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到北京市顺义区俸伯卫生院接受体检或注射疫苗的满1月龄婴儿194名,根据分娩和喂养方式分为6组,在1、3、6月龄时测量身长、体重、头围、胸围、腹围、前囟大小以及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脐旁3个部位的皮褶厚度,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3月龄时,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组和剖宫产母乳喂养组婴儿身长和身长增长明显大于自然分娩混合喂养组,同时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组婴儿身长明显大于自然分娩人工喂养组,剖宫产人工喂养组婴儿身长增长大于自然分娩混合喂养组;剖宫产人工喂养组婴儿的脐旁皮褶厚度小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喂养方式对6月龄内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母乳喂养可以促进身长、体重和脂肪发育,而分娩方式对6月龄内婴儿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羊乳蛋白配方羊奶粉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北京市顺义区选择0—3月龄人工喂养婴儿40名,随机分为全羊乳蛋白配方羊奶粉喂养组、配方牛奶粉喂养组。两组婴儿分别以全羊乳蛋白配方羊奶粉和配方牛奶粉喂养6个月,采用问卷法调查母亲及婴儿基本情况,并于喂养3个月和6个月时测量比较两组婴儿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前囟、皮褶厚度等生长发育指标和末梢血元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全羊乳蛋白配方羊奶粉喂养组婴儿喂养3个月后体重、胸围、肩胛下皮褶厚度、脐旁皮褶厚度的增长值以及末梢血Ca水平明显高于配方牛奶粉喂养组;喂养6个月后体重、头围、胸围的增长值明显高于配方牛奶粉喂养组(P<0.05)。结论:与配方牛奶粉比较,全羊乳蛋白配方羊奶粉可能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母乳成分对纯母乳喂养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速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纯母乳喂养正常分娩足月婴儿共120例,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速率不同,分为60例正常发育组(正常组)、60例非正常发育组(非正常组)。统计所有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高,两组婴儿于1月龄、2月龄、3月龄时入院检查体重、身高净增长量,计算平均体重、身高净增长量,同时采集婴儿对应母乳样本,进行母乳成分分析,并记录喂养相关信息,将分析结果以及喂养相关信息与婴儿生长发育速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婴儿基线资料相比,观察组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与平均身高净增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统计项两组婴儿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0. 05)。正常组母乳蛋白质、脂肪以及总能量含量明显高于非正常组,干物质含量明显低于非正常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乳糖含量无明显差异(P 0. 05)。以所有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为应变量,做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喂养时间间隔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 108,P=0. 004,95%CI=-0. 180~-0. 035);母乳蛋白质含量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 338,P=0. 014,95%CI=0. 069~0. 608);母乳脂肪含量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 072,P=0. 002,95%CI=0. 026~0. 118)。以所有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为应变量,做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吮吸时间与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 154,P=0. 019,95%CI=-0. 283~-0. 025);母乳蛋白质含量与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2. 050,P=0. 000,95%CI=1. 156~2. 944)。结论:纯母乳喂养方式下,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可能直接影响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速率,应尽可能保证母乳成分构成均衡健康,利于婴幼儿成长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类宏量营养素水平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来源中国母乳成分数据库,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在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招募6 481名健康乳母,采用随机抽样抽取858份母乳,利用Miris人乳成分分析仪测定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平,并测量婴儿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采用GLM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分析母乳宏量营养素水平与婴儿体格发育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母乳蛋白质水平与WAZ(年龄别体重z评分)显著正关联(β=0.17,P<0.05);母乳脂肪水平与婴儿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关联(BAZ中,β=0.036,P>0.05;LAZ中,β=-0.008,P>0.05;HCZ中,β=0.033,P>0.05;WAZ中,β=0.043,P>0.05;WLZ中,β=0.054,P>0.05)。