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向阳 《录井工程》2009,20(2):42-46
低电阻率油气层因其储集层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致使油层测井电阻率响应特征不明显,常规方法识别油水层难度增大。通过概述新疆塔北地区中生界、新生界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从高矿化度地层水、高束缚水饱和度、微孔隙发育、高泥质含量、轻质油气、半封闭断层及低幅度构造7个方面剖析了导致油层电阻率减小的机理。针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筒述了现场综合录井过程中利用气测录井、定量荧光、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及核磁共振技术进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应用实例表明,录井资料在识别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中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是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潘桂林 《录井工程》2009,20(4):17-21
吉林油田陆续发现了荧光显示级别低的油水层及生物氧化降解重质油显示油气水层、残余油显示油水层、束缚油显示水层的特殊疑难层,该类疑难层应用常规录井难以识别,解释评价符合率非常低。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了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和罐装气分析技术结合相关技术手段解释评价油气水层的方法。对于轻质油造成的荧光显示级别低的储集层。给出了解释评价标准和辅助识别图板;对于生物氧化降解、残余油和束缚水显示的特殊疑难储集层,应用岩石热解地化参数(S0+S1、PR)、定量荧光相当油含量、核磁共振PK分析束缚水含量和自由流体含量等参数,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和定量荧光谱图特征可进行有效识别与解释评价。实际应用表明,不同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上述疑难层的有效识别与准确解释评价,提高了吉林油田油气层的整体解释评价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朝阳沟阶地肇源一裕民鼻状构造的录井资料解释标准,开展对该区扶余油层组录井显示特征的分析研究.在归纳该区在含油性、物性方面录井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的气测、岩石热解、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等资料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定量及半定量解释标准.通过对该区18口井40个试油层荧光显微图像、轻烃谱图形态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了这两项资料在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上的谱图形态特征。上述各项资科的综合应用可实现对该区不同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解释符合率达到88.9%。油层、油水同层现场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与试油结果吻合.同时对于其他区块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朝阳沟阶地肇源-裕民鼻状构造的录井资料解释标准,开展对该区扶余油层组录井显示特征的分析研究,在归纳该区在含油性、物性方面录井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的气测、岩石热解、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等资料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定量及半定量解释标准,通过对该区18口井40个试油层荧光显微图像、轻烃谱图形态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了这两项资料在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上的谱图形态特征.上述各项资料的综合应用可实现对该区不同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解释符合率达到88.9%.油层、油水同层现场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与试油结果吻合,同时对于其他区块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艳芳 《录井工程》2009,20(4):27-30,39
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已成为识别油水层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单纯以谱图形态进行油水层解释评价,虽然具有直观且解释评价快速的特点,但由于标准形态界定采用非量化的方式,解释评价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显然已不能满足精细勘探开发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在分析低渗透率储集层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分析参数与油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英台、裕民地区11层67个样品的热解气相色谱分析参数与试油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引入了量化表征碳数分布范围,反映有机质丰度、母质类型和演化程度的∑nC21-/∑nC22+比值和电测电阻率解释评价图板。应用表明,其油水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重要的是该图板的应用为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的解释评价由单纯以谱图形态特征的判断向量化综合评价过渡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番禺某区块为气测值低、荧光显示不明显等的复杂油气藏,现场常规录井很难准确识别油气显示。介绍了地化热解气相色谱技术的分析原理、评价标准,总结了该区块油层和水层的色谱特征,对比发现油层和水层的色谱特征差别十分明显,能准确地识别油气层,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龙虎泡油田水淹层解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虎泡油田原油密度低,属于低渗透油藏,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存在多套油水组合,后经注水开发使油水关系进一步复杂,水淹层解释评价难度较大。根据水驱油实验,总结了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在不同产水率条件下的响应特征;尝试在该油田区分原始油水层及水层,并进行水淹层解释与评价;建立了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等解释评价方法及不同水洗程度的判别标准。在该油田24口井394层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综合解释符合率83.1%,应用效果较好,为射孔层位拟定和加密区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雷 《录井工程》2013,24(2):58-61
