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剑 《重庆建筑》2010,9(1):39-42
用灰熵关联理论方法研究了沥青路面抗疲劳层的疲劳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影响抗疲劳层疲劳性能因素的顺序为:最大公称粒径>空隙率>油石比>0.075mm筛孔通过率>软化点>4.75mm筛孔通过率>针入度(25℃)>VMA(矿料间隙率)。为提高抗疲劳层的疲劳性能,建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过大,同时应增加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减小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另外,0.075mm应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关键筛孔孔径。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对于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高温稳定性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择2种沥青、3种级配共计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的室内车辙试验,测定了不同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为最大公称粒径、软化点、粉胶比、空隙率、0.075 mm集料通过率、针入度、油石比、沥青饱和度和4.75 mm集料通过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应力控制模式对不同材料组成的多孔沥青混合料进行疲劳试验,分析了空隙率、油石比和浸水状态对混合料疲劳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浸水时间下的疲劳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随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油石比的增大,多孔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应力敏感性降低,存在着最佳油石比,在最佳油石比下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最好;浸水状态对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影响与油石比大小密切相关,当油石比适中或偏大时,浸水3~10 d对其疲劳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以常规方法制备橡胶沥青,用AC类连续密级配取代之前的断级配,成型橡胶沥青混合料,将其用作为类似于Strata的应力吸收层.先通过目标空隙率设计方法对级配变化进行分析,再运用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对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再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最后对比研究其与ARAC-13,Strata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和高掺量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4.75 mm档通过率(质量分数,下同)为55%,2.36 mm档通过率为10%,1.18 mm档通过率为25%~30%时,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能得到最佳空隙率级配;沥青用量的增加和空隙率的降低会提高其疲劳寿命;基于该研究,用于应力吸收层的橡胶沥青混合料推荐选取针入度约为80(0.1 mm)的橡胶沥青,沥青用量(质量分数)为9%~10%,混合料中不添加矿粉.通过对比发现,橡胶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有较好的疲劳性能和高温稳定性,对比其他混合料有一定的经济优势,适合作为应力吸收层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钢渣集料粒径、油石比、填料3个因素对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渣集料粒径对马歇尔空隙率、稳定度和流值综合影响最显著,油石比次之,填料影响最小;最佳组合为钢渣集料粒径4.75~9.5 mm,油石比为6.7%,填料为钢渣微粉。与相同集料粒径的石灰岩透水沥青混合料相比,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水稳定性、马歇尔稳定度、高温稳定性和更小的体积膨胀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对沥青混合料动模量进行预测.以沥青混合料空隙率(Va)、有效沥青含量(wbeff)、沥青黏度(η)、荷载频率(f)、集料筛余质量分数(ρ34,ρ38,ρ4)以及集料在0.075mm筛孔上的通过率(ρ200)为主要参数,建立了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模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由预测模型得到的动模量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将预测模型与Witczak 1999模型、韩国动模量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来预测沥青混合料动模量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我市柔性路面的质量问题较多。本文就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级配组成比例方面的问题谈些浮浅认识。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是影响柔性路面高、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矿粉含量、油石比、粉砂比(即<0.075mm矿料重量百分率/<2.5mm矿料重量百分率)和粉油比(<0.075mm矿料重量百分率/油石  相似文献   

8.
通过粗骨料空隙填充法确定基本级配,然后再进行关键筛孔通过率上变化±4%、±2%的级配上组成5种级配,通过不同的油石比分别进行混合料性能试验,从而得到不同矿料级配、油石比对PAC-13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林爱萍  曹洁梅 《江西建材》2022,(1):21-23,26
文中以PAC-13为例,通过检定原材料的性能,以4.75mm筛孔通过率、2.36mm筛孔通过率、1.18~2.26mm集料含量为控制点对矿料级配进行控制.通过分析PAC-13沥青混合料的析漏损失和飞散损失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通过试铺试验段,研究其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湿轮磨耗实验,研究了微表处混合料在水浸泡条件下的抗磨耗性能,总结出沥青酸值和粉料掺加量两个显著的影响因素。简而言之,在低于某酸值条件下,即使增大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微表处混合料的耐磨耗性能仍然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此外,0.075mm粒径以下的矿粉掺量,也是微表混合料抗磨耗能力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善学 《山西建筑》2011,37(30):127+211-127,211
为了预防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因铁芯多点接地导致接地电流超标而造成的铁芯发热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压器铁芯接地智能保护原理,并通过对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的实时监测,在检测到接地线电流超过国家标准后采取自动启动限流装置的措施,实现将接地电流限制在规程要求的范围之内,并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在线检修、评估、预警和风险分析,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5.
杨玉玲 《山西建筑》2011,37(11):56-57
以锚索框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锚索框架支护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框架形式,阐述了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锚索材料,岩体条件,张拉器具和工序,外界自然条件和人工作业因素等,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岩体产生分区碎裂化现象机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应力场,得出了等效应力变化曲线,说明巷道的开挖在围岩中产生了峰值应力,求出了支撑压力区的应力分布状态[1];分析了岩石分区碎裂化现象的形成机理,说明了支撑压力区的劈裂破坏是岩石分区碎裂化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将支撑压力区的应力情况采用对径压缩公式进行调整推导出岩石分区碎裂化发生的条件公式,得出岩石分区碎裂化现象的出现不仅与深度有关而且也取决于岩石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用DSC精确测量聚乙烯压力管道的化学材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详细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测定聚乙烯压力管用料的图谱特点和差别,发现最佳测试条件为:样品切成整块薄圆饼状、样品用量为6mg、升温速率为5℃/min、样品无需退火处理。还测定了聚乙烯压力管专用料中分别掺入不同比例的HDPE、LLDPE、LDPE时DSC谱的熔融峰温、半峰宽和结晶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