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XRD分析了掺入钢渣水泥的水化产物,并从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强度几方面论证了磨细钢渣对水泥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磨细的钢渣能减小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但过度磨细后会增加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也有类似的结果;钢渣的最佳掺量为10%,此时28d强度达54.5MPa,物相主要为C2SH(C),AFt和Ca(OH)2,养护90d未见Aft向AFm转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纳米SiO_2对普通波特兰水泥-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fCaO、pH值、密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_2含量的增加,OPC-GBFS-NS混合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密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增加,fCaO和pH值下降;当纳米SiO_2含量超过4%时,密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出现下降,但仍大于对比水泥(M0);含有45%的矿渣和3%~4%的纳米SiO_2混合水泥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王贵生 《水泥》2006,(11):30-32
我厂φ3.0m×11m开流高细水泥磨,采用粉煤灰、钢渣和石灰石作混合材,生产出混合材掺量>40%的P·C32.5R水泥,3d抗压强度在21~23MPa,28d抗压强度在41~45MPa,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较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石作混合材时下降3%,凝结时间缩短.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机械力化学效应对煤矸石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充分发挥煤矸石潜在活性的观点出发,通过机械力化学作用对煅烧后煤矸石的活性进行进一步激发.将粉磨后不同细度煤矸石以不同掺量与熟料、石膏配置复合水泥,测定其3d、28d强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结果表明,经高能球磨后的煤矸石,其20%掺量的水泥胶砂强度可达53.8MPa,掺量为40%的水泥胶砂强度达到44.1MPa;煤矸石越细,标准稠度用水量越大,凝结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5.
采用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周边厂矿炉底渣作为制备水泥的混合材,研究了炉底渣的基本特性,炉底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水泥基本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大化利用炉底渣的最佳配比(熟料60%、炉底渣36%、石膏4%),其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27.2MPa、49.7MPa,并对最佳配比与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有机化合物复配无机盐的方式,制成三种液体复合助磨剂,通过测定矿渣硅酸盐水泥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胶砂强度,研究不同助磨剂及助磨剂不同掺量对矿渣硅酸盐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测试与分析了水泥的粒度分布和颗粒形貌.结果表明:三种助磨剂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水泥筛余,提高水泥比表面积,提高幅度为2.9%~18.3%;掺入助磨剂后,水泥的颗粒形貌趋向于圆球形,水泥粒度分布发生变化,3~32 μm颗粒含量显著增加,中位粒径降低,其中B3水泥试样中位粒径为18.94 μm,降低了5.21μm;水泥凝结时间缩短,标准稠度变化不大,安定性符合国家标准;助磨剂能显著提高水泥各龄期胶砂强度.B3试样3d抗折强度为4.3 MPa,3d抗压强度为15.1 MPa,符合P·S 32.5R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铜渣以5%、10%、15%的比例取代水泥制备铜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研究铜渣对水泥基胶凝材料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净浆抗压强度、胶砂抗折与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XRD、TG/DSC和SEM-EDS技术手段分析掺入铜渣后水泥基胶凝材料物相和微观形貌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铜渣掺入会使水泥胶凝材料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凝结时间延长,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泥胶凝材料的抗折、抗压强度;铜渣-水泥胶凝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和水泥胶凝材料类似,并有Fe(OH)3/Fe(OH)2凝胶生成.铜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微观结构较水泥胶凝材料密实.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不同磷渣掺量时偏高岭土-矿渣地聚合物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研究磷渣对地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XRD分析碱激发地聚合物水化产物。结果表明:磷渣对复合地聚合物标准稠度用水量影响较小,当磷渣掺量由0增至50%,标准稠度用水量由0.34降至0.32;凝结时间随磷渣掺量增大而延长,磷渣掺量50%的试样初凝时间达84min;抗压强度随磷渣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磷渣掺量为25%时,28d抗压强度达到峰值65.5MPa。掺磷渣后地聚合物碱激发产物为无定形玻璃体,片层状产物与C-S-H凝胶交织在一起形成致密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超细磷渣粉对水泥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普通磷渣,4 μm、2μm超细磷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水化热、胶砂抗压强度.结果 表明:与纯水泥相比,超细磷渣掺入使复合胶凝材料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大5.6%~12.6%,凝结时间延长;普通磷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相比于纯水泥水化速率缓慢,第二水化放热峰时间延迟8.26h;超细磷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相比于普通磷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放热速率增大,第二水化放热峰提前5.5h,超细磷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120 h水化放热总量接近纯水泥;超细磷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3d、7d抗压强度与水泥胶砂强度持平,28 d抗压强度超过水泥胶砂强度.超细化处置可增强磷渣的活性,促进磷渣本身的火山灰反应,提高水泥基材料性能,对实现磷渣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干法脱硫渣对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法脱硫渣对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有降低的作用,对水泥凝结时间有缩短的作用,对水泥3d抗压强度有提高作用,对水泥28d强度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循环流化床固硫灰替代部分原材料,制备以硫铝酸钙、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的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然后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研究熟料的颗粒细度及形貌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振动磨粉磨的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颗粒组成中<3μm细粉颗粒含量增多,凝结时间变短,需水量增加,相应地早期胶砂干缩率随之减小;其早期线性膨胀率与3~10μm范围内的颗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后期的线性膨胀率随着30~60μm内的颗粒含量增加而增大;3d强度随着10~30μm范围内的颗粒含量增加而增大,而10~30μm范围内的颗粒含量对28d强度的发展起主要作用;利用球磨机粉磨的以多角形颗粒为主的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表现出标准稠度用水量高、凝结时间短、线性膨胀率和胶砂干缩率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Texaco气化炉渣、石灰石、粘土和铁粉为原料制备硅酸盐水泥熟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对该熟料的物相以及岩相结构进行分析,掺加适量石膏后,依据国标检测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凝结时间以及龄期强度,推断出制备水泥的标号.结果表明:(1)制备的水泥熟料主要矿相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酸钙.(2)当粘土加入量为5%,烧成温度为1450℃时,烧制的水泥28 d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分别为8.0 MPa、50.9 MPa,可推断其标号为42.5水泥.  相似文献   

