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扬州盐商的地域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扬州盐商非扬州当地人.而是由多个地域性商帮组成的群体。组成扬州盐商的,有陕西、山西、徽州、湖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商人。扬州盐商地域性群体的形成,是伴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又与明代封建政府的盐业政策的实施有关。这一盐商群体经历了初始阶段──开中制(商屯)、奠定阶段──开中折包制、确立阶段──纲盐制三个阶段。构建扬州盐商群体的陕西、山西、徽州、湖广、江西、浙江、江苏商人的具体情况及其代表人物,本文作了分析介绍。扬州盐商地域结构的多样性,造就了扬州文化的多元性。在扬州文化的多个层面上都显示出这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与封建政府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盐赋是封建国家重要财政收入,明清封建政府设立重重机构征收盐课入手,论述了各级盐务官员视扬州盐商为可啖之物,肆意婪索刻剥,贪墨狼藉。扬州盐商为了自身经济与政治利益,与每级盐务官员相互交结。狼狈为奸。他们相互为用.上曦皇上及中央户部,侵吞了大量国家财产。扬州盐商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又打起了“捐输报效”的旗号,以求取得皇上的恩宠和耀眼光环。这种恶性的循环,造成了扬州盐商致命的祸根。  相似文献   

3.
两个城市的背影——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盐商在商人群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两大盐业重镇的扬州盐商和自贡盐商,如何运作政策、运作市场,乃至他们在致富后捐输报效的目的,文章作了深人的比较研究,并指出:无论是扬州盐商,还是自贡盐商,他们的发轫和衰败,都与国家的盐业政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烹饪》2012,(6):21-23
淮扬菜以清时最为兴盛,其中与盐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卢氏盐商声绍绪为晚清商界巨富。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声氏住宅是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一座豪华住宅,被誉为“盐商第一楼”。“扬州好。调鼎集佳宴”,这句竹枝词的注脚就是卢宅百宴厅。  相似文献   

5.
扬州盐商的地域结构(续)朱宗宙二、盐商地域结构前文已谈及,扬州盐商是由陕西、山西、徽州、湖广、江西、江苏等地域性商人构建而成的一个群体,对于他们进人扬州业盐的情况和代表人物,现分别作一些介绍。1.陕西盐商陕西与山西相邻,风俗习惯相近,故明清时人,往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扬州盐商建筑的历史、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从盐商建筑分析盐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两淮盐商文化遗迹旅游开发整合研究——以扬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业是中国封建社会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自西汉吴王刘濞“诱天下亡人煮海水为盐”起,两淮地区一直为古代中国的盐业中心之一。“扬州繁华以盐盛”,扬州因盐而兴。本文以两淮盐商文化遗迹最为集中的扬州为案例地展开论述,分析两淮盐商文化遗迹的开发整合现状以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来笔者闲暇之余,研读了《百年来引岸制度束缚自贡盐业的史实纪略》、《自贡市盐业志》、《四川盐政史》、《两淮盐法志》、《民国时期自贡报业的盐文化特色》、《“嘉惠士林”的清代扬州盐商》等档案史志,对历史上的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政策运作初步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秦会馆戏雕三辩郭广岚自贡西秦会馆,是清初陕西籍盐商来自贡经营盐业致富后修建的同乡会馆。该馆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动工兴建,至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竣工,历时十六载。会馆建成后,每逢盛大庆典,过年过节,遇有红白喜事,这些自贡的陕籍盐商们便...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年间两淮盐政变革及疏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万历年间,淮盐逐步实行"仓盐折征".这是朝廷"政商分离"变革的第三步,并有潜移默化的可能.袁世振于万历四十四年,在其<盐法十议>中,并未提出"纲运法"(本文称其为第二疏理方案),而是提出一个更加损害盐商利益的方案(本文称其为第一疏理方案).但该方案出台后,即遭到盐商(尤其是大盐商)的抵制."纲运法"则是在袁世振第一方案失败后,于万历四十五年九月,在去扬州的路上,经与盐商接触后,偶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杜子春三入长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石点头》第五回都是由文言小说改编而成的明代短篇白话小说。这三组小说的改写表现出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改写者对扬州盐商情有独钟,在改写过程中自觉地虚构或丰富扬州盐商的形象,体现了明代小说家的扬州盐商情结。这种情结显示出,明代扬州盐商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一个声名显赫的独特阶层,具有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独特而鲜明的特征。这样的改写,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与文人“雅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扬州以两准盐云集中心地的地位,拥有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加这盐商的招纳,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学士聚集扬州。此间,扬州人雅连绵不断,精彩纷呈,对推动和促进诗创作用乃至我国化事业的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18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复修于公元2006年的卢绍绪大宅.重现盛世华彩。千余城市贵宾齐聚百宴厅,共品广陵春潮宴。卢氏大宅是清光绪年间盐商卢绍绪所建,占地5000多平米.是扬州历史上最大的一处盐商住宅。主要建筑有百宴厅和藏书楼,特别是百宴厅共有九进大厅,而且全是由楠木制成.规模和结构在全国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9日至10日,海内300余名专家汇聚盐商重镇扬州,研讨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盐业史研究》选择其中12篇编为专辑发表,乃盛事也。  相似文献   

