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用枯草芽孢杆菌DC-2为发酵菌株,以纤溶酶活性为指标,对提高细菌型豆豉的纤溶酶活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装料量、大豆含水量、种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能够提高细菌型豆豉的关键技术参数为:100 L容器中装入含水量为80%的大豆40 kg,然后添加2%葡萄糖,接入2%的种龄为24 h的种子液,33℃培养72 h.在此发酵条件下,豆豉浸提液的最大纤溶酶活力提高了270 IU/mL.  相似文献   

2.
固态发酵大豆生产豆豉纤溶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齐海萍  钱和  王璋  许时婴 《中国油脂》2003,28(12):52-55
以大豆为底物进行固态发酵生产纤溶酶,并对其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最佳发酵时间28h,添加麦芽糖2%、NaCl 0.1%、Ca2^2 0.2mg/kg、Mg^2 0.3mg/kg最高酶活力可达到1256IU/g。豆豉提取物的最适存放温度为37℃以下,最适pH为8,Mn^2 、Ca^2 、Mg^2 对该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添加明胶对纤溶酶活力起稳定作用。PCMB、PMSF、胰蛋白酶对此酶活性抑制率几乎达100%,EDTA、β-巯基乙醇对此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豆豉纤溶酶活力且稳定遗传的诱变菌株DC-V5,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装液量70 m L/250 m L、发酵温度34℃、初始pH 6.5。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诱变菌株DC-V5产豆豉纤溶酶活力最高达到(451.26±11.09)IU/m L,是优化前出发菌株DC-1的1.74倍。  相似文献   

4.
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豆豉样品中筛选出1株纤溶酶产生菌SY-3,对其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碳源为大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产酶培养基为大米粉2%,大豆粉2%,酵母膏0.8%,麸皮0.75%,K2HPO4 0.4%,KH2PO4 0.3%,CaCl2 0.04%,MgSO4 0.07%。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7.5,装液量30mL/250mL,接种量4%,发酵时间72h,培养温度34℃。该菌株的酶活力达到893.0U/mL。  相似文献   

5.
以固体豆粕为氮源,通过单因素、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从无机氮源、胰蛋白胨、初始pH值、接种量和发酵周期方面优化了中华根霉12#产纤溶酶的液体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液体发酵产纤溶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麸皮水5%,豆粕粉6%,NaNO30.2%,NH4Cl 0.1%,胰蛋白胨2.5%,初始pH4.3;适宜的培养条件是:接种量20%,发酵周期60h,纤溶酶酶活力为182.00U/mL.  相似文献   

6.
以产纤溶酶的菌株根霉 12 # 为出发菌株 ,对其进行紫外线 氯化锂复合诱变 ,筛选到74株制霉素抗性突变株。所有抗性突变株经进一步固态发酵筛选 ,获得了 4株稳定高产纤溶酶的正突变株 ,其纤溶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 3 2 9%、2 1 5 %、2 2 3 %和 18 0 %。以其中的 1株为菌种 ,研究了固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培养基组成。采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方法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加水量、无机盐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实验范围内根霉 12 # 固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 :m (麸皮 )∶m (豆粕 )=1∶2 ,初始 pH5 0 ,加水量 0 75mL/g物料 ,MnSO4·H2 O和 (NH4) 2 SO4加量分别为 0 2 5 %和1 42 % (对物料 )。优化条件下的固态发酵纤溶酶产量平均达 744 5 7U/g物料。  相似文献   

7.
以海洋枯草芽孢杆菌FA-7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获得一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纤溶酶菌株Y-22,并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菌株Y-22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可溶性淀粉4%,黄豆粕粉2.5%,CaCl20.025%,MgSO4·7H:00.35%,吐温-80O.15%;接种量4%,装液量50mt:250mL,初始pH值为5.5,发酵温度30℃,180r/min振荡培养96h。在此条件下,菌株Y-22的发酵液粗酶酶活为(910±11.3)1U/mL,是出发菌株的3.05倍。  相似文献   

8.
运用脱脂乳固体培养基及纤维蛋白固体培养基的两步分离筛选法,从云南红河传统发酵豆豉中分离筛选具有高产豆豉纤溶酶活性的菌株,同时对它们的豆豉纤溶酶基因进行克隆分析,以期为新型功能性豆豉的研发提供备选菌株及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两步分离筛选法能有效地从云南红河传统发酵豆豉中筛选到高产豆豉纤溶酶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C-2-1,对该高产菌株的豆豉纤溶酶成熟肽基因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菌株B subtilis LC-2-1确实能分泌一种由825个碱基编码275个氨基酸残基且分子量约为27.4kDa的豆豉纤溶酶,与纳豆激酶及其他豆豉纤溶酶相比差异显著,同源性仅为85.1%。同时其豆豉纤溶酶活性分析结果则表明,菌株B subtilis LC-2-1所产纤溶酶活性较高,可达79.84 U/mL。因此,本研究结果将为新型且具有溶血栓功能发酵豆豉的研发提供备选菌株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突变株B2为出发菌株,对其液态发酵生产溶纤酶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确定最优产酶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60g/L,豆粕粉18g/L,玉米浆2g/L,CaCl2 0.5g/L,K2HP042g/L,MgSO40.5g/L,NaCl0.5g/L,初始pH值10.0。在此基础上,设计培养条件的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种龄14h,接种量5%,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180r/min的条件下,7℃培养64h达到产酶高峰,产酶活力可达1215IU/mL。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粉作为主要原料,利用蛹虫草固态发酵同时生产多糖和纤溶酶。以多糖含量和纤溶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蛹虫草固态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由玉米粉和麸皮构成,比例为18:2(g/g),料水比例1:1(m/V),接入6%(V/m)蛹虫草液体菌种,23℃发酵时间3 d。在优化条件下获得浸提液中的胞外多糖含量为3.23 mg/mL,纤溶酶在血纤维蛋白平板上形成的溶圈面积为169.34 mm2。研究结果为生产蛹虫草功能食品基料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