机不仅在描绘和再现城市空间,同时也在建构城市空间,生产新的社会空间。在媒介技术发展与空间理论转向的共同作用下,空间的媒介化与媒介的空间化既成事实。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犯罪的重要载体和条件,其空间品质的优劣对防卫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我国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由于缺少对防卫安全的足够重视,容易形成缺失可防卫性的消极空间。文章以CPTED理论为基础,以长春市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提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综合考虑人的安全需求、空间属性和场地特征等因素,通过消除刺激犯罪的环境因素和减少犯罪机会等手段,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自然监控和领域感来提高可防卫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6)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新型犯罪,由于计算机空间的无限性,在刑法规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缺陷,为充分完善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应该结合现阶段刑法规制中的不足,落实科学的完善策略,以此来整体提升计算机网络范围的识别、防范以及打击力度,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5.
粗犷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以及大街区规划理念催生了我国城市独特的空间格局,加之城市空间环境的内涵建设滞后,诱发城市犯罪的病态环境问题凸显。基于CPTED理念,文章构建新城市格局下建筑外环境防卫安全设计的理论模型,围绕防卫安全设计研究和实践的主导框架,即"一媒介、二目标、三理论、四区域、五空间、六策略"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建筑外环境设计实践时运用适宜的CPTED策略,能够创造"不易、不敢、不能、不想"犯罪的物质空间环境,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提升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减小人们被害恐惧感,增加环境参与者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7):234-235
网络的发展具有双面性,在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来自利用网络为工具的网络犯罪的困扰,其中网络诈骗犯罪作为网络犯罪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社会危害影响较大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样,又因为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模式,其具有自身特有的特点。针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泛滥和危害,遏制和预防该犯罪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犯罪空间挖掘平台通过犯罪空间挖掘平台依托公安专网,通过大量收集公安情报信息并进行分析研判,为公安机关的犯罪分析、犯罪调查和犯罪追踪提供决策支持。论文略述了云计算的发展,分析了云计算的特点,提出基于云计算的犯罪空间挖掘平台体系架构。采用云计算架构有利于目前大规模网络环境下对平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降低成本,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方佶偲 《华中建筑》2022,40(3):75-8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沉浸式展览也由传统媒介走向混媒介,进而抵达现代数字媒介的阶段.作为一个科学与人文艺术紧密结合的表现形式,沉浸式展览应当从更多维度全面、深刻地被理解.基于数字媒体影响下博览建筑中沉浸式展览空间设计需求,该文分别从以人为本的建筑空间尺度划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建筑空间界面和博览建筑空间物...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龄化加重,作为老年人重要活动场所的城市公园的适老化社交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探明城市公园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作用机制,研究将空间媒介观引入城市公园功能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法度量不同空间媒介要素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促进程度。结果表明,空间媒介四个维度的要素对老年人社交活动均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设施接纳性的促进效用最大,其次为场地包容性、景观适宜性和氛围亲和性,且在不同媒介空间促进作用下存在差异。空间媒介视角为城市公园适老化社交活动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3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阅读媒介出现在读者面前,伴随而来的是数字化阅读超过纸质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最主要的方式。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一代,新阅读方式的接受程度更高于国民水平。导致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有阅读媒介的发展、阅读主体的发展、校园环境的影响。我们应从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改进阅读方式,以期对大学生的阅读有所指导,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