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级自养脱氮SBR处理消化污泥上清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瑞士联邦供水、废水处理及水资源保护研究所(Eawag)一个容积为400L的SBR中,对富合氨氮的消化污泥上清液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自养脱氮(厌氧氨氧化)工艺稳定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SBR反应器中实现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在脱氮能力为680gN/(m3·d)及水力停留时间<1d的情况下,该反应器对氮的去除率>90%.试验结果还表明,该工艺可通过检测和控制电导率、pH或亚硝酸盐等参数达到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淹没式贝壳填料生物滤池的除磷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贝壳为填料的生物滤池的除磷机理,研究了影响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贝壳能够通过化学作用去除水中的磷。连续试验结果显示:当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在5h以上时贝壳显示出较高的除磷效率;当贝壳与陶粒的填充高度之比为2:1时除磷效果最佳,除磷率可达75%~85%。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多地势低平,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填海取地,受海水渗透、回灌等因素影响,污水处理厂所接纳的污水中,常会含有一定量的海水。海水中存在丰富的镁离子,它与厌氧环境下污泥(尤其是污水处理采用A/O除磷工艺)聚磷菌放磷、有机物矿化、微生物菌体死亡自溶等作用所释放出的大量磷酸根、铵离子一起。  相似文献   

4.
以絮状生物除磷污泥为参照,对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和除磷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呈淡黄色,外观呈球形或椭球形,边界光滑清晰,沉降速度在15~20 m/h左右,含水率为95.94%,相对密度为1.193,粒径在0.3~0.5 mm之间,SVI值在50 mL/g以下,颗粒污泥最大比释磷速率和最大比吸磷速率分别为104.43、44.72 mgP/(gVSS.h),污泥中总磷含量(TP/SS值)为7.4%;絮状生物除磷污泥呈淡黄色,结构紧密,污泥含水率为97.65%,相对密度为1.040,最大比释磷速率和最大比吸磷速率分别为104.82、42.43 mgP/(gVSS.h),TP/SS值达到9.5%。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具有较强的除磷能力和优良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能。  相似文献   

5.
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用于老厂达标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双污泥脱氮除磷(PASF)工艺的处理流程及特点,并与常规AAO单污泥系统进行了比较,介绍了该工艺在老厂达标改造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处理工艺,双污泥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在出水水质、基建投资、运行费用及运行管理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适合老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  相似文献   

6.
颗粒污泥的反硝化除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借助SBR反应器,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运行方式,对富集的以反硝化聚磷菌(DNPAOs)为优势菌的活性污泥进行颗粒化培养,约35 d后得到了较成熟的颗粒污泥.考察了该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当以厌氧/缺氧方式运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除磷性能,缺氧结束时除磷率>96%,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5%左右;外加NO3^- -N的浓度对缺氧段的反硝化吸磷速率有一定影响;颗粒污泥中的DNPAOs可以利用内碳源进行反硝化吸磷,从而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7.
在工艺调控的基础上,发现限氧曝气、连续流A/O工艺在长污泥龄条件下融合外排厌氧富磷上清液的侧流除磷技术可以解决污泥减量工艺对氮、磷去除能力低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泥减量LSP&PNR工艺。应用该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SRT=50d、DO=0.5~1.5mg/L以及进水COD=332~420mg/L、NH,-N=30~40mg/L、TN=34~51mg/L、TP=6~9mg/L的条件下,出水COD≤23mg/L、NH3-N≤3.2mg/L、TN≤17mg/L、TP≤0.72mg/L;表观污泥产率为0.155gMLSS/gCOD。研究还发现,在LSP&PNR工艺中同步硝化反硝化是最主要的脱氮形式,约占反硝化脱氮总量的60%;代谢BOD,的需氧量为1.38~1.57kgO2/kgBOD5;进入化学除磷池的侧流液量相当于处理水量的10%~15%。  相似文献   