母乳碳水化合物水平与LAZ (年龄别身长z评分)显著正关联(β=0.19,P <0.01)。结论:母乳蛋白质水平与婴儿体重、母乳碳水化合物水平与婴儿身长可能存在正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婴儿早期补充维生素D水平对其生长发育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的健康婴儿2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维生素D补充情况分为观察组(维生素补充充足组) 134例和对照组(维生素缺乏组) 101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婴儿出生时和6月龄时的身长、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变化情况,检测6月龄时肠道内主要菌群含量,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出生时两组婴儿身长、体重和BMI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 0. 05),6月龄时观察组体重和BMI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婴儿早期维生素D补充不足能够导致体重增加和BMI升高,并能引起肠道菌群数量增加,影响婴儿的生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双酚A(BPA)为模式化学物,建立积聚暴露评估方法,并计算我国0~6月龄婴儿中BPA的积聚暴露水平及其潜在风险。方法建立涵盖经口、经皮和吸入的积聚暴露评估方法。BPA各暴露来源的含量数据采用文献检索方法获得,膳食及非膳食的消费量数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对0~12月龄婴幼儿水的推荐消费量以及《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儿童卷:0~5岁)》经口、吸入、经皮的暴露参数。采用积聚暴露评估法对我国0~6月龄婴儿3种喂养模式[母乳喂养、配方粉喂养+使用聚碳酸酯(PC)奶瓶、配方粉喂养+使用不含BPA奶瓶]的BPA积聚暴露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分别使用前进法和后退法计算0~6月龄婴儿BPA的内暴露,并对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0~6月龄婴儿的3种喂养模式中BPA的高端积聚暴露量范围为129.82~4 093.40 ng/kg BW,配方粉+使用PC奶瓶喂养模式的BPA高端积聚暴露量超过BPA的暂定可耐受摄入量(t-TDI),其他喂养模式均低于t-TDI。对不同暴露来源的总BPA(游离型和结合型BPA的合计)暴露量分析发现,膳食来源摄入的BPA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纺织品。而对于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游离型BPA总暴露量分析发现,贡献率最高的依然是膳食暴露,但贡献率第二的为室内空气。使用前进法与后退法获得的内暴露量相近。结论 BPA的外暴露未遗漏主要暴露来源,除配方粉+PC奶瓶喂养模式的高端暴露量超过t-TDI外,0~6月龄婴儿其他喂养模式的平均和高端暴露量均低于t-TDI,健康风险较低,而使用PC奶瓶会增加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breast-feeding,BF)与人工喂养(artificialfeeding,AF)对婴儿生长速率的影响及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营养状态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某三甲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260名婴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将其分为AF组(n=134)和BF组(n=126),取婴儿静脉血测量其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同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了解2组婴儿体格发育情况以及IDA发生情况。结果 BF组喂养6个月后其体质量明显高于AF组,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低于AF组(P0.05);2组身高、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喂养12个月后BF组身高和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但其Hb水平较AF组更低(P0.05);随访期间发现,2组在喂养6个月、12个月期间其IDA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时间推移, IDA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P0.05)。结论母乳喂养较人工喂养对提高婴儿生长速率效果理想,可促进婴儿身高和体质量的增加,但在实施母乳喂养过程中还是需要积极控制和改善母乳中营养成分含量,以改善婴儿营养状态,预防IDA的发生,进一步确保婴儿成长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Illumina技术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差异,探讨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4份1~6个月内婴儿粪便中所有微生物的16SrRNA-V6区进行测序检测。结果:门水平上,3组均以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科水平上,Enterobacteriaceae在3组中均为优势菌,但在人工喂养组婴儿粪便菌群中所占的比例(50.82%)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28.66%),混合喂养组为41.44%;Veillonellaceae和Bacteroidaceae在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中是优势菌,相对丰度(21.42%和12.82%)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3.65%和4.32%)和人工喂养组(3.25%和0.04%);Bifidobacteriaceae在母乳喂养婴儿粪便中的数量仅占总菌数的8.16%,但高于混合喂养组(6.16%)和人工喂养组(1.48%)。