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原设计的副车架进行的疲劳试验,研究了副车架工作环境和特性;在优化软件的协助下,对原副车架进行了疲劳仿真分析;同时对采用新材料的副车架也进行了疲劳仿真分析.经过对比分析得出,新副车架在轻量化的同时各项性能都较原件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合理的有限元仿真和实车试验,实现某混凝土搅拌车副车架的轻量化设计。利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主副车架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车架的实际使用工况,对该车架的极限弯曲工况和扭转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相应的实车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首先利用Optistruct软件对副车架矩形管的厚度进行尺寸优化,并提出斜支撑加强板的设计新方案,从箱体型设计改进成槽钢型。结果表明:副车架轻量化设计不仅在结构强度上满足设计的要求,而且最终使副车架的结构总质量减轻了120 kg,达到了轻量化10%的预订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曲柄滑块机构为研究对象,考虑机构除驱动转动副以外的所有运动副间隙,即剩余两处转动副间隙和滑块与轨道间移动副间隙,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含有双转动副间隙的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全运动副间隙对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含双转动副间隙相比,全运动副间隙增加了机构震荡的次数,降低了机构的稳定性。在机构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机构除驱动运动副以外的所有运动副间隙以提高机构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某轿车前副车架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副车架与悬架,传动系的连接点动刚度曲线,并与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副车架动刚度试验和仿真结果为其动态特性设计提供了依据,对提高整车的NVH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对端塞式滚珠丝杠副系统的接触碰撞进行了分析,通过ADAMS宏命令建立端塞式滚珠丝杠副系统动力学仿真系统,利用仿真系统对端塞式滚珠丝杠反向器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为改善滚珠丝杠系统的流畅性与摩擦力矩性能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设计品质,对研究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的产生及变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多种型号的滚珠丝杠副仿真系统,为实际生产过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某空投运载车副车架的轻量化设计,利用ABAQUS软件对空投运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着陆冲击过程进行建模仿真,进而对副车架的刚强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运用尺寸优化的方法对副车架进行详细设计,确定了副车架主要矩形管和加强筋的厚度。  相似文献   

7.
对驱动6t挖掘机回转马达柱塞副进行了性能分析。以N46号液压油为工作介质,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了柱塞工作时的受力变化和泄漏状况,为回转马达柱塞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单车承载光电跟踪设备的必要性,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副车架的材料(12Mn)和副车架梁的截面形状(槽钢),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减振性能的要求,设计出副车架。建立有限元模型,在三维仿真软件(MSC.PAT-RAN)中对模型进行应力及振动分析,检验副车架的力学性能及减振性能。最后通过实验检验副车架的力学性能及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驱动技术中心自行研发的6t挖掘机回转马达的柱塞副进行性能分析。以46#液压油为工作介质,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柱塞受力和泄漏流量,为回转马达柱塞副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基于Pro/E与ADAMS的行星轮系的设计及动态仿真的方法和过程,论述了parasolid文件接口使用以及ADAMS齿轮副中啮合点创建方法,对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航天器一种常用的多道冗余O形轴向动密封摩擦阻力偏大的问题,对密封圈压缩率、金属配副表面摩擦因数、装配状态等因素进行仿真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获得密封圈压缩率与摩擦阻力的关系;建立密封圈橡胶材料与轴孔摩擦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获得O形密封圈与不同金属副动摩擦因数可能存在关系,并通过轴孔模拟试验验证仿真结果。通过密封圈磨损部位及应力分析,探究密封圈磨损原因。结果表明:摩擦阻力随密封圈压缩率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趋势,且压缩率越大,摩擦阻力增幅越明显,因此降低密封圈压缩率可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影响密封结构摩擦阻力的关键因素在于轴与密封圈之间的摩擦因数,通过在轴表面涂覆润滑膜层,可有效降低主轴摩擦因数,从而降低摩擦阻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轧机辊缝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结合非稳态润滑理论,建立了基于非稳态工作界面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界面上金属塑性流动过程、界面上部分流体润滑与干摩擦并存的混合摩擦学过程以及工作辊的运动等多重耦合作用。塑性流动过程分析中考虑了界面摩擦状态的动态变化,界面摩擦特性分析中考虑了工作辊运动的动态耦合,因此工作界面上的轧制力模型、界面摩擦模型、工作辊运动模型构成了界面的薄膜约束多重耦合模型。对某大型公司2800轧机垂直系统的自激振动进行了仿真,定量地分析了一些主要参数对轧机垂直自激振动临界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液压缸摩擦力的诸多特性,基于LuGre摩擦模型,引入滑动油膜动态特性方程,建立一种液压缸摩擦力新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模型原理图,对新模型进行仿真,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液压缸摩擦力新模型能够反映实验中观测到的绝大多数摩擦特性,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适用于各种精密液压系统的仿真与控制策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罗斐  涂宇  谭彬 《润滑与密封》2020,45(11):130-135
当使用AdvantEdge软件进行切削仿真实验时,刀屑摩擦因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明显,但现有有限元软件未提供刀屑摩擦因数数据库。为建立一种基于AdvantEdge的斜角车削仿真实验的刀屑摩擦因数确定方法,首先提出基于斜角车削的摩擦力计算方法,然后建立AdvantEdge三维斜角车削仿真模型,设定不同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量及摩擦因数,通过AdvantEdge 仿真正交试验,获得刀屑摩擦因数的经验计算公式。为验证刀屑摩擦因数经验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设定不同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及进给量的斜角车削正交试验,获得切削力数据,并基于摩擦因数经验计算公式求得对应刀屑摩擦因数。利用求得的摩擦因数数据修改AdvantEdge中刀屑摩擦因数参数,进行残余应力切削仿真实验。仿真实验获得的残余应力与实际切削实验获得的残余应力相比,误差在10%以内,证明提出的刀屑摩擦因数确定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网状表面织构对水润滑轴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网状表面织构对水润滑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利用ANSYS对布置有不同密度和深度的轴承模型进行流固耦合仿真,研究不同网纹条件下水膜的承载能力;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深度与密度的网状纹理的试样,使用CBZ-1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试验并实时采集摩擦因数,利用表面轮廓仪对试样磨损表面的形貌进行观测.仿真结果表明:在忽略...  相似文献   

