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craes金-钨矿床产在黑云母变质级奥塔戈片岩中的一个低角度逆断层系小。自然金、白钨矿黄、铁矿和毒砂赋存在石英脉和呈透镜脉带状的硅化片岩内及附近.这里的逆断层系切穿了石墨泥质片岩。矿化厚达80m,受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和区域片理近于平行。化学蚀变以硅化为主,铬略有增加而Sr和Ba则稍有减少。主矿脉外侧的蚀变宽度仅5m左右。远离矿脉由于热流体渗入到较冷(250℃)的岩石中而使温度降低,其氧同位素变得较重。剪切带岩石中石墨的反射率是6%—7%(在浸油中),这和中高级变质的奥塔戈片岩中的石墨相似,因此推测是变质成因。石墨作为还原剂而使金沉淀。在这里逆断层系是变质流体的通道切穿石墨片岩。矿化金属派生于下伏的片岩层,片岩可能是一套含有金属富集层的被逆掩海相组合。  相似文献   

2.
巴西中部太古宇Guarinos绿岩带内的Maria Lázara金矿床,由韧性剪切带内的石英-碳酸盐脉组成。对钾质热液蚀变带中硫化物和含金石英-碳酸盐脉及细脉的研究,揭示出2个阶段的金共生组合。第1阶段与富硫毒砂沉淀有关,第2阶段与富砷毒砂和Bi-Fe-Au-S组合沉淀有关。自然金按产状、结构和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2种。第1种的银含量大于5wt%,形成于富硫毒砂之后。第2种的银含量为3wt%,与Bi-Fe-S同期。  相似文献   

3.
Iberian半岛的中Iberian和Ossa-Morena之间的边界,以Badajoz剪切带为标志。在海西期,沿此带集中出现了地质活动。在剪切带北侧的La Codosera地区,含金脉体产于一系列海西晚期SN至NE—SW向的与主剪切带反向的断层内。在350—400℃和2.8×10~8—3.3×10~8Pa条件下,稀释的CO_2流体沿这些断层的流动导致了黑色页岩岩系中的膨胀构造,如断层分又、交汇部位或断裂末端处的矿化。把地质和地球化学体系,包括脉体定位,岩性学、流体化学研究结合遥感资料的分析,建立了用于本区的实验勘探模型,  相似文献   

4.
莱加登比矿床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产金矿山。它位于南北向的迈加多火山沉积带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中,这个火山沉积带构成南埃塞俄比亚阿多拉晚元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的一部分。脉金矿化产于一个向西陡倾,沿下伏长石质片麻岩与迈加多带火山沉积地层间构造接触带发育的南北向石英脉系中。此接触带还是区域规模的莱加登比-阿夫拉塔左旋走滑剪切带向最北部延伸的标志。矿化和石英脉在离此构造接触带不超过80m范围内的富含石墨的沉积物中最为发育。热液围岩蚀变包括阳起石/透闪石-黑云母-方解石-绢云母组合和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组合。金优先产于绢云母蚀变带中;在此蚀变带中金与方铅矿紧密共生和交生。金-石英脉的不同变形表明,金矿化是该剪切带膨胀部分横向剪切作用过程中的同构造期矿化。除构造控制外,金矿化几乎只产在富含石墨的变质沉积物中表明金的沉淀还受岩性控制。这种密切关系表明,金的沉淀是区域含矿流体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矿化的温度条件是通过阳起石-黑云母蚀变组合和毒砂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它们表明,矿质沉淀发生在或接近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高峰条件下。绢云母的Rb-Sr年龄测定表明热液蚀变和金矿化的年龄约为545Ma。莱加登比的金矿化型式、构造样式和岩性组合与太古代花岗岩-绿  相似文献   

