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紧邻铁路偏压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与内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深圳地铁5号线民治站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对基坑连续墙水平位移及内力的实测分析,系统研究偏压基坑围护结构位移和内力特征,对围护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较浅时,两侧墙体上部发生向基坑内的变形,但受列车及路基偏压影响,紧邻铁路侧墙体位移比远离铁路侧墙体位移大,基坑挖至一定深度后,远离铁路侧墙体上部向基坑外移动,且基坑开挖越深,向基坑外变形越大;相同工序、相同深度条件下,紧邻铁路侧墙体弯矩较远离铁路侧大,紧邻铁路侧墙体弯矩最大值位置比远离铁路侧墙体深;根据偏压基坑位移及受力模式,设计上应对基坑两侧支护参数区别考虑。测试结论可为偏压基坑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叶勇能 《城市建筑》2014,(4):147-147
根据基坑围护结构土压力的特点,分析土压力与位移的关系,推导了基坑开挖面上土体所能达到的主动土压力,围护结构墙体所要需要的极限位移相关计算公式,并编写有限元程序Mmethod,程序的编写结合按弹性地基梁模型。  相似文献   

3.
考虑位移效应的基坑土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坑工程中,墙体在墙后土体压力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挠曲变形,引起土压力重分布。本文在充分考虑支护结构-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压力与墙体位移的关系曲线,并考虑土拱效应引起的应力重分布,得到了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该法能计算非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  相似文献   

4.
基坑工程中,墙体在墙后土体压力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挠曲变形,引起土压力重分布。文章针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工作特点和土体的具体情况,对朗肯土压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有益探讨,指出朗肯土压理论在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上的不足。在充分考虑支护结构-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压力与墙体位移的关系曲线,并考虑土拱效应引起的应力重分布,得到了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中实测位移不断修正土压力值,能计算非极限状态下土压力的动态值。  相似文献   

5.
滨河相软弱土层条件下,为控制基坑围护结构墙体的位移,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常采用坑内加固的方法来控制墙体的位移。以弹性地基梁法为基础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现场的实测资料,定量研究坑内土体加固对控制墙体位移的效果,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易触变性土层基坑地连墙插入比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林 《安徽建筑》2019,(4):100-103
采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矿机站基坑标准段的平面应变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插入比条件下地连墙墙顶位移、墙体位移和钢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插入比从0.4到0.8变化时,地连墙墙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基本呈减小趋势,墙体水平位移和钢支撑轴力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显著;插入比为0.9时,地连墙墙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墙体水平位移和钢支撑轴力最大值均发生突然增大现象。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建议矿机站所在区域基坑施工中地连墙插入比取0.8。  相似文献   

7.
某厂房地下冷却液池基坑开挖深度为7.2m,采用水泥土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基坑边坡。施工前进行的整体稳定性分析显示,墙体最大水平位移为12mm,施工后实测位移仅8mm,基坑边坡变形未超出设计控制值。  相似文献   

