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来关于黄河源就有不同的认识。为了求得正确的认识,必经的途径是:给出划分河源(本文“河源”不独指黄河之源,凡黄河之源则直指黄河源)的科学原则;查明黄河源区水系各河的实际情况(包括河流长度和多年平均流量等情况)。目前,这两方面都还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不可避免地继续出现争论。本文略述粗浅的见解。河源定义不统一,主要表现在各自的根据和道理的不同。鉴于这些定义都建立在对河流特征的一定的认识基础上,而认识又有差异或强调的侧面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和某种 相似文献
2.
3.
4.
去年,我们在“从河源的划分依据试论黄河河源问题”一文中指出:河流长度并不是划分河源的唯一依据,玛曲在长度上虽略短于卡日曲,但位于中支,河势顺直,在地图上迄今已沿用了200多年,因此以玛曲为正源毋需更改。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我国的一条大河,关于黄河河源问题,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1978年水利部组织南水北调西线查勘,以及青海省组织省内外有关人员对黄河河源问题进行调查,取得了有关河源地区的许多新情况、新资料,对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对黄河河源问题又重新提出了讨 相似文献
6.
7.
《人民黄河》2018,(12)
关于河源的确定,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标准。从自然地理特征、水文特征和人文传承特征诸方面,对河源区干流的定义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论述,提出了确定河源的方法和原则,即:(1)以最长的一条作为干流;(2)以集水面积最大的一条作为干流;(3)若长度和面积均大体接近,则以水量明显大的一条为干流;(4)各支流长度、面积、水量相近时,取河道宽广、顺直、比降小、岔口以上支流和主河道自然延伸线夹角最小的一条为干流;(5)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尊重历史传统及沿袭的名称。基于该原则,在充分考虑河长、面积、水量、历史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对备受关注、颇具争议的黄河河源,从国家级层面确定为约古宗列曲。此外,对黄河主要支流的河源也进行了客观、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黄河上游多石峡峡谷以上的部分,统称为黄河的河源段,全长约342公里,它基本上是一个高原上的湖盆宽谷地带。河源段及其附近地区的地貌发育严格地受到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区内主要构造方向为NW-SE至NWW-SEE向, 相似文献
9.
每个河流,都有自己的源头,既称之为河源.我国1989年版《辞海》对河源的解释为:河流补给的源头,通常是溪涧、泉水、冰川、融雪、沼泽或湖泊.河源一般是细长凹地域地面水流的地方,终年不涸是河源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几十年来,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人类认识河源,确定一个河的源头更为科学准确,以至于在全世界范围内一些大江大河的河源被改写的事例比比皆是,我国也不乏其例.2010年开始的全国首次水利普查,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河源,全国约有7%的河流长度与原来数据不一致,有些河流主次关系需要变化,有些地方河源争执也就多了起来,这反映了人们认识河源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唐代以后浈水代替武水成为北江正源并持续至今的原因,以及保留浈水作为北江正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从黄河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和生态现状出发,阐述了充分利用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实施黄河源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扭转黄河河源区生态恶化趋势,增强黄河河源区生态系统本身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 ,流经国外改称湄公河 ,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国际河流之一 .通过对澜沧江源头地区水文、地貌、冰川及河流特征的实地考察 ,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卫星遥感系统 (SRS)等技术来确定澜沧江 (湄公河 )的正源及其源头 .依据以河流的长度为主 ,并参照集水面积、河流水量等要素 ,最终确定澜沧江的正源为扎阿曲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乡海拔 5 5 14m的果宗木查山 .澜沧江的源头为一 0 .6 7km2 的冰川 ,源头海拔高度为 5 2 2 4m .其地理位置是东经 94°41′44″ ,北纬 33°42′3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河河源区生态现状分析,认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改善黄河河源区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黄河河源区现有干流水文站实测同步系列年径流资料,根据线性内插精度理论和径流递增率理论,推算了黄河河源区干流河段应布设水文站数的下限和上限,与实际站数进行比较后认为现有水文站数偏少. 相似文献
16.
17.
黄河河源区水沙特性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区控制站唐乃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00亿m^3,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580亿m^3的35.2%,占青海境内黄河干流年径流量的91.0%。唐乃亥以上不仅是黄河河源区,也是黄河水量的主要供给地和水源涵养区之一。利用黄河源区干流主要测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站)建站至2002年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初步分析了唐乃亥站水沙特性及来源。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及水资源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河河源区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河水断流、湖泊萎缩、草场沙化等现象令人担忧。介绍了黄河河源区近期的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黄河河源区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分析 :①气候原因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②草地沙化与土地荒漠化 ;③人口数量增加和人类活动加剧 ,并提出了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河源区枯季径流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根生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39(4):278-278,280
通过对黄河河源区枯季径流演变规律的分析研究 ,开发研制出了适合于河源区的长期径流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黄河上游地区未来径流演变趋势进行预测预报 ,为水量调度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特性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特性和近期变化情况的分析 ,得出黄河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的趋势 ;降水量自 90年代以后持续偏少 ,这种偏少趋势还在发展 ;径流因降水的影响也在持续偏枯 ,且幅度更大。黄河河源区本来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 ,因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平衡 ,水文水资源情势和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已严重影响到整个黄河流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