8.
以两种不同结构的絮状污泥(有丝状菌和无丝状菌)为接种污泥,在SBR反应器中利用水力选择的方法培养具有除磷能力的颗粒污泥。结果表明,两种污泥分别在第10天(有丝状菌)和第43天(无丝状菌)时开始颗粒化,运行了20d和82d后颗粒化完全;所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均为0.5~1mm)和污泥沉降性能(SVI值均在30mL/g左右)无明显差异,但污泥的形态和活性存在显著不同。此外,在污泥由絮状向颗粒状转化的过程中,其含水率和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概述了蚯蚓生态滤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蚯蚓生态滤池化学除磷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由试验得出氯化铁(FeCl3·6H2O)是蚯蚓生态滤池化学除磷的合适药剂,并确定最经济投加量为50mg/L;在此条件下,研究了化学除磷小试滤池产生的污泥性质,包括污泥产率的变化、重金属含量、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的稳定化程度以及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生物除磷影响污泥糖类物质含量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个小瓶实验,详细考究了污泥CH的代谢特征与作用,并通过建立厌氧--缺氧---好氧反应中含碳化合物的转化与平衡关系,探讨了影响污泥CH积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A2N工艺)的实际运行效果,采用好氧段为活性污泥法的A2N工艺处理无锡某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出水.中试结果表明:A2N工艺对COD、TP、磷酸盐、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21.6、0.19、0.04和2.73 mg/L,对COD、TP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8%、89.9%和89.3%;进水TN平均为28.8 mg/L,出水平均浓度为12.6 mg/L,平均去除率为55.95%;设置后曝气池确保了出水磷酸盐和氨氮的达标排放,而且通过吹脱氮气,还提高了反硝化聚磷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4.
HA-A/A-MCO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功能。通过研究污泥龄(SRT)对该工艺除磷和污泥特性的影响发现:长SRT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厌氧释磷能力和对磷的化学回收率,但不影响除磷效率;长SRT使系统拥有高活性污泥总量,利用浓度优势获得强大生化反应能力,同时还能降低污泥产率;长SRT不会导致SMP在反应器内积累以至降低除污能力,污泥活性也不会受影响;而长SRT会使污泥絮凝困难,SVI值升高,但不会造成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5.
磷回收提高生物除磷效果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前期的模拟试验中曾预测,磷回收介入生物营养去除(BNR)工艺,不仅有利于提高生物除磷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生物除磷所需的进水COD/P值。为了证实这一预测,以传统A^2/O工艺作为主要流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侧流比达到20%时,满足排放标准(TP〈1mg/L)的最低COD/P值从原来的35降低到25,此时对磷的有效回收率为34%。这意味着,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可节约25%~30%的碳源。  相似文献   

16.
污泥回流比对A_2N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的超越污泥和回流污泥回流比对A2N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在超越污泥回流比与回流污泥回流比相同且分别为0.3、0.4和0.6的条件下,A2N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90.3%、91.6%,相应的出水COD为20.3、28.4、25.3 mg/L;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1%、90%、84.9%,出水总氮分别为6.75、5.43、6.95mg/L;对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5%、99.6%和99.0%,出水磷浓度分别为0.02、0.02、0.05mg/L.当回流比为0.4时,A2N系统的除污效果最好.研究还发现,超越污泥流量直接决定了未经硝化而直接进入缺氧池的氨氮量,进而影响出水氨氮浓度.因此,在保证缺氧池有足够污泥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超越污泥流量,以降低出水氨氮浓度.  相似文献   

17.
双污泥脱氮除磷系统中聚磷菌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分离技术、生理生化及吸磷试验,对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缺氧池内的聚磷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污泥和普通好氧聚磷污泥在性状上极为相似,其内源物质PHB及聚磷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在缺氧池内同时存在着以氧和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聚磷菌,并且二者存在着交叉.试验中得到5株(PAl-PA5)同时具有好氧和缺氧吸磷能力的聚磷茵,其中PA2、PA4(产碱菌属)和PA3(假单胞菌属)在两种环境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吸磷效果;同时发现好氧吸磷能力很强的聚磷茵可能由于没有反硝化能力或反硝化能力很弱而在缺氧条件下未表现出吸磷作用;PA5(肠杆菌科)是一种很特殊的聚磷菌,其在好氧条件下有很好的吸磷效果,反硝化能力也很强,但缺氧吸磷效果却很差.  相似文献   

18.
除磷脱氮SBR系统的污泥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除磷脱氮SBR系统活性污泥性能及活性的研究,认为该系统特有的物质转化方式是导致活性污泥的性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单位体积混合液中好氧污泥比厌氧污泥浓度低,好氧污泥中挥发性固体物质的比例比厌氧污泥低;在间歇曝气系统中分子氧的不连续输入使氧化酶传递氧的过程受阻,导致耗氧呼吸速率(SOUR)和脱氢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前者在厌氧段增加而在好氧段减小,后者在好氧段增加而在缺氧段减小。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脱氮除磷技术在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上的不足及回收污水中磷的必要性,开发了一种双泥系统与诱导结晶相结合的脱氮除磷工艺。为考察工艺的运行特性,开展了连续流试验,装置进水流量为15 L/h,采用人工模拟生活污水。分析了连续流工艺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对大部分碳源的"一碳两用",对TN、TP均表现出了稳定且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TN、TP浓度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结晶单元的引入使出水TP浓度的稳定达标得到了进一步保证,同时实现了磷的回收,平均回收率达到74.9%,该单元对TP的去除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是影响其在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在SBR反应器中,采用成熟的生物除磷颗粒污泥,探讨了丝状菌膨胀对其除磷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经过396d的运行,结果表明,丝状菌的存在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起重要作用,但当丝状菌过度生长时,反应器的除磷率和污泥最大释磷速率分别降低到60%和26.67 mgP/(gMLVSS·h)以下,出水SS和SVI分别提高到100 mg/L和50 mL/g以上.采用延长沉淀时间、提高搅拌速度以及投加无膨胀的生物除磷颗粒污泥三种策略均可以恢复系统的功能,所需恢复时间分别为53、26和2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