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关联规则的食品安全数据挖掘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品安全检测得到的大量的数据中,隐含着许多潜在有用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人们可以获得与食品安全状况密切联系的信息。文中分析了食品安全检测数据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将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挖掘引入食品安全检测数据的分析中来,并对某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库进行实际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以往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更适于对食品安全检测数据中多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对食品安全监管可提供决策支持,提高监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部委近日联合下发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近期将选择群众比较关注的代表性食品,收集、汇总全过程检测监测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3.
张微 《食品安全导刊》2024,(9):135-137+141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食品安全信息监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数据分析等方法,快速准确地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精度。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实现对海量食品安全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为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信息监管中的应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公布的《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对43个较大市的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情况很不乐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监管检查方面的信息公开程度最低,仅有3家设立了“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栏目,透明度不到7%;仅有10家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情况进行了披露,透明度仅为23%。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法律、政府、社会力量、媒体和消费者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凝聚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力量,为今后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提供可靠的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信息权威发布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特点及我国当前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如何建立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格林纳达是世界上肉豆蔻产量排名第二位的国家, 自格林纳达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以来, 中格贸易联系日趋紧密。格林纳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参与方, 对中国外贸发展及新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监管关键措施及准入条件等方面, 系统介绍格林纳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以期为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进出口企业了解格林纳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帮助, 进而促进中格食品进出口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着手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监控机制,增强惩罚力度,扩大覆盖范围。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棘手,安全事故频频爆出,食品安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根本问题。食品安全市场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食品自身的特性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2):45-45
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错配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监管是涉及食品安全事前监管、事中处置和事后应对的系统工程。将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关键。在我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检测技术与行政资源投入环境下,食品安全监管绩效仍没有得到显著改善,食品安全监管的资源错配是重要原因。本文从资源需求的角度,分析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环节的资源需求,梳理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与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错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全面、科学地反映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现已颁布实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也随之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接二连三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与思考,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中印两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同为金砖国家成员,两国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一直牵动着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备受世界关注.印度多年来是我国在南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拥有13.5亿人口,是世界最大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蕴藏巨大食品贸易潜力,应该受到出口食品国家重视.本文分析了印度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  相似文献   

14.
陈雨萌 《食品与机械》2016,32(8):227-229
当前各种安全问题食品在市场上频繁出现的事实,说明中国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从行政法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标准、追责力度不足等问题。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建立统一协调垂直管理的高效行政管理体制、推行统一的强制性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多元追责机制等路径,能使食品安全监管效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吕恬  邵蓉 《食品与药品》2007,9(10):66-68
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品种日益丰富的今天,食品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监管也愈加困难。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整顿食品市场,但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本文由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引出讨论,分析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倾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国7个地区消费者进行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有待多样化;性别、婚姻、居住地、年龄、学历等消费者个体因素及其食品安全关注度、食品安全信息信任度、对认证产品的认知、咨询主动性、维权意识、政府信息留意等因素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获取渠道均有显著性影响,但具体的传播渠道间的显著影响因素存在区别。结论不同的传播渠道要考虑不同的受众,政府发布的信息需要通过多渠道进行传播,并且科学家、食品领域专家、媒体需紧密合作,以促进食品安全信息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升,社会大众对健康、安全、绿色的食品的需求愈加旺盛.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着环境、生产以及监管等方面的威胁.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有着不小的漏洞.在这一背景下,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有助于为食品安全筑起一道防火墙,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从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对于食品质量安全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快速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方法,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为此,要积极探索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有效应用,进而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本文介绍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化学比色法、生物传感器、蛋白质芯片、酶抑制技术、免疫标记法,并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读卡器与免疫胶体金技术融合、酶联免疫检测、化学发光免疫精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苏  刘振宇  李江华 《食品科学》2006,27(11):570-574
农产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人类食物的原料,其安全性不仅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从长远看,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繁衍和生存。农产品、食品不安全事件在国际上时有发生,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食品被进口国扣留、退货、索赔等事件时有发生,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本文通过对WTO规则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协议的研究和对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产品、食品安全性问题纠纷典型案例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农产品、食品贸易在安全上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检测食品安全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快速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中最主要的一项技术,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食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食品检测质量,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