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具有储集层渗透率低、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套油水组合等特点,油水层解释评价难度大,利用测井资料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解释评价符合率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状况,在阐述录井、测井技术优势和录井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特征参数意义及相应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油田已试油的55口井182层油水层的测井、录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大庆朝阳沟油田低渗透率油水层录、测井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并用于20口井54层有试油结论的井段进行解释评价复查,有效提高了该油田油水层录井精细评价水平,解决了低渗透率储集层解释评价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韩小俊 《录井工程》2009,20(2):25-28
南阳凹陷东庄油田存在气测显示低的特征,给气测录井异常识别和评价增加了难度,从而影响了录井油气层解释符合率。通过对该油田油气层气测特征的分析研究,根据东庄油田试油层气测参数统计,分别建立了用于区分水层、干层与价值层区的重烃相对含量与Q值解释图板和用于区分油层与油水同层区的C2和C3差值与甲烷相对含量解释图板,弥补了因岩屑挑取困难而造成的其他方法评价的不足。将这两套评价方法应用于该油田4口井10个层评价,经试油验证,解释符合率达90%,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庄油田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张妍  罗丙昌 《录井工程》2009,20(4):31-34,43
吉林油田红岗地区扶余油层具有油质轻、岩屑显示级别低、地层电阻率低、气测异常显示和岩石热解地化分析值低的特点,应用常规录井技术难于实现有效识别和准确解释评价,甚至可能漏掉油层。针对此情况,在列举录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探讨了呆用气测冲淡系数法校正后的气测全烃和岩石热解地化烃类恢复系数法校正后的地化含油气总量进行油层识别与解释评价的方法,并针对该地区扶余油层的特点,给出了应用岩石热解地化含油气总量结合电测孔隙度的解释评价图板。应用实例分析表明,采用不同录井技术结合常规录井和电测孔隙度可实现油层的有效识别与准确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11.
红岗地区多种录井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辽盆地红岗地区岩屑显示级别低、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值低和油层电阻率偏低,这种“三低”特征给利用传统录井手段识别与评价油气层造成了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特征,在概述造成该地区“三低”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PDC钻头钻井条件下的岩屑取样与分析手段、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值低的全烃冲淡系数校正、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以及录井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不同手段及方法的配套应用,提高了红岗地区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效果,松辽盆地红岗地区的录井作业实践表明,多种录井技术综合应用是解决录井资料质量问题、提高油气水层解释符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地化气测录井资料在油水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国英 《测井技术》2006,30(6):551-553
低电阻率油层因其储层电阻率偏低,油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油水层识别难度较大.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直接分析储层样品所含流体的特征.以济阳坳陷第三系陆相储层低电阻率油层为例,介绍了用地化热裂解、色谱及热解色谱地球化学分析和气测录井得到的资料在油水层识别中的应用.在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虽然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在酒东盆地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解释方法单一,仅依靠样品峰积分面积大小和谱图形态判别油水层,人为因素对解释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录井解释水平,通过对14口井32层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在阐述不同储集层基本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单层多样和邻井同层系油样组分体积分数与碳数分布对比图,刨建了轻重比与样品峰积分面积交会图板,确定了以基本谱图与派生谱图相结合的定性解释和应用交会图板的定量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为玉门油田酒东盆地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张艳茹  杨雷 《录井工程》2014,25(3):46-50