8.
以某地铁车站基坑项目为研究背景,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工程概况和监测结果,并对基坑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支护结构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总结了围护结构墙体在基坑施工时的位移变化规律。结合该项目的特点,阐述了明挖施工监理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9.
姚崇 《土工基础》2023,(1):18-22
为研究土岩复合地层条件下基坑开挖阶段围护墙体变形、地表沉降及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以某在建工程为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围护墙体变形、地表沉降和支撑轴力之间的变化存在密切联系。由于支撑的作用,在浅层土体开挖阶段,不会导致围护结构及地表产生较大的变形,随着基坑向下开挖,围护墙体向内的水平位移最大值也在逐步下移,最大位移点基本产生于底板附近,墙体变形的同时支撑轴力与地表沉降值也在逐渐增大;基坑土体开挖后及时架设支撑及浇筑底板,尽量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能够有效控制墙体变形及轴力的增加,对于较复杂的复合地层基坑开挖,需协调好土方开挖、架设支撑和底板浇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郑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如意湖北站基坑工程,选取5个断面进行现场试验,第2、4道钢支撑施加不同幅度的预加轴力,现场监测了基坑开挖全过程中支撑轴力和地下连续墙墙体的水平位移,分析总结了支撑轴力和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的变化规律.运用ABAQUS建立了基坑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数值分析结果,再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某钢厂一个圆形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实例,对圆形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连续墙钢筋应力、底板钢筋应力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本工程中地下连续墙实测变形呈悬臂结构变形特征,与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弹性地基梁比拟法所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从设计方法中对圆形围护结构"拱效应"的模拟,内衬作用的发挥以及地下连续墙槽段接头泥浆的影响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上海地铁M8线延吉中路站基坑主动区土压力和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实测资料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就主动区土压力强度和连续墙水平位移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压力和位移之间关系与双曲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土体水平基床系数沿深度增加,但超过一定深度后增加趋缓。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渗流一应力耦合的Biot三维固结有限元方程,对深基坑工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设置有效降低了基坑底部的水力梯度,有利坑底稳定。同时,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坑底隆起变形、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地下连续墙承受的主动土压力均随之增大,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点深度和地下连续墙反弯点位置逐渐下移。与工程实际规律吻合较好,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常导致周边建筑物变形过大。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研究深厚软弱土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分析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土体水平位移和建筑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变形曲线呈“鱼腹状”;端头井处墙体和土体水平位移大于标准段;地表变形曲线呈“漏斗状”;地下连续墙施工对建筑物竖向位移影响较小;距离基坑较近处,建筑物变形表现为沉降,距离基坑较远处,建筑物变形表现为隆起,既有建筑物主要表现为向基坑内侧倾斜。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圆形深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实测资料,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及产生相应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格形地下连续墙的工作性能及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徐伟 《建筑技术》2011,42(12):1099-1102
格形地下连续墙是一种自立式挡土结构.某船坞工程施工中,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工程进行简化和非线性分析,得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格形地下连续墙的工作性能和关键施工技术,这种地下连续墙用于基坑工程和港务工程中,可有效控制位移并减少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软土地区20个地铁车站基坑实测资料为背景,建立地铁车站基坑标准化模型,采用有限元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隔断墙距同侧围护结构的水平距离L、隔断墙的刚度E及其入土深度H 3个主要设计参数对其控制围护结构内力、侧移以及坑外地表沉降的作用。结果表明:3个参数的变化对基坑的变形控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L主要影响围护结构内力及地表最大沉降,最大沉降可减小60%以上;H主要影响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最大可以减小为未设置隔断墙时的50%左右;而E在常规变化范围内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弱。其次,通过引入"相似结构"双排桩的计算理论,建立了L与隔断墙分担围护结构内力及土压力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利用Kung等基于可靠度理论提出的预测基坑变形的方法分析软土地区隔断墙的控制效果,同时与实测值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上述结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某车站基坑地下连续墙的逆作法施工中,参考以往上海软土地区的工程经验对该工程中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和土压力分布模式选取进行了研究。通过实地监测与计算分析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浅挖时采用三角形+矩形土压力模式计算的弯矩值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工程实际,而采用三角形土压力模式计算的弯矩明显与实际不符,造成基坑面以下弯矩包络图数值偏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理论,推导了孔隙比e随土体当前应力变化的方程,同时比选了4组经典的描述渗透系数k随孔隙比变化的方程,选择了其中一组最佳的估算公式,编写ABAQUS用户子程序VOIDRI和USDFLD,以实现孔隙比和渗透系数随土体当前应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深基坑降水开挖所致的坑内外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变形及弯矩,得到以下结论:当考虑孔隙比随土体当前应力变化时,坑外地表沉降量、墙体的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的弯矩、坑底隆起量均大于孔隙比为定值时的情况;当考虑渗透系数随土体当前应力变化时,坑外地表沉降量、墙体的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的弯矩均小于渗透系数为定值时的情况,但同时考虑渗透系数和孔隙比变化情况时,其对坑底的隆起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