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贤忠 《福建建筑》2012,(10):46-51,62
世欧王庄项目由八栋超高层建筑群组成的,通过大底盘地下室组成整体的。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工程基础、上部结构体系,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整体(多种单元模型)计算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以及针对工程中的薄弱环节所采取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级公共建筑清水混凝土工程的模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建筑技术》1996,23(9):592-593
通过模板选型,选择面板材料,拼缝处理及节点设计等方法,使高级公共建筑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达到较高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李晓霞 《山西建筑》2012,38(11):36-37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理念,根据该工程超限程度,探讨了结构在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模型计算和软件分析,并结合规范要求最终实现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4.
林晓 《福建建筑》2010,(7):37-38
通过对某小学教学楼进行现场检测和抗震鉴定验算,综合分析了该教学楼在结构体系、承载能力、构造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明显提高了该建筑的实际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5.
Tunnel‐form construction system is used for buildings made up of slabs and walls. This system has represented fast construction technique, low cost and time sav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However, there are no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design of this type of buildings, and some provisions of the concrete bearing wall system are used. None of the seismic codes addresses the R factor for tunnel‐form buildings directly, and some doubts remained about prediction of the fundamental period. Meanwhile the force‐based methods, which depended on R factor and fundamental period, are still used for seismic design of this type of buildings. There is a need for evaluating the R factor for tunnel‐form buildings. The methodology was developed by the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ATC) entitled ATC‐63 Project for quantifying building system performance and response parameters for use in seismic design. Here, this methodology is used to estimate more reliable R factor for tunnel‐form buildings.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was carried out to decrease the uncertainty of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using it as a part of the methodology. A database was created, and som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were summarized to propose more accurate R factor for tunnel‐form building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
结合实际工程,从结构体系、性能设计等方面对某复杂连体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采用多种结构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其进行弹性、弹塑性分析,评价其抗震性能。同时,对连接体受力性能及其关键节点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计算表明,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布置与连接体,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工程,从结构方案、性能设计及节点设计等方面对超限复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采用多种结构计算程序对其进行弹性、弹塑性分析,评价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抗震性能。同时,钢结构支座均采用可靠性较高的成品支座,并对钢结构关键节点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计算表明,对于超限复杂混合结构,当采用合理的结构布置、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时,其抗震性能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工业研发大楼为具有两个连接体的双塔连体建筑,属于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动力弹性时程分析以及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对该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考察塑性铰的发展机制,并针对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提出了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超高层混合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从概率角度定量评估该类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以设计的某50层超高层混合结构为算例,采用上述方法对该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依据指定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各极限状态的结构地震易损性概率,评定该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该超高层混合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处于正常使用和基本可使用状态;在7度设防地震作用下,处于基本可使用和修复后使用状态;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处于修复后使用和生命安全状态。该结构基本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武芳 《山西建筑》2012,38(12):31-32
主要介绍了带转换超高层住宅项目的结构布置,抗震分析及概念设计,针对超高、高位转换等超限特点,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进行多模型、多软件的弹性比较分析及静力弹塑性补充计算,同时对结构的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从而实现了预期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1.
广晟国际大厦结构抗震超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SATWE,ETABS,MIDAS/Gen,ABAQUS6.5等软件对一栋高度约265m超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超限分析,介绍了该结构超限抗震设计情况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常志巍 《福建建筑》2013,(11):72-77
某150m办公大楼通过若干钢连廊在其三层-五层位置处与东西附属办公楼相连,钢连廊跨度为20~36m,共三种连接方式(主楼端刚接附属楼端隔震支座,主楼端隔震支座附属楼端刚接,主楼及附属楼端均隔震支座连接)。超限分析及设计主要采用Midas Building及Midas Gen,通过大震下的静力及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办公楼及钢连廊的抗震性能,计算滑动支康位移,并为隔震支座选取提供依据。结果符合现行规范与超限专审意见要求,可为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成都某大厦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进行在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探讨连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用EPDA弹塑性时程分析软件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该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找出连体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并针对这些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提出抗震设计时的加强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汶川8.0级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汶川地震中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破坏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在现场科学调查的近5000个建筑物破坏样本的基础上,对汶川地震中不同烈度区的建筑物的破坏特点进行分析。取得以下成果:掌握了设防砌体结构和未设防砌体结构、底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上述结构的破坏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统计分析不同烈度区内各建筑物的破坏率;对比分析上述结构在不同烈度区中的易损性。对我国地震工程界认识不同类型结构以及设防与非设防结构的破坏形态及今后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州盛德大厦改建设计后的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研究。要求改建设计后的结构满足现行结构规范,故对原已建部分承载力复核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改造措施,以确保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改建后的结构设计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小震弹性计算、中震弹性以及中震不屈服构件验算,以及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利用ETABS和PERFORM-3D分析软件进行了整体结构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和推覆分析,并运用多种分析手段验证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后校核了桩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梁辰 《山西建筑》2014,(23):16-17
针对原始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近现代时期的室内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不同类型的现代室内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室内设计理念,从而为现代室内人性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温凌燕  符刚  徐小燕  娄宇 《建筑结构》2012,(9):61-65,79
天津环渤海大饭店主楼高188.4m,采用带加强层的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基于初始设计方案在选定的地震波下的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中出现的结构层间位移角超限、部分墙体损伤集中且较大等问题,进行了三次有针对性的结构方案调整。重点研究了核心筒墙体开洞、加强层刚度调整等措施对结构整体位移和关键构件损伤方面的影响,以及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优化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比了有限元计算中核心筒墙体与框架梁之间采用铰接或刚接对整体结构刚度和位移的影响。最终在较为经济的条件下使结构在整体指标和构件性能两方面均达到了"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成都美年广场某超高层办公楼的结构设计和抗震性能分析。塔楼地下3层,地上46层,采用框架一核心筒结构。重点介绍了塔楼的结构布置、抗震计算分析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目标及实现。整体结构通过弹性分析进行设计,并通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进行复核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及性能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内容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且偏重结构体系的整体设计。文章针对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课程的背景及其特点,对课程教学方法作了探索与讨论,提出了结合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课程的联合项目教学法,采用课程微信公众号平台课后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郭振东 《山西建筑》2013,(34):69-70
针对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提高建筑质量的一些方法措施进行了研究,以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