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婴儿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科学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婴幼儿血清硒水平及其与喂养状况关系,为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山东临沂某乡镇10个自然村的281名6~36月龄婴幼儿,采集静脉血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清硒浓度,同时调查其喂养情况。结果:被调查儿童的血清硒浓度平均为110.3±27.2μg/L,血清硒水平随月龄增大而增高(P0.001);1岁以下婴儿硒缺乏率(4.4%)高于1岁以上儿童(0.0%)(P=0.02);12月龄内的婴儿中,非母乳喂养儿的血清硒平均水平高于母乳喂养儿,但在校正辅食添加因素后,两种喂养方式间的差异消失。血清硒水平与乳制品、禽肉类和水产品添加频率呈等级正相关(P0.01)。结论:合理的辅食添加对农村婴儿的硒营养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方凤 《饮食科学》2008,(4):27-27
体重既是判断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又是判断宝宝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因此,每次进行儿童保健检查时,总是要称一下宝宝的体重。 许多新妈妈对宝宝的体重增长十分上心,认为宝宝体重的增长是衡量一个母亲是否称职的标准。其中母乳喂养的妈妈在这方面承受的压力,比喂奶粉的妈妈更大,有些妈妈当看到宝宝体重偏低后,就认为是自己的奶水不好,改为奶粉喂养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白银市3岁以下婴幼儿配方乳粉膳食营养情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城乡共480名0~36月龄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按月龄分为3组,采用称重法对婴幼儿进行非连续3 d(72 h)膳食消费状况调查。结果:6~11月龄婴儿配方乳粉摄入量最高,其次为0~5月龄婴儿,12~36月龄幼儿配方乳粉摄入量最低;白银市较多家庭选择国产乳粉,且大多数婴幼儿有食用牛、羊奶的习惯,农村地区婴幼儿牛、羊奶食用率高于城市婴幼儿。结论:白银市城乡各月龄段婴幼儿每日配方乳粉摄入量略低于膳食指南的推荐量,但BMI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建议单纯以牛羊乳喂养婴幼儿的家庭适当添加配方乳粉,或增加辅食的种类,使婴幼儿营养摄入更全面,更好地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集中连片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为制定婴幼儿营养改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2018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13个集中连片地区122个县44 543名6~23月龄婴幼儿的贫血及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婴幼儿男童22 965名(51.6%)、女童21 578名(48.4%),血红蛋白均值为11.90 g/dL,贫血率为26.4%,其中四省藏区贫血率最高为66.2%。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平均体重为10.0 kg,平均身长为77.5 cm。整体生长迟缓率为7.7%、低体重率为3.7%、消瘦人数为3.5%、超重肥胖率为4.0%。乌蒙山区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最大,分别为20.8%、12.3%;六盘山区消瘦率最高为4.8%;燕山-太行山区超重肥胖率最大为8.9%。结论:不同连片特困地区公共营养问题不尽相同,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形势严峻,并面临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双重营养负担,乌蒙山区生长迟缓率最高,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空间差异性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值得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营养咀嚼片对湖南省古丈县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古丈县18家山村幼儿园学龄前儿童405名,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日补充营养素咀嚼片1片,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营养干预,干预15个月后,对该部分对照和干预组(36~83月龄)的405名学龄前儿童同时进行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的测定,分析两组学龄前儿童在不同月龄的身高、体重、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血红蛋白及贫血率的差异。结果:总体身高、体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其中48~59月龄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月龄段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8~59月龄干预组儿童HAZ为(-0. 75±0. 91),对照组HAZ为(-1. 22±0. 81),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同月龄段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总体血红蛋白浓度为(11. 83±2. 48) g/d L,对照组总体血红蛋白浓度为(10. 90±2. 07) g/d L,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1)。儿童贫血率干预组为45. 8%、对照组为60. 1%,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了23.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通过给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补充营养素全面的营养素咀嚼片后,可显著地降低儿童的贫血率,但对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则无显著性改变,开展该项目对改善贫困农村的营养状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孕期和哺乳期母体高脂饲料对子代生长发育和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植物甾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确定受孕的30只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植物甾醇干预。