16.
李瑞  孟祥慧  谢友柏 《中国机械工程》2022,33(4):380-387,396
低速机结构复杂,其关键摩擦副的性能对船舶运营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低速机摩擦学问题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很少.对船用低速机关键摩擦副进行建模分析,并对摩擦力进行无线测量验证.结合多体动力学和混合润滑理论建立了低速机关键摩擦副的多学科耦合仿真模型,实现对各摩擦副性能的预测;进而,基于间接测量思想,提出...  相似文献   

17.
朱谦  游东东  朱权利 《中国机械工程》2021,32(12):1405-1413
配合间隙是影响压射机构服役和工艺控制的核心要素,为研究压射机构配合间隙,提出一种压射机构的摩擦模型,并基于MSC.MARC软件二次开发将摩擦模型与数值模拟整合,整合摩擦的数值模拟结果与不考虑摩擦的普通数值模拟结果和压射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整合摩擦模型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2500 kN压铸机压射机构进行多循环压射工艺模拟,研究了工作中配合间隙的变化规律,压射、冲头回程阶段的配合间隙变化剧烈,凝固成形阶段的配合间隙变化平缓,变化剧烈的主要原因是压室的轴向温度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种橡胶材料高速旋转唇形密封,结合其自身结构及应用工况,通过方程离散化计算等方法,建立定量分析密封系统密封性能的数值仿真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对密封实际服役状态下界面流体力学、宏观固体力学、表面粗糙峰微观接触力学、唇口摩擦生热等多物理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借助实验验证并完善数值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所建立的数值仿真分析模型研究油封唇口接触压力分布、唇口温度、摩擦力矩及泄漏率等衡量密封性能的关键参数随转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高转速条件下考虑摩擦生热时油封径向力减小,接触宽度增加,摩擦力矩减小,说明摩擦热对油封密封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气缸摩擦力对系统控制性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摩擦力补偿方法。首先对气缸的摩擦力进行测试分析,然后通过在控制信号上叠加颤振信号来补偿气缸摩擦力,消除了气缸摩擦力对系统稳定性及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表明所用的补偿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补偿方法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work, the frictional behaviors of carbon nanotubes under various sliding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 single CNT and multiple aligned CNTs were modeled for friction simulation under a normal load ranging from 3 nN to 32 nN. Three sliding directions were chose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orien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 lower friction coefficient was obtained under high normal loads for all cases. When a single nanotube was use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long the 0° direction was the smallest, while simulations with multiple aligned CNTs exhibited the smallest friction coefficient along the 90° dir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