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中华民居》2012,(1):68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这种虚构的超自然物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诞生、成长、发展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同时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相似文献   

2.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的子孙 ;而在外国人的眼里 ,龙却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中国入世成功 (与之巧合的是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也姓“龙”) ,被一些西方国家看成是“龙”来了。对于“龙来了” ,西方媒体的反应是 ,中国大有横扫全球市场之势 (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果真有那么一天那才值得中国人骄傲哩 )。然而“龙来了”在“龙”身上作出的反应就客观公正多了 ,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在多种场合讲 ,中国入世不会对别的国家构成威胁和影响 ,只会给大家带来好处 ,中国将成为21世纪全球最…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上迎来“盛世”的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现象却显现出一种“乱世”景象,这绝非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之峥嵘,而是传统文化断裂和西方文化强势冲击所造成的迷茫和不知所措的体现。建筑中一味的求大求洋的现象依然大行其道,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建筑文化传统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体现。同时,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机制往往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人们急需在日常生活空间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舒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宗强调自心是佛,识心见性,讲求顿悟,珍视自由,体现出一种人生的审美境界。所以,本文以禅宗思想为出发点,挖掘禅宗思想中的建筑观,以提供一种中国当代建筑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邓亚楠 《建造师》2010,(6):148-14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这些无形的东西会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心理特征、价值观念、一言一行上,侵入、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5.
以客家围龙屋为研究对象,包括其布局和特色, 其化胎的哲理意匠、化胎形态的历史演变,其五行石的形态和文化内涵,论述围龙屋体现了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哲学思想,并研究了围龙屋适应山区环境营建的生态智慧。 得出如下结论:围龙屋是客家民居中最能适应山区环境的生态建筑,是能够有机生长的建筑,是最具深层文化内涵、 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及哲理智慧的建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6)
<正>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各种文化中都有许多各自特有的、包含了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词和形象。这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文化中有许多各自特有的词和形象,"龙"和"dragon"即是一例。中国"龙"常被翻译成英文的d ragon,然而中国的"龙"和英文的"dragon"在很多方面都是不相同的。本文试从中西方龙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2)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社会各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关心。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当前工业化发展速度过快,传统生活方式在被日益智能化和快速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现出了时代意义,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都市发展与非物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详尽地阐述了城市标志性建筑,强调在标志性建筑中应该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并特别提倡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而不是仅仅从传统建筑形象中寻求创意灵感,文章还通过重庆市“东方商业城”的规划设计实例说明了这种标志性建筑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9.
浅谈龙文化     
《Planning》2014,(16)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既是神圣的也是生活的。千百年来,龙文化已随着悠悠的历史岁月和我们的民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龙彬 《规划师》2000,16(5):120-122
享誉世界的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1]沙翁的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凝固的文化形态,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与之相呼应。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以大自然的“山水”为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这里,“山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4)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度,有着丰富的创作素材。水彩画创作立足中国特色,不仅仅是对绘画技艺的传承,更是更高层面的对民族特性的保持。水彩画是西方画种,带着与生俱来的西方特质,所以在东方气息浓郁的中国,画家就要立足中华民族特点去创作和发展中国水彩画。中国画家的审美情趣影响水彩画的风格,使其具有明显的东方神韵,成为中国的民族符号。如今中国水彩画家创作出一批既被大众接受,又体现中国传统的水彩画精品,在国际上展现正面、积极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龙的形象时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有些似龙的动物造型出现在古建筑的檐部、脊部、台基等处,或憨态可掬,或凶猛逼人,像龙而不是龙,传说中它们是龙的儿子,兄弟九个,还有几个出现在某些器物上。龙之九子,说法不一,但“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是肯定的。古建专家王其明教授较推崇一种与古建筑关系最密切的组成,它们是:屃(音“毕戏”)、(虫八)(虫夏)(音“八夏”)、狻猊(音“酸泥”)、椒图、睚眦、嘲风、鸱吻、螭(音“吃”)首、螭吻。屃:喜文好负重,形似龟,我们通常见到的是它驮石碑的形象。(虫八)(虫夏):最喜水的是它,为了满足它的爱好,人们将它雕在桥头或桥洞券顶部,让它终日以水为伴。狻猊:长得酷似狮子,喜爱烟火,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7)
母性涵盖于广泛意义上的人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芥川龙之介在其作品中广泛而深刻地剖析人性,但对母性的认识却表现出复杂而矛盾的认识,在探索人性这一伟大的文学主题时,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母性的认识不尽相同,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芥川对母爱的思考与向往。  相似文献   