13.
陶瓷抛光砖粉作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陶瓷抛光砖粉作水泥混合材对水泥相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抛光砖粉作水泥混合材时,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初凝时间缩短、终凝时间略有延长;水泥28d胶砂强度活性指数可达82%;抛光砖粉掺量在30%以下,随其掺量增加,Marsh时间明显延长,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变差;抛光砖粉的掺入基本不影响水泥与聚羧酸类减水剂MB—SR3的饱和点,但影响水泥与萘系减水剂FDN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刘新宇 《广东化工》2014,(5):72-73,66
在自制聚羧酸缓凝减水剂PCA基础上,通过掺加单体总质量15%丙烯酰胺,聚合得到聚羧酸减水剂PCA-AM15;通过添加还原剂V降低反应能耗,常温聚合得到聚羧酸缓凝减水剂PCA-AMV15。对PCA、PCA-AM15和PCA-AMV15进行水泥净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水灰比0.29,掺量为水泥质量0.3%的情况下,PCA-AM15具有良好的净浆力学性能,减水率达到35.2%,缓凝效果低于PCA,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为453 min和647 min,3 d、7 d和28 d水泥净浆试块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70.9 MPa、89.5 MPa和97.4 MPa,优于PCA;由于还原剂V的加入,PCA-AMV15净浆力学性能与PCA-AM15相似,3 d、7 d和28 d水泥净浆试块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69.0 MPa、86.4 MPa和97.0 MPa。在保持产品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适当丙烯酰胺和还原剂V可调整产品质量及成本。  相似文献   

15.
马瑜  李北星  杨洋 《水泥》2020,(5):9-14
研究了工业化生产的改性磷石膏球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胶砂流动度、胶砂强度及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并与原状磷石膏和天然石膏进行对比,结合X-射线衍射、综合热分析等微观测试,分析了改性磷石膏球对水泥水化产物相、水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性磷石膏球配制的水泥,其初凝、终凝时间与掺配原状磷石膏水泥相比分别缩短217 min、227 min,1d、3d强度显著高于原状磷石膏配制的水泥,28d强度高于天然石膏配制的水泥,且标准稠度用水量、胶砂流动度、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等指标优于天然石膏配制的水泥.改性磷石膏球对水泥早期水化无不良延缓作用,且能提高水泥后期水化程度.综合对比上述三种石膏对水泥性能影响的各项指标,认为改性磷石膏球可以完全替代天然石膏作水泥缓凝剂.  相似文献   

16.
杨林  严云  胡志华  周科  李正银 《水泥》2012,(7):7-10
基于硫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各自的特点,研究了二者复配后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水化热效应、胶砂强度、膨胀性、水化产物的物相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复配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因复配比例不同而变化,凝结时间相对于占主导地位的单组分水泥明显缩短;复配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得到提高,1d、7d的水化放热量均低于占主导地位的单组分水泥;28d抗压、抗折强度低于任何单组分水泥;膨胀性的大小取决于两种水泥的复配比例;硫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的复配使二者的水化相互促进,随着硫铝酸盐水泥掺量的增加,Ca(OH)2相的衍射峰减弱,AFt相的衍射峰增强;纯硅酸盐水泥水化后的微观形貌是致密的,而与硫铝酸盐水泥复配后则出现微观裂纹。  相似文献   

17.
用磷石膏烧成硫铝酸盐水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在还原气氛下,用磷石膏烧成硫铝酸盐水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弱还原气氛下,可以烧成强度较高(3d抗压强度64.7MPa)、凝结时间正常的熟料(初凝时间37min);在还原气氛较浓的情况下,含杂质较高的磷石膏大量分解,熟料偏离正常矿物组成,生成C12A7和还原性矿物CaS,急凝低强。  相似文献   

18.
李文杰 《水泥工程》2015,28(5):16-18
研究了矿渣沸石基水泥中原料组成含量对水泥的强度、凝结时间及标准稠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该水泥体系的水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30%的沸石、25%的熟料、34%的矿渣、6%的钢渣和5%的石膏,可以制备出3d抗压强度达15.3MPa、28 d抗压强度达42.8 MPa的矿渣沸石基水泥。该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为C-S-H凝胶和水化硫铝酸钙。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泥基本性能标准检测方法研究了经化学-煅烧法除氯处理的聚氯化铝废渣(简称复合除氯PAC废渣)的细度和掺量对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强度等水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复合除氯PAC废渣的细度越来越细,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越来越大,水泥的凝结时间也逐渐缩短,对水泥的强度增强效果越来越弱。复合除氯PAC废渣的实用细度为粒径大于80 μm的粒子质量分数为1.5%~2.5%;随着实用细度的加湿复合除氯PAC废渣掺量的逐渐增加,水泥28 d抗压强度出现先增强后降低现象,在掺量为17%时,水泥28 d抗压强度的增长率出现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