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WC/Cu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臣  毕大森 《河北冶金》2000,(3):16-17,47
探讨了用常规粉末冶金固相烧结法制备WC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WC体积含量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试验了复压轧制对颗粒分布和基体经的的影响。并对相应的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W4Mo3Cr4VSi低合金高性能高速钢的碳化物数量及成分特点,发现此钢的一次碳化物数量明显少于M2钢,而二次硬化碳化物中铬含量比M2钢高。文中对比分析了W4Mo3Cr4VSi和M2钢的的二次硬化碳化物析出能力,并根据一次,二次硬化碳化物对高速钢切削寿命的贡献说明了W4MoCr4VSi钢利用合金成分设计,在大大节约贵重合金元素W,Mo的条件下获得与通用高速钢相当的切削寿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无莱氏体高速钢2W-3Mo-4Cr-6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作者研制的有别于基体钢,低碳高速钢和普通渗碳高速钢的新型无莱氏体高速钢的基础上,又成功地研制成一种高V无莱氏体高速钢2W-3Mo-4Cr-6V。该钢经热处理后硬度高于70HRC,600℃红硬性为67.5HRC。用其制成M33挤压丝锥的使用寿命较18W-4Cr-V丝锥高2倍。  相似文献   

4.
锡对W9Mo3Cr4V高速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利军  田旭 《钢铁》1996,31(11):44-47
研究了锡对W9Mo3Cr4V高速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量锡的存在,使高速钢的断面收缩率,伸长率及冲击韧性明显下降,而对其强度和硬度影响不大。通过SEM和Auger分析证明,锡在相界面和晶界面偏析,从而导致高速钢塑性和韧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高钒高速钢环坯,阐述了喷射成形制备过程方法及工艺参数,制备得到的沉积坯收得率为83.5%。对比观察沉积坯不同位置组织及碳化物形貌,发现:组织均匀细小,碳化物颗粒细小、形状较为规则、分布均匀,合金元素无宏观偏析;孔隙及缺陷主要位于沉积坯与基体的结合界面附近,产生于喷射沉积未完全稳定的试验初期。对热处理后的沉积坯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喷射成形高钒钢淬火硬度为63HRC,高于粉末冶金高钒钢;经过3次回火,硬度逐渐下降,未出现二次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楚耘  雷军 《吉林冶金》1996,(1):34-37
本文对W18Cr4V和W6Mo5Cr4V2高速钢的退火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某些文献相反的结论,结果表明,只要退火保护措施得当,不全影响其最终热处理后的淬火硬度,红硬性和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氩弧熔覆工艺在Q235 基材上熔覆Ni35B+ Co-WC,获得了具有较高硬度和耐磨性的熔覆层。分析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及物相形貌和相结构等,证明熔覆层的强化机制是:①形成细小的M6C型合金化合物网架;②高度弥散的粒状M6C型合金化合物颗粒和极细小的Cr2Ni3 B及WC颗粒的弥散强化;③C、Cr及B等合金元素溶入α-Fe(Me)和γ-Ni(Me)中产生的固溶强化。  相似文献   

8.
W9Mo3Cr4V高速钢激光回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优选出WMo3Co3Cr4V高速钢最佳激光回火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高速钢的激光淬火硬度和二次硬化峤同于常规淬火者,是激光回火的二次硬化值可以达到常规回火的二次硬化值。  相似文献   

9.
喷射成形焊接高速钢与不锈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了M2高速钢与不锈钢(18-8)的喷射成形焊接工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SEM/EDX研究了焊接面的合金元素分布和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用喷射成形焊接高速钢和不锈钢有良好的工艺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10.
低钴易磨削高速钢Co3N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超硬度高速钢节约用Co的可能性,全面介绍了Co3N易磨超硬高速钢的成分、热处理工艺及其基本性能。通过批量生产和工业应用证明,Co3N可全面代替M42制造高性能复杂刀具。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超硬度高速钢节约用Co的可能性,全面介绍了Co3N易磨超硬高速钢的成分,热处理工艺及其基本性能。通过批量生产 工业应用证明,Co3N可一面代替M42制造高性能复杂刀具。  相似文献   

