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单体,合成了吸水膨胀微球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AA-AM-PEGMA))。研究了分散剂对反应体系稳定性和产品形态的影响以及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对微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聚合温度为75℃,PEGMA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5%,中和度为80%,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1.5%、0.1%)制备的吸水膨胀微球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为706 g/g,在0.9%NaCl溶液中的吸液率为85 g/g。  相似文献   

2.
以反相悬浮聚合法可控制备了大粒径膨胀微球。研究了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交联剂含量、偶氮二异丁腈(AIBN)协同引发剂对粒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恒定,分散剂用量越高,微球的粒径越小;分散剂浓度恒定,转速提高有利于微球的粒径大幅度减小;交联剂的用量对微球的尺寸影响不大。在矿化水中,微球的吸水率迅速下降,离子强度越大,下降幅度越大;随着微球的粒径变小,吸水率变大,当粒径在55μm左右时,最大吸水率达到极值;助引发剂AIBN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粒径的大小。采用平均粒径为5μm的微球进行封堵试验,封堵率可达80%-90%。  相似文献   

3.
以反相悬浮聚合法可控制备了大粒径膨胀微球。研究了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交联剂含量、偶氮二异丁腈(AIBN)协同引发剂对粒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恒定,分散剂用量越高,微球的粒径越小;分散剂浓度恒定,转速提高有利于微球的粒径大幅度减小;交联剂的用量对微球的尺寸影响不大。在矿化水中,微球的吸水率迅速下降,离子强度越大,下降幅度越大;随着微球的粒径变小,吸水率变大,当粒径在55μm左右时,最大吸水率达到极值;助引发剂AIBN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粒径的大小。采用平均粒径为5μm的微球进行封堵试验,封堵率可达80%-90%。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对聚丙烯酸铕配合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不同交联剂对聚丙烯酸铕(PAAEu)吸水树脂发光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环己烷和正己烷为连续相,Span-60为悬浮稳定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EuCl_3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制备聚丙烯酸铕吸水树脂。结果当交联剂、引发剂分别为单体质量的0.27%,1.3%,聚合温度为68℃时,树脂吸水倍率可达491.21;通过热重分析可知,吸水树脂的外延起始温度为333.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发射光谱测试表明,由MBA与EuCl_3混合交联剂制备的树脂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结论将MBA与EuCl_3混合用作交联剂时,能得到具有较好发光和吸水性能的聚丙烯酸铕配合物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5.
微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油酸表面改性后的F e3O4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苯乙烯中,并采用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用于生物功能材料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得到较好的球状产物,粒径范围在15μm~25μm,该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超顺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和磁性能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磁强计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K<,2>S<,2>O<,8>-Na<,2>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研究了可溶性淀粉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反相悬浮体系中的接校共聚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交联剂、淀粉、分散剂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oc[I]<'0.89>[M]<'1.4...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和四乙烯五胺(TEPA)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天然胶乳为原料,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为吸水单体,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得耐盐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SRWSNR)。研究了RSWSNR的制备条件,重点研究了阳离子价态、盐溶液浓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SRWSNR吸水倍率的影响,并对SRWSNR进行重复吸水能力、水的状态及热失重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SRWSNR的吸水倍率随阳离子化合价数、盐溶液浓度增高而减小;SRWSNR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SRWSNR的重复吸水能力较好;SRWSNR在吸水过程中水先是以束缚水的状态存在,后是以自由水形式随吸水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加;SRWSNR在163.5℃时达到失水平衡。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因具有良好的吸油性、保油性而备受关注,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块材或粉末上,对微球状树脂的研究较少。微球因其加工更加方便、吸油倍率更高而备受关注。采用悬浮聚合法,通过调节软硬单体比例,维持反应体系稳定性,制备了分散性好的吸油树脂微球。以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环己烷(CYH)为致孔剂,合成P(SMA-co-BA-co-ST)高吸油树脂微球。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树脂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树脂微球分散性好、粒径均匀,比表面积大。系统分析了各因素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m[SMA∶BA]=3∶1、ω(ST)=25%、ω(DVB)=0.2%、ω(AIBN)=1.25%、ω(PVA)=1.25%、ω(CYH)=20%,对CCl4、CHCl3、CH2Cl2的饱和吸油倍率分别为33.50g/g、3...  相似文献   

