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β—Sialon/SiC复合材料在冰晶石熔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β-Sialon/SiC复合材料在冰晶石熔液中的腐蚀动力学规律,腐机理及材料密度和碳化硅含量对其抗蚀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该复合材料中的β-Sialon相与冰晶石反应生成粘度较大的NaAlSiO4熔体能有效地阻止基体材料与冰晶石间的继续反应,抑制了腐蚀过程,使得β-Sialon/SiC复合材料作为铝电解槽内衬侧壁的侯选材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FeO—MgO—SiO2系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传福  王智 《矿冶工程》1998,18(3):41-43
测定了半合成的不同成分的FeOMgOSiO2系炉渣粘度。在w(MgO)为6%~10%,w(Fe)/w(SiO2)为11~14,温度为1200~1500℃时,炉渣粘度随w(MgO)和w(Fe)/w(SiO2)的提高而增大;在w(MgO)<6%时,冶炼温度控制在1300℃即能保证顺利生产;当w(MgO)>10%时,镍冶炼炉渣的温度应控制在1360℃以上;在MgO含量较高时,可通过降低w(Fe)/w(SiO2)得到粘度较低的炉渣。金川闪速炉炉渣的合理w(Fe)/w(SiO2)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热处理工艺研究残余奥氏体量对30CrMn2Si马氏体铸钢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残余奥氏体量在2.6%,硬度HRC50.5时,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电沉积Ni-W-P-SiC复合材料的组织及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射线衍射仪测定表明,当Ni—W—P—SiC复合镀层中的磷含量大于8wt%时,镀层在镀态时呈非晶态结构;α—SiC微粒的存在并不影响复合镀层的结构,也不参与结构的转变。热处理温度对Ni—W—P—SiC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当温度升到300~400℃时,产生Ni3P粒子,起到沉淀硬化作用,因此,复合镀层的硬度最高;若继续升高温度,Ni3P粒子长大,然后集聚并粗化,导致镀层软化,硬度下降。扫描电镜证明,α—SiC微粒在复合镀层中的分布较均匀。添加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复合镀层的晶化温度。  相似文献   

5.
硅对Al—Si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i对Al-Si合金及其复合材料γ-Al2O3f/Al-Si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合金的耐磨性随Si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而Si含量对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影响不大,经过硅变质处理的γ-Al2O3f/Al-12Si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未变质的稍好些,硅变质后的Al-12Si基体合金的耐磨性比未变质的低;当Si量为17%时,Al-Si合金的耐磨性与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相近。  相似文献   

6.
电沉积Ni—W—P—SiC复合材料的组织及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忠诚  刘鸿康 《有色金属》1996,48(2):94-97,85
X-射线衍射仪测定表明,当Ni-W-P-SiC复合镀层中的磷含量大于8wt%时,镀层在镀态时呈非晶态结构;α-SiC微粒物存在并不影响复合镀层的结构,也不参与结构的转变。热处理温度对Ni-W-P-SiC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当温度升到300 ̄400℃时,产生Ni3P粒子,起到沉淀硬化作用,因此,复合镀层的硬度最高;若继续升高温度,Ni3P粒子长大,然后集聚并粗化,导致镀层软化,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用3种烟煤与SiO2在氧化保护下合成SiC,发现烟煤可以作为碳源合成SiC,但不同烟煤煤种合成产物差别很大。研究表明,烟煤的挥发分含量及其焦炭的微观结构(如孔隙离大小、气孔形貌和比表面积等)是影响反应系统内物质生成的关键因素,在1200~16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3种烟煤的挥发分含量和焦炭微观结构的差异及其对合成SiC反应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煤矸石制β—SiC调节α—SiC的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煤矸石低温合成制取的β-SiC微粉来调节α-SiC的非线性导电性能,取得了良好效果。讨论了β-SiC的导电机理和粒度、含量对α-SiC非线性导电性能的影响,指出了有可能用β-SiC代替α-SiC作防晕材料,从而使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钾长石煅烧活化制备钾硅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福林  张积霞 《非金属矿》1999,(4):22-22,49
钾长石富含钾、硅及其它对农作物有益的多种元素。通过对钾长石中K2O、SiO2、CuO、ZnO、Fe2O3、CaO组份的水溶性研究,结果表明,钾长石中添加5% ̄10%的碳酸钠,并在700℃左右煅烧15 ̄30min,能使K2O水溶性由6.70mg/g增至67.8mg/g,SiO2水溶性由0.141mg/g提高到6.041mg/g,可用来制备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钾硅肥。  相似文献   