所产子代断乳后,每组按体重随机选取10只雄性子鼠,继续以基础饲料喂养至3月龄,摘眼球取血,取脏器称重。采用试剂盒(酶法)测定血脂水平,以RT-PCR法测定肝脏中胆固醇合成关键蛋白HMGCoA还原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基础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子代小鼠睾丸重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MGCoAR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高脂饲料组相比,母体植物甾醇干预对子代生长发育、血清胆固醇水平和HMGCoAR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生命早期高脂饲料可影响子代雄性小鼠的睾丸发育,改变子代胆固醇的代谢,增加子代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城市地区孕妇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因素及对低出生体重及早产的影响。方法:收集末次月经2014年2月1日—2016年1月3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就诊且具备孕晚期血红蛋白数据的孕妇5 240名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信息。应用WHO诊断标准对Hb水平进行分组,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人群贫血的患病率为21. 6%,且2. 7%为中度贫血;孕晚期Hb水平与年龄、文化程度、孕次及受孕方式无关,但家庭月收入、地域、孕前BMI水平及产次对Hb水平有一定影响;研究提示,孕晚期Hb水平与出生体重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孕晚期Hb水平100~109g/L组胎儿出生体重较Hb≥110g/L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有效营养干预改善孕晚期血红蛋白营养水平,且可降低孕晚期贫血发生率及贫血程度。结论:预防贫血应因地制宜,进行个体化的包括营养门诊在内的孕期保健服务,城市地区需要关注孕前消瘦、二胎,以及外地人口人群;孕晚期Hb水平与出生体重间呈现倒U型关系,积极有效营养干预是改善孕期贫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3月1日实施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该标准用于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有机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浓度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对VOC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内饰部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们主要是烷烃、烯烃、芳烃、乙醛或酮类的物质,这些物质的沸点通常在(50~260)℃的范围之内。当气温达到一定高度时,这些挥发性物质就会释放出来。有些会形成雾翳关凝结在前挡风玻璃上,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有些则产生令人不舒服的气  相似文献   

17.
儿童营养是儿童生存、生长发育的基石和全人群健康的基础。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营养状况最敏感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关系到儿童近远期生长发育、生存能力,还会增加其成年期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加大个人和社会的疾病负担,对家庭和国家经济产生深远影响。5岁以前是极为重要的营养干预窗口期,营养干预可改善儿童生存和发展能力,预防慢性疾病,促进健康成长。概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足大幅下降、微量营养素缺乏显著降低,但超重肥胖快速增加的变迁特征;总结儿童营养改善工作成效显著,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提前实现了联合国营养相关的多个千年发展目标;指出我国5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问题凸显、儿童营养不良的城乡差异依然明显和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状况欠佳等问题突出;并从完善和落实儿童营养改善法规政策、推进营养教育与信息传播、提升儿童营养服务、加强妇幼营养监测提出工作方向和重点,以期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借鉴,推动全人群营养与健康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膳食钙摄入情况,并分析膳食来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的骨质疏松专病门诊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伴有基础疾病等情况,采用食物频率法(FFQ)调查患者过去1个月的膳食情况,应用NCCW2009营养软件统计钙每日摄入量。按照钙的来源将食物进行分类,分析绝经后妇女膳食钙来源的特点。结果:总共完成调查108例,绝经后女性膳食日均钙摄入的总量为476.6±177.5mg/d,个体膳食结构差别大导致方差较大,总达标率为4.6%,随着年龄的增加,膳食钙摄入有所增加,但无明显差异(年龄组间P=0.25)。膳食钙摄入量虽然高于人群平均水平,但是仍远远低于每日推荐量,达标率极低,需要额外钙补充剂以达到适宜摄入水平(1 000mg/d)。钙的食物来源主要有奶类和蔬菜类,占比大致为40%和20%,且高龄组的摄入高于低龄组,但年龄组内个体差异较大,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膳食钙的其次来源为主食类和豆类,各自占比约10%。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膳食钙摄入普遍不足,且绝经5~10年内的妇女膳食钙摄入低于老年人组,改进膳食结构和补充含钙制剂以达到适宜的摄入量是必要的和急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