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花椒冷榨油饼粕为原料,超声波与乙醇相结合的方法提取饼粕中的油脂。以提取油脂得率为指标,研究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油脂提取的影响,并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花椒冷榨油饼粕中油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m∶V),乙醇浓度90%,超声功率240W,超声时间50min,超声温度70℃,油脂得率为5.82%。同时对制备的花椒油进行品质测定,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花椒冷榨油饼粕没有改变提取油脂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金红苹果为原料,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金红苹果中的多酚物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设计,研究超声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4个因素对多酚得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580 W,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35 min,液料比(mL∶g) 30∶1,在此工艺条件下,金红苹果多酚的得率达5.38%,与预测值5.74%接近。  相似文献   

3.
廉琪  郑学芳  彭友舜 《食品与机械》2012,28(4):125-127,138
以芦笋老茎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和乙醇浸提两种方法,研究提取温度、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对芦丁提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芦丁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对芦笋老茎中芦丁得率明显高于乙醇浸提法,超声功率90 W,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5(m∶V)为最佳提取工艺。该条件下芦丁得率为4.53%。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法提取枸杞中总黄酮的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和液料比为提取因子,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分析(RSM)3个因素对枸杞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超声波法提取枸杞中总黄酮的最优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26.63 min、超声波功率295.488 W、液料比27.99∶1(mL∶g),总黄酮得率预测值为0.994 3%,在最优的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试验,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0.9952%,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0.01%,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吻合,说明该优化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石榴皮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工艺进行研究.对提取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等影响多酚得率的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m∶V )1∶25,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波功率360 W.在此优化条件下,石榴皮多酚得率达到(21.22±0.06)%.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优选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乙醇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乙醇提取法对甜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均匀设计法相结合进行试验,以甜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得率为指标,对均匀设计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的较优工艺条件:酶添加量为4.3 mg(0.86%)、酶解液p H值为5.4、酶解温度为42℃、酶解时间为65 min,此条件下甜茶总黄酮提取得率最大为10.89%;乙醇热回流提取法的较优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3%、料液比为1∶58(g/mL)、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20 min,此条件下甜茶总黄酮提取得率最大为11.53%;超声波-乙醇提取法的较优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8.9%、料液比为1∶30(g/mL)、超声波功率为73.9 W、提取温度为62.2℃、提取时间为67.7 min,此条件下甜茶总黄酮提取得率最大为12.23%。3种提取方法比较,超声波-乙醇提取法提取得率平均为12.23%乙醇热回流提取得率平均为11.53%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提取得率平均为10.89%,3种提取方法对甜茶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差异达到了高度(十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将芝麻中芝麻素酚三糖苷提取完全,进行准确定量分析,以芝麻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波温度和超声波时间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确立超声波辅助提取芝麻中芝麻素酚三糖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作为测定芝麻素酚三糖苷含量的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芝麻素酚三糖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40,超声波温度40℃,超声波时间20 min。在最佳条件下,芝麻素酚三糖苷的得率为3.39 mg/g。该预处理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步骤烦琐、耗时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曹增梅  黄和 《食品与机械》2012,28(5):123-126
以番石榴为提取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番石榴多酚。通过对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分析得到番石榴中多酚提取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番石榴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50W,乙醇浓度40%,料液比1∶30(m∶V),该条件下多酚的提取得率为4.65mg/g。  相似文献   

9.
《广西轻工业》2013,(4):11-1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提取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竹叶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90%,料液比为1∶25(W∶V),提取时间为60min,此条件下黄酮的得率为31.0471mg/g。  相似文献   