10.
煤矸石与烟煤合成β-SiC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以硅质煤矸石、高岭石质煤矸石、石英砂岩粉和气相SiO2分别与烟煤混合为原料合成β-SiC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全煤化”合成β-SiC.认为硅质煤矸石是合成β-SiC的优质原料,煤系石英砂岩粉也可成为理想原料.分析了煤矸石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合成β-SiC的关系.合成产物为超细粉,其平均粒径1544μm,比表面积017m2g,是制造SiC制品和炼钢用脱氧剂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11.
以超声液态浸渗工艺制备的Nicalon SiC纤维/纯铝预制丝为例,借助数量统计分析方法,对衡量预制丝质量的力学指标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复合材料预制丝的制备工艺参数及对预制丝质量进行控制时,采用拉断载荷衡量预制丝的质量既可靠又简便。  相似文献   

12.
金刚石锯片刀头铁基胎体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压力15MPa、温度840 ̄900℃下,烧结3.5min,所得金刚石锯片刀头铁基胎体,性能等同于Co40%的钴基胎体,而成本却下降了4/5。  相似文献   

13.
液碱法分解氟碳铈矿生产氯化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婕  潘明友 《矿冶工程》1998,18(2):53-56
在220~250℃时,氟碳铈矿与氢氧化钠按1∶115的比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稀土及其它金属元素生成氢氧化物沉淀,F-、CO2-3、SiO2-3等离子存在于碱液中。用盐酸浸出氢氧化物后,采用水洗涤、碱回调等方法去杂,可生产REO含量为48%的氯化稀土。实验室与工业生产中稀土总回收率分别为9422%和9471%。  相似文献   

14.
PdCuSi非晶合金晶化过程的相变及电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DTA和X射线衍射综合技术研究Pd-Cu-Si非晶合金体系晶体全过程中的相变观测结果。实验表明,在结晶过程中亚稳态稳定态转变与前人报道的有明显不同。用XPS技术观测了Pd-Cu-Si非晶合金体的诸原子的电子结构变化,表明Cu,Si原子对该体系的晶化相变过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研究了合成了β-SiC时的5种防氧化方法及其相应的β-SiC产率,认为采取以煤粉半封闭并隔绝空气的方法和用煤热解气体防护的方法是实际可行的,用普通氨气的防护效果也好,但成本高,用高纯氮气,氨气和水蒸汽的防护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Sb—Si复合阻燃剂的性能及其对PVC拉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梅  张力 《有色金属》1997,49(4):73-75
研究了Sb-Si超细复合阻燃剂的热稳定性、阻燃性及其对软质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超细Sb2O3相比,Sb-Si有助于提高软质PVC的热稳定性及拉伸强度,氧指数达难燃标准(添加5份)。  相似文献   

17.
用真空电弧熔炼合成SmMn2Si2金属间化合物,并对合成条件进行研究,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SmMn2Si2属ThCr2Si2型体心四方晶系结构,晶格常数a=3.985A,c=10.490A,化合物中钐和硅的特征轨道,(3d5/2,2p3/2)结合能较单质状态分别减少0.6eV和增加0.3eV。  相似文献   

18.
提高截齿质量延长使用寿命的途径辽源煤矿平岗截齿厂富钟玺1认真选材MT/T246-91标准中截齿体材料推荐选用优质合金钢,包括:40CrNiMo,42CrMo,40CrMnMo,35CrMnSiA,38SiMnMo。按设备工艺条件及多年的经验,我厂选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硫化铜精矿碳还原,结果表明,在加催化剂的条件下,铜还原率达98%,还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CaO/Cu2S的作用明显,而C/Cu2S的作用不显著。在未加催化剂情况下,铜还原率低,C/Cu2S的作用明显,CaO/Cu2S的影响甚微;反应时间大于90分钟,延长时间还原率几乎不再提高;在较高还原率时,CaO的固硫作用随还原率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Bi2S3矿浆电解热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Bi2S3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Bi2S3-Cl-H2O系的电位-pH,电位-lg「Cl」图分析表明:Bi2S3矿在氯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矿浆电解时它同时存在三种浸出机理。即 1.化学溶解,Bi2S3(S)+3nCl(aq)+6H(aq)^+=2BiCl^3-nn(aq)+3H2S^0(aq) 2.化学氧化。Bi2(3S)+6Fe^3+(aq2)+2nCl^-(aq)=6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