9.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Span80为乳化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蓖麻油和甲苯为油相,采用反相乳化交联法合成淀粉微球。由单因素固定变量实验得到合成淀粉微球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淀粉质量分数11%,水相油相体积比1∶20,搅拌速度600r/min。用红外光谱仪进行结构表征,证明环氧氯丙烷和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发现淀粉微球粒径范围在40~90μm之间,表面有空隙。研究了不同淀粉质量分数对微球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微球有较好的降解性,且淀粉质量分数越小,降解越慢。淀粉微球的溶血率为0.9%,远小于国家标准5%,证明淀粉微球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一种具有孔道和微孔腔结构的淀粉基微球。首先使用丙烯酸的钠盐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备活性醚化剂,活性醚化剂与可溶性淀粉进行接枝反应,采用悬浮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孔道和微孔腔结构的可实现双相选择吸附的淀粉基微球。讨论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反应时间、搅拌速度以及油水体积比对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研究发现,聚合反应过程中,最佳反应时间为2.5h,最佳搅拌速度为600r/min,最佳油水体积比为5∶1,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获得淀粉基微球的平均粒径为35μm左右。  相似文献   

11.
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石蜡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合成过程中复合介质的配比及用量对微球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邓爱民  穆锐  王猛 《功能材料》2013,44(9):1301-1304
首先采用不同的偶联剂对超细负离子粉进行表面改性,再分散到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热塑性聚氨酯(PU)以及过氧化苯甲酰(BPO)组成的混合物中,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包含有负离子粉的聚合物微球。结果表明,2.5%的硅烷偶联剂有较好的表面处理效果;聚合物微球的粒径越大能够包含的负离子粉越多;随聚氨酯添加量的增加,微球中负离子粉的平均含量及负离子粉的有效利用率均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3.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碳纳米管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碳纳米管的混酸处理和氨水处理, 在不使用乳化剂的情况下,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形状较为规则的碳纳米管球,比较了四种不同油相以及酸处理时间、水相中碳纳米管含量和搅拌蒸发温度对微球形成和形态的影响, 并对碳纳米管微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蓖麻油作为油相, 使用酸化处理1.5h后的碳纳米管在85℃下能制备出(2~20)μm的碳纳米管微球. 此外, 随着碳纳米管在氨水的含量从0.27wt%增加到0.55wt%, 制备出的微球越大, 表面越紧密.  相似文献   

14.
抗菌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要:采用含有烯丙基结构季铵盐辛烷基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OADMAC)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具有抗菌性能的高吸水性树脂,并对最佳反应条件和所得共聚树脂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条件:x(交联剂)=0.2%、x(OADMAC)=2.4%、n(引发剂):n(总单体)=1:2000、v(油):v(水):3: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共聚树脂在室温吸去离子水达自身质量的561倍,吸W(Nacl)=0.9%水溶液达64.7倍;共聚树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菌株均有杀灭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树脂中季铵基团的含量越高,树脂的抗菌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级四氧化三铁(Fe3O4)为磁性载体,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用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对聚合过程中预处理、温度、Fe3O4/St比、分散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扫描电镜照片和磁滞回线显示微球分散性好,具有超顺磁性;热失重-差热分析表明其磁含量高;红外光谱表明微球表面含有羧基基团;通过电导率仪测试,计算出了微球表面羧基含量。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改性的羧基磁性微球比丙烯酸改性的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6.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单体,引入混合溶剂作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并通过有机萃取等方法带出致孔剂,形成永久性大孔.分析了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致孔剂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分布和孔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微球形态.结果表明,转速在180r/min左右,分散剂质量分数在0.15%左右时,可以制得粒径范围为0.2~0.8mm的聚苯乙烯微球,且微球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采用石蜡/甲苯、石蜡/乙酸乙酯为致孔剂时,可以形成纳米级小孔,且当石蜡/甲苯用量为86%时,孔比表面积可达到33.07m2/g,并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杨旭  李欣 《材料导报》2007,21(2):146-147,153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正十八醇为致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下悬浮聚合苯乙烯、丙烯腈,制备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腈交联高分子微球.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微粒平均粒径及形貌,红外光谱分析高分子微球的结构,原位生成磁性四氧化三铁并用磁天平表征磁响应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合物为粒径在0.5~7 μm的稳定、多孔高分子微球.  相似文献   

18.
新型聚氨酯微球的合成及其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乳化的方法合成了具有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结构的聚氨酯水溶液,再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微球.研究了聚乙二醇分子量、异氰酸基与羟基的摩尔比、聚己内酯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预聚温度、聚氨酯水溶液浓度、CaCl2浓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对聚氨酯微球的影响,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微球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构.通过对合成条件的优化,找出了合成稳定、均匀和形态好的聚氨酯微球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聚氨酯微球平均粒径2mm左右,分布相对均匀,球形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凹凸棒土(AT)进行有机改性,得到有机化凹凸棒土(OAT).以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过的AT为核,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PMMA/OAT核壳复合微球.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