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用于常规油质储集层的解释评价主要是依据其谱图形态特征来实现,对于稠油油质储集层而言尚不适用,必须针对稠油储集层分析其谱图特征及其他录井手段相结合综合解释,才能实现有效评价。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稠油储集层为例,在详述热解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并对比分析常规储集层与稠油储集层热解气相色谱不同表现特征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13口井25个试油层的谱图形态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了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的谱图形态特征,结合岩石热解含油气总量、轻烃分析谱图、荧光显微图像实现了稠油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综合解释评价法得出的结论与试油结果吻合,同时对于其他稠油区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录井工程》2021,32(3)
稠油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高密度、高粘度的特点,应用常规地质和气测录井技术无法有效进行准确的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导致解释符合率偏低。针对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稠油层评价难题,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两项地化录井技术进行稠油层识别,并应用三角函数多项式算法,实现了热解气相色谱图的量化表征,提升了地化录井定量化水平,丰富了稠油层评价参数。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试油数据,进行敏感参数优选,建立了2项稠油层评价图板,能够准确识别储层含油丰度和流体性质,满足油田勘探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北部玉北区块深层二叠系稠油储集层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微弱,呈C_1相对含量低、C_2相对含量较低和重组分含量高的特征,岩石热解分析以S_1、S_2峰为主,属于一种特殊烃组分的储集层,采用常规气测或岩石热解单一录井方法建立的图板难以有效识别流体性质。在分析该区块10口井15层试油层不同流体性质储集层气测与岩石热解录井参数特征的基础上,尝试应用气测与岩石热解各自常规图板类型统计分析,筛选出区分油层、差油层、干层明显的两个特征参数——C_1/C_3和P_g,建立了气测与岩石热解参数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为该区块稠油储集层解释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回判应用解释评价符合率为86.7%,2015年新井应用解释评价符合率为87.5%。虽然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较高,但有时会出现油层与干层重叠的特殊情况,可结合录井的荧光分析、岩心观察以及测井资料,综合确定解释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7.
邱斌  雷军 《录井工程》2016,(3):52-58
目前,塔里木轮南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因此在实施轮南二次开发的同时,开展了轮南油田水淹层录井新技术应用研究。根据轮南油田储集层水淹程度不同导致录井发生相应变化规律的特征,以国内常用的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5种录井技术为基础,借鉴东部油田多年来水淹层录井评价研究成果,结合轮南油田的实际情况及各种方法的优势,探索一种综合性水淹层解释评价趋势法,旨在为投产选层和射孔位置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对轮南油田现有资料结合完井试油资料的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储集层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谱图水洗特征以及储集层水洗程度定量评价标准。该方法用于轮南地区主力油层三叠系油层组解释13口井17层水淹层,经完井试油验证符合13层,其判别符合率为76.5%,应用效果较好。轮南油田开展水淹层评价应用研究,拓展和完善了该地区录井水淹层评价的思路,对提高采油效率、提升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南梁油田长8油藏存在高阻水层,油水层对比度低,油层识别难度大。为提高油层判识率,以大量测井、录井资料和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确定油藏水层高阻的主控因素。根据不同类型高阻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中子、密度和声波时差测井数据,评价孔隙结构,识别复杂孔隙结构型高阻水层;利用中子—密度曲线交会特征进行电性因子校正,扩大油水流体特征,有效识别复杂润湿型高阻水层。通过对不同主控因素高阻水层测井响应特征研究,采用相应测井技术方法有效识别,提高图版油水特征值的准确度和测井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岩石热解录井侧重利用所分析的各特征参数及其组合规律或关系图板来解释评价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而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则侧重通过不同谱图形态特征来反映,两者各有优势。从突出两者优势的角度出发,以辽河油田茨120区块沙河街组沙三段地层为例,分别探讨岩石热解录井的S1和S1/S2解释评价标准与不同储集层的热解气相色谱录井谱图特征识别方法,进而将两种解释评价方法结合,可实现不同储集层的有效识别,提高储集层解释评价符合率。该区块两口井4个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效果较好,对于该区块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热解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流程及热解气相色谱技术理论基础;总结出了吐哈油田储集层中不同性质流体样品图谱特征,为地化录井人员现场判别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水层、含气水层等储层内流体性质提供了依据,在吐哈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