5.
Lady Bountiful脉金矿床位于中绿片岩相变质的Ora Banda绿岩层中,主要以构造晚期Liberty花岗闪长岩为主岩。金矿化沿石英脉状的,左旋的脆性断裂带产出,此断裂带横切Liberty花岗闪长岩和Pleasant山岩床。石英脉的结构表明,与金有关的单脉发育分为2个阶段,高品位矿化局限于第2阶段。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Au-Ag-Bi-Pb-碲化物和自然金。流体渗滤导致此断裂带具狭窄的退色围岩蚀变包壳,并含有钠长石-钾云母-绿泥石±方解石±金红石集合体。2个阶段的热液流体特征为X(CO_2)≤0.15和中等盐度(1.28mNaCl)。由膨胀部位压力波动而引起的第2阶段矿化流体的间歇析出和(或)流体占优势的流体-围岩相互反应是金主要的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6.
始于1994年的极地乌拉尔地区原生金矿点,(科日姆河盆地,巴尔巴尼尤河左支流河上游)的矿化研究表明,该矿化是发育在流纹岩中的新类型Au-Pd-TR热液矿化。矿点位于背斜南坡,产在呈岩礁式的流纹岩中。现已揭露出4条含矿的片理化带,带内见有大量石英-钠长石脉和铬云母细脉。在中间的2条带上有15个露头发现了明金。2个探槽样品分析的金品位为42×10~(-6)和84×10~(-6)。周围流纹岩蚀变的矿物组合为:钠长石-绢云母(+铬云母)-石英。矿石中则鉴定出下列矿物:石英、钠长石、铬云母、褐帘石、重晶石、锆石、独居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Harrison湖地区RN矿山及Doctors Point脉型金矿化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及矿化特征。资料表明,含金石英-硫化物脉与中第三纪钙碱性闪长质小侵入体有共生关系。在Doctors Point,金矿化产在狭长、缓倾(10—35°)多孔状石英-硫化物脉和微脉带中。脉体受侵入体周围的锥层断裂控制。RN矿山的金矿化产在网状白色石英脉及微脉中。金矿微脉往往以近水平带状。集中于整个岩株。两地若干世代的矿化都是在造成脉体微角砾岩化的小规模多次活动中出现的。这种金矿化可能代表着南延到华盛顿州的含金中第三纪深成岩带向最北部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含金毒砂的形成机理,作者进行了一些热液实验。实验中针状的富金条带状毒砂(金含量达1.7wt%)是在400—500℃和1×10~8—2×10~8Pa的水压条件下获得的。与产于LeChatelet矿床(法国Creuse地区)的似针状富金毒砂相比较,揭示出类似的As/S比值分带,有着相似的金含量和成带现象。后者的主矿物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金毒砂形成于高温和可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中。与邻近的Villeranges金矿床(其毒砂的形成温度大约为200℃,金主要被俘获于毒砂的结构中)相比表明,在此种结合中,温度似乎不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它表示非平衡的快速结晶可能导致在很宽的T-P-fo_2范围内金被捕获。在已知有金的地球化学异常而又不见明金的地区,强调了毒砂的似针状习性的实际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Ferderber矿床产于魁北克太古代变质石英闪长岩体中。含矿构造为一陡倾斜左旋走向滑动的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在剪切带中矿体呈不连续的透镜体产出,由于受后期逆冲作用影响,常被挤压和拉成块状、石香肠状和不规则状体。矿脉主要由石英、碳酸盐、电气石、黑云母和黄铁矿,黄铜矿及碲化物等组成。金大部为自然金,紧密地与细粒黄铁矿和碲化物共生,形成于第二和第三成矿阶段。剪切带包裹在热液蚀变石英闪长岩壳中。蚀变表现为原岩矿物的分解和伴随着碳酸盐、绢云母、绿泥石、白钛石和赤铁矿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Transvaal西南Amalia绿岩带变形的条带状铁建造中的纤维状石英脉体与产于围岩和脉体中的金-黄铁矿矿化有空间联系,石英脉体方向的极点通常与围岩中矿物的延伸线理和主要褶皱倾伏方向是一致的。石英脉体中的纤维细脉呈连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其末端仍然是与矿物的延伸线理平行。因些,提出脉体与主要变形带是同生的观点。非共生纤维状脉体控制着条带状铁建造中的矿化作用,这种矿化作用是在裂隙张开-封闭过程中形成的,矿化流体沿其脉壁通道运移增强了流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而使其成矿。石英脉体中的金矿化产于与脉壁平行的条带状铁建造的裂隙中,在脉体生长期间有从脉壁被剥蚀下来的条带状铁建造的碎块,这种成矿模式能很好的解释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硫化物和金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涅日达宁金矿床位于南维尔霍扬复向斜中4条区域性大断裂的接合带中。矿体-矿化破碎带和矿脉产于受变质的陆源砂-页岩地层中,有中、酸性岩株和岩墙侵入其中。业已查明,岩浆形成物的年龄为154~94Ma。矿床形成于3个阶段中。金矿体形成在第2个阶段中,在结束阶段,发生了石英和硫化物再生作用及含银矿物组合的结晶。金的沉积开始于围岩交代改造成含浸染状黄铁矿和毒砂的石英-绢云母-碳酸盐岩时。硫化物含有与结构有关的“不可见”金。自然金结晶在石英脉中,与粗粒毒砂和黄铁矿共生,并与闪锌矿-方铅矿-硫盐集合体一起产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由2种不混溶的流体形成:主要是含N_2、CH_4和可溶性氯化物(达4.5wt%NaCl)的水-碳酸流体和主要由CO_2和CH_4组成的气态流体。从矿物的稳定同位素(S,C,O)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流体中多半是岩浆成因的硫、水和碳酸,它们与来自围岩中的组分混在一起。业已查明,岩浆岩和围岩与同位素轻的、可能是大气降水成因的水发生了相互作用;指出矿物是在360~175℃的温度和(1.2-1.7)×10~8Pa的压力下从pH为5.5~6.1、含0.25~0.3克分子CO_2的成矿流体中结晶的。工业金矿石的形成与晚白垩世早期南维尔霍扬复向斜构造-岩浆活化的后加积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2.
西非地区由于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绿岩带发育,故金资源丰富。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界和下元古界,而上元古界和中新生界的金矿床较少,规模也小。太古界的金包括在塞拉里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的许多矿床。它们均位于绿岩带内或附近。金赋存在角闪岩和含铁片岩的石英脉中。下元古界的金与Birimian系中的深部剪切带以及与Tarkwaian系的含金砾岩有关。矿床集中在加纳的Tarkwa矿区。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含金石英脉剪切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此类脉形成的3阶段模式,既不可见金的早阶段,微粒金的中阶段和自然金的晚阶段。金的富集度随着剪切带的演化而逐渐增加。本文指出全球范围内许多重要的金矿床受含金剪切带的控制。提出的模式可以解释一些剪切带中金矿床矿化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在津巴布韦哈拉雷西南大约200km的英达拉马矿山附近的Kwekwe地区发现了福特金矿床。据金刚石钻探和露天采矿作业估算的矿石储量至少300万吨,其平均金含量为2.5×10~(-5)。该金矿床产于一条厚20~50m,沿NNW-SSE走向延伸800m,倾向NE,倾角60~70°的斑状花岗岩墙内。岩墙侵入于布拉瓦亚群(2900~2700Ma)的拉斑玄武岩、酸性火山岩和条带状含铁建造组成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岩墙在2541±17Ma(Pb/Pb分步溶取法)时侵入于一个次级构造中并与沿像Sherwood的Taba一Mali变形带这样的切壳变形带的位移有关。金矿化产于岩墙侵人体的S形部分。 在现阶段的开采中,矿床以没有主矿脉、浸染状黄铁矿产在整个矿体中和特殊的、与斑岩铜矿床的 蚀变形式相似的蚀变形式为特征。岩墙的中心带为典型的钾长石一钠长石一绢云母一黄铁矿(土黑云 母?)蚀变,接着是一个狭窄的绿磐岩外带。平均银含量5wt%、粒径5-100μm的自然金粒很少见, 产于黄铁矿和次生钾长石中。硫化物单矿物黄铁矿和少量毒砂可能含适合于氰化法处理的不可见 金(高达120 x10~(-6))。在钾长石一钠长石一绢云母一黄铁矿蚀变和绿磐岩带之间的过渡带中的金含量 非常高(约7 x10~(-6)),说明成矿流体在过渡带中经历了重大的物理一化学变化。矿体的区  相似文献   