14.
“救火龙”是民间给救火车定的雅号。在古代埃及和罗马,当时的灭火工具只是一些水桶、杠杆吸水泵和手提式水枪。17世纪初,德国的消防人员把用杠杆操动的吸水泵安装在有轮子的水箱上,形成了“救火龙”雏形。1605年,荷兰一位工程师对“救火龙”进行了大改进,水枪后部安上了一段皮制软水管,充分发挥了“救火龙”的威力。1850年,美国首次制造了用蒸汽机和汽油机作牵引的“救火龙”,水泵也由机动离心泵代替了落后的杠杆吸水泵,“救火龙”的机动能力大大提高。而后,救火车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的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火场照明、曲臂式登高…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然而,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深厚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凝聚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追求。因此,把中国传统图案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能够起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创造出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古色古香的传统窗棂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艺术的符号和象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总的来说,历史继承价值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和基准,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  相似文献   

16.
郭钰延 《城市建筑》2023,(13):161-164
意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而逐渐凝结成的艺术境界,中国当代建筑应在做到以人为本的同时成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媒介,满足当代人的精神审美追求。文章从意境的内涵及其与建筑的关系入手,通过理论整理和案例分析说明当代中国建筑师如何逐步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观体现在建筑设计中。研究为证明意境这一美学概念在未来中国的建筑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意图让更多的设计师在当代建筑创作中能更好地表达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17.
楹联融文学、书法和篆刻于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建筑楹联营造的空间在整体上十分注重秩序化;在传达内涵的同时,也在传达一种视觉空间:联句的内容让人产生跨越时空的无限遐想.使人的心理空间大大升华而超越时空的延伸,易于营造一种意象空间;槛联书法的五种字体在传统建筑中有其适用的建筑类型,以营造出或庄重或优雅或热烈的氛围而为人们所感知,这就是字体、书体和风格所营造的知觉空间。楹联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点题立意、托物言志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营造中国传统建筑意境空间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从古时起就是一个瓷器大国,陶瓷文化悠远流长。到现代,陶瓷不仅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而且逐步成为一种体现人们个性的配饰——陶瓷首饰。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它的出现引起了不少陶瓷和首饰领域专家们极大的关注。陶瓷首饰在中国还处于起步,对陶瓷所体现的文化,材质等研究都比较有限。研究陶瓷这一有着文化内涵的材质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能提供陶瓷首饰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  相似文献   

19.
王河 《新建筑》2004,(4):74-75
广东省委珠岛宾馆是“九运会”改造项目。在设计上吸取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形象和思想精髓,体现了岭南建筑清雅脱俗、庄重大方的特色。它表现出一种崇高的力量和中华民族的象征,被评定为“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建筑风格和高科技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1)
作为一所学校的标志,校徽承担了传播学校文化的功能,其精神内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校徽的设计方法和汉字的造字法则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汉字是用最简单的笔画创造出让人易理解、易区分、易懂、易记的形象。校徽是用简洁的字体、图形体现学校的唯一性及深远的精神内涵,并且要有足够的可识别性,能使人们更快地记住和便于传播。校徽的设计方法和汉字造字的会意法则相似,说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密切关联。所以设计者要深挖民族文化,做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校徽设计,更高效地输出有特色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