10.
袁东强  何钊  孙龙 《中国油脂》2015,40(3):6-10
为确定丝光绿蝇幼虫油脂的提取方法和性质,为其利用奠定基础,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浸提法和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法提取丝光绿蝇幼虫油脂,用响应曲面对2种方法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条件,并对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得到浸提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40℃,时间7.93h,料液比1∶19.71,理论得率28.27%,实际得率为27.89%;得到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时间10 min,料液比1∶12,超声波功率339.10 W,微波功率446.64 W,温度57.77℃,理论得率24.69%,实际得率为24.67%。2种方法提取油脂的碘值相近,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法油脂的酸值(KOH)较低,为6.55 mg/g;浸提法油脂的过氧化值为6.22 meq/kg;2种油脂颜色饱和值S分别为0.72、0.95,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法油脂颜色较深。浸提法提取油脂得率较高,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法耗时最短,品质较好。综合分析,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法是丝光绿蝇幼虫油脂的适宜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冷榨花生油为原料,选择磷酸作为脱胶用酸,探索酸的添加量、水的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这4个实验因素和两两实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冷榨花生油酸法脱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酸法脱胶率影响最显著的是酸的添加量,而水的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于脱胶率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显著.利用响应面优化酸法脱胶的工艺条件,得出当酸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冷榨花生饼制备花生多肽饮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志和  郭嘉 《食品科学》2011,32(20):335-340
以冷榨花生饼为原料,采用碱法和酶水解法制备花生蛋白,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确定蛋白提取条件,并利用所提取蛋白或蛋白水解物经乳酸菌发酵制备花生多肽饮料。结果表明NaOH溶液提取花生蛋白的最佳条件为:pH9.0、温度55℃、料液比1:8(g/mL)、浸提2h,蛋白提取率80.68%;胰蛋白酶水解蛋白的最佳条件为:酶与底物比1:50(m/m)、底物质量浓度5g/100mL、pH9.0、水解温度50℃,蛋白提取率96.26%。以花生水解蛋白和脱盐乳清粉为原料,采用直投式乳酸菌为发酵剂,发酵条件为:花生水解蛋白质量浓度2g/100mL、乳清粉加入量1g/100mL、发酵剂与发酵液比1:25(g/kg)、42℃发酵5h、4℃后熟15h、蔗糖质量分数9%时的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酪蛋白(对照)、高温花生粕醇洗浓缩蛋白、冷榨花生饼醇洗浓缩蛋白及高温花生粕为蛋白源制备合成饲料进行SD大鼠饲喂和生长代谢试验,通过对大鼠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研究不同醇洗花生浓缩蛋白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性。结果表明,以蛋白的营养生理学综合指标的排序为:酪蛋白对照组>冷榨花生饼醇洗浓缩蛋白组>高温花生粕醇洗浓缩蛋白组>高温花生粕组;醇洗花生浓缩蛋白较花生粕的营养价值明显提高;冷榨花生饼醇洗浓缩蛋白组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AI)最高(优于酪蛋白组),是优良的食用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14.
对冷榨花生粕制取蛋白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pH值以及料液比对花生蛋白得率的影响,并对所得蛋白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测定。结果表明:最佳的碱提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提取pH值为8.5、料液比1:15。在此工艺下所得的蛋白的得率为46.57%。所得的花生蛋白功能性质良好,适合食品及其他行业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讨油脂酸价、过氧化值、Euv268值和羰基值等指标,对冷、热榨花生毛油在常温储藏下油脂品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冷榨花生毛油相比,热榨毛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羰基值等指标偏高,热榨毛油氧化的程度较高。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花生毛油中的油脂氧化速度先慢后快,过氧化值、Euv268值和羰基值先降至较低水平后,然后缓慢升高。常温储藏30 d内,冷榨法花生毛油品质优于热榨法。  相似文献   