15.
挪威南部Bamble带是一主要的横推剪切带,宽30km,由早元古代上地壳岩石和拉斑玄武质侵入体组成.在1540Ma时期,该带在800℃和深约25km处变质为麻粒岩及较高变质程度的角闪岩,这和由于韧性变形而大规模位移是一致的。这种韧性变形为变质作用中的流体包裹体经该带提供了渗透通道.以前的研究工作表明,麻粒岩内流体包裹体的主要成分为CO_2,因此麻粒岩可能是由地幔成因的富CO_2流体的河水中,角闪岩相岩石经脱水作用而形成。在此过程中,铷从麻粒岩中迁移. 最近研究表明,变质流体引起岩石的普遍氧化,镁铁质岩石可能在氧逸度比变质前超过2.7对数值的条件下再平衡。硫化物矿物(包括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被溶解,这样形成了相对氧化和富硫的流体(其中SO_2和H_2S含量大致相等).此种成分的流体对于许多带负电的过渡元素如Au~+、Sb~(3+)和As~(3+)是一种潜在溶剂,在整个带内这些元素已大量丢失.金在镁铁质岩石内平均含量为0.17×10~(-9),这种岩石类型的含金丰度占地壳丰度的4%;对于其他岩类,金的平均含量为0.15×10~(-9)—0.37×10~(-9),或比其原始成分小一个数量级。这些资料与富CO_2的氧化流体通过韧性剪切带溶解金。并使金向上迁移至渗透性剪切带内的模式一致.在宽30km的剪切带内,下地壳岩石含金量的丢失可能提供大量金,使其在地壳浅部(即韧性剪切带变窄为脆性断