12.
合金元素影响高速钢中MC碳化物析出温度的热力学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速钢中初生MC碳化物从液相中的析出温度是决定初生MC碳化物尺寸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冶金热力学估算了合金元素Si、Al、W、Mo等对初生MC碳化物析出温度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结果表明,Si和Al提高通用高速钢中MC碳化物的析出温度,而W、Mo等对MC碳化物析出温度影响不大。理论估算和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文  题期 页·研究与开发·   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粉的成形特征 1  3快速凝固AlSi17Fe6 Cu4 .5Mg0 .5合金的组织 及性能 1  8稀土化合物对粉末冶金镍基合金摩擦磨损 性能的影响 2  67Ti-W -C体系燃烧合成产物颗粒形貌分析 2  71Mo -La2 O3 烧结坯的韧化机制研究 2  75金属雾化过程中气体流场动力学行为 2  79纳米级超细WO3 粉的还原动力学特征 3147喷射成形镍基高温合金冷却速度的评价 315 1金属注射成形石蜡基粘结剂主体聚 合物的研究 315 4Ti(C ,N)基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 4 195Bi对Ag -…  相似文献   

14.
利用喷射成形工艺和粉末冶金工艺比较相近的特点,通过锻造+退火+淬火回火处理,对喷射成形超高合金高速钢(BSF-HSS)与成分相同的粉末高速钢(DEX40)的使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前者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后者性能,表明喷射成形工艺取代粉末冶金工艺制备超高合金高速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喷射成形和传统熔炼(中频冶炼+电渣重熔)两种工艺生产了高速钢M2(W6Mo5Cr4V2)试样,利用金相显微镜和M-200磨损试验机对同规格同位置的两种试样的退火组织、非金属夹杂物、淬回火硬度、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射成形M2试样的碳化物分布均匀、尺寸细小,传统熔炼M2试样碳化物呈条带状分布;在相同热处理制度和位置下,喷射成形M2试样的回火硬度与传统熔炼M2试样相当;喷射成形M2试样的耐磨性要比传统M2试样提高约41%;喷射成形M2试样中尺寸大于2μm的MC类碳化物数量明显多于传统M2试样,使得在同等硬度下喷射成形M2试样的耐磨性能要优于传统M2试样。由此可知,喷射成形M2试样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均优于传统熔炼M2试样,喷射成形技术具有工艺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能球磨结合热压烧结技术制备由纳米WC颗粒增强的高性能粉末冶金高铬铁基复合材料。采用XRD、DSC、SEM等测试方法分析球磨粉末颗粒的成分及形貌,研究不同热压烧结温度对高铬铁基复合材料的密度、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0 h球磨后的粉末颗粒大小均匀且呈近等轴状,直径约为5μm;当热压烧结温度高于1 000℃时,可以原位合成得到M7C3型碳化物;烧结样品的密度和硬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球磨40 h的粉末在50 MPa的压力下、1 000℃烧结30 min后,致密度达到99.6%,硬度和抗弯强度则分别达47.7 HRC和1952 MPa。  相似文献   

17.
25W3Mo4Cr2V7Co5钢过饱和渗碳的碳化物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传雅  施志刚 《特殊钢》1994,15(3):13-16
研制的25W3Mo4Cr2VCo5高韧高硬高速钢的共晶碳化物尺寸平均为2-4μm,最大约为8μm;经最佳规范过饱和渗碳后碳化物尺寸平均为4-6μm,最大亦仅为10μm。热处理后的硬度可达HRC67-70,用该钢制造的车刀,其耐用度显著高于W18Cr4V钢。  相似文献   

18.
流化床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新工艺─—流化床还原碳化法。XRD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粉末由WC和Co两相组成。X-射线小角衍射测定粉末的平均颗粒度为0.12μm。将该粉末压制成形的样品在1280℃真空烧结1h获得99.7%理论密度的试块。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磨损试验机、洛氏硬度计对喷射成形高速钢HSF8610轧材的退火组织、非金属夹杂物、硬度及磨损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并选取相近成分的粉末钢2060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退火组织中,HSF8610与2060的碳化物不均匀度级别相当,非金属夹杂物水平相当,HSF8610碳化物颗粒尺寸大于2060,耐磨性能较2060高出45%。  相似文献   

20.
以WC-13%Fe/Co/Ni合金作为基体合金,添加少量Al以研究其对WC-13%Fe/Co/Ni硬质合金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Al可以细化合金中的WC晶粒,并在提高合金硬度的同时,使其抗弯强度提高100~200MPa,金相研究表明,添加Al的WC-13%Fe/Co/Ni合金中的粘结相主要是γ相和板条马氏体,局部有α+(Fe,Me)3C的片层状组织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