15.
扬州湖南会馆的前身是棣园。棣园是道光年间扬州最著名的园林。太平天国覆灭以后,有些湘军将士留在扬州经营盐业,迅速致富。他们买下棣园,进行了精心改造,把它建成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园林,改名为"湖南会馆"。清末民初,扬州湖南会馆成为湘籍盐商在扬州的活动中心。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淮盐运销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扬州盐商的衰落,扬州湖南会馆迅速凋零。目前扬州湖南会馆仅存门楼等少量建筑,是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盐业史专业委员会.冬,国务院批建的中国海盐博物馆正式挂牌,“海盐与人类”学术论坛在盐城举行,一系列盐文化活动盛大举办,在中国盐文化史上留下了光彩的华章. 盐业史专业委员会成立 该委员会的筹备有一个较长的过程.21世纪初,海内外专家即呼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专门研究盐业史的学术组织,南京《江海学刊》、自贡《盐业史研究》等刊和中央电视台、台北中央研究院等机构对此作出反应.2001年5月,扬州大学教授黄俶成应邀到台北中央研究院讲扬州盐商与扬州学派的关系.2004年在武夷山召开的中国商业史年会上,到会的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委托副会长黄做成筹办此事.  相似文献   

17.
黄至筠(1770—1883),字韵芬,又字个园,亦称应泰、潆泰,为扬州八大商总之一。他祖籍浙江,因在两淮经营盐业成巨富,遂著籍于扬州甘泉县。经商致富后在扬州建有一所园林别业——个园,是目前扬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所盐商私家园林。他在两淮担任总商长达40余年,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两淮盐商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额的商业垄断利润积累了巨额财富,其消费取向有很多特色,对清代扬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对居民生活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留下的住宅园林则成了今天丰厚的旅游资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总结盐商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会得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个园色彩艺术看扬州盐商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的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形成一个财力雄厚又独具艺术眼光的团体。盐商住宅是其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而其中所体现的造园技术、审美取向则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个园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尤其色彩艺术匠心独具,彰显了中国传统五色审美观念,园林以一宅之院展现四时之景,成为中国园林造景的奇葩。研究个园的色彩艺术对评价盐商审美取向具有典型意义,对当代园林设计、人居环境构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清代徽州盐商的文化贡献之一:捐资兴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清代徽州盐商散布于各地,其捐资兴教的事迹也散见于史册。本文虽只选取其在歙县、扬州及汉口的几个捐资兴教的例子,但其贡献已可见一斑。徽州盐商捐资兴教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大环境所决定,其次也为徽商的经营特征所决定;众多徽州文人所获的功名,则是捐资兴教的又一硕果。现时代虽然不同,但徽州盐商为教育后代锲而不舍的精神,仍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