16.
陈瑶  王进  许杰  刘海  郭少海 《中国粮油学报》2022,37(11):169-173
使用液压冷榨法制取的茶油品质好,但出油率较低。为提高液压冷榨的出油率,该试验以油茶籽液压饼为原料,采用液压冷榨法对其进行二次压榨,并对液压冷榨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着重探讨蒸制时间、保压时间、粒径等因素对油茶饼残油率的影响,并使用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液压冷榨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二次压榨所得茶油在品质上与油茶籽直接压榨所制油相同,蒸制再压榨处理具有安全性;液压冷榨法提取油茶饼残油的最佳压榨工艺条件为最蒸制时间为60 min,保压时间120 min,粒径4 mm,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油茶饼残油率为4.07%,使油茶籽仁的压榨出油率从8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杏仁油的提取率,确保得到高品质的油脂以及低残油且保留高天然生物活性的蛋白饼粕,本实验探索了一种利用液力榨油机浸榨结合压榨的方法。在静力压榨梯度为8-16-24-32-48-64 MPa下对杏仁压榨30min,后在95%乙醇溶液中以不同固液比例对杏仁粕浸润20min,并在静压梯度为8-16-24-32-48MPa下对粕二次压榨20min。结果表明:初次压榨杏仁油的提取率为74.15%,杏仁粕中残油率23.99%。在乙醇浸润二次压榨阶段,最佳固液比为3.5:1(m/m),油脂提取率可达62.53%,此时粕中残油率降为10.57%。结论表明:采用将液力压榨和乙醇浸润压榨相结合的工艺方法,杏仁油的总提取率可达90.32%。  相似文献   

18.
为提取紫苏饼粕残油,减少有毒有机溶剂残留和污染,同时获得低脂、高蛋白紫苏饼粕,采用95%乙醇浸提法提取紫苏饼粕残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出最优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液固比、浸提时间。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获得的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5℃、浸提次数5次、液固比3.50:1、时间3 h。在该工艺下对紫苏饼粕残油的提取率可达96.04%,紫苏饼粕含油率降至0.51%,蛋白富集率提升至57.90%。对紫苏籽压榨油、紫苏饼粕乙醇浸提油及石油醚浸提油进行理化性质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油在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方面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石油醚浸提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较大分别为3.65 KOH/(mg/g)和5.96 mmol/kg,乙醇浸提油次之,低温压榨油较小为3.30 KOH/(mg/g)和5.22 mmol/kg。碘值无显著差异,而浸提油的皂化值要大于低温压榨油。通过气相色谱(GC)分析,乙醇浸提油的亚麻酸相对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59.60%和89.31%,略低于低温压榨油的61.09%和90.33%,高于石油醚浸提油的57.29%和86.10%。综合来看乙醇浸提油品质高于石油醚浸提油,略低于低温压榨油。  相似文献   

19.
微波预处理油菜籽可显著提高压榨出油率,但压榨后的饼粕中仍残留油脂,可采用浸出法提取饼中残油。为比较压榨油和浸出油的主要理化品质,在2450MHz、800W的微波条件下,分别对油菜籽预处理0~7min,冷却至室温后压榨制油,继而对饼粕中残油用正己烷萃取。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压榨和浸出的制油方式对菜籽油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水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压榨油和浸出油的酸价、p-茴香胺值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过氧化值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浸出油酸价、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高于压榨油。压榨油水分含量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浸出油的则减少,压榨油水分含量高于浸出油。压榨油和浸出油的色泽(罗维朋比色)随微波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深,浸出油色泽更深;加热试验(至280℃)中压榨油无析出物,而浸出油产生絮状析出物。由此可见基于微波预处理油菜籽的压榨油仅需水洗、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可满足国家标准,浸出油则需要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等精炼处理。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黄曲霉毒素迁移的影响以及去除红衣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浸提法制取花生油时,约3%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和黄曲霉毒素B2(AFB2)迁移至油中,而剩下的97%迁移至粕中;采用水酶法制取花生油过程中,约10%的AFB1、0. 1%的AFB2迁移至油中,AFB1、AFB2分别有69. 25%、77. 70%迁移至液相中;采用压榨法制取花生油时,AFB1、AFB2有约10%迁移至油中,剩下的约90%迁移至饼中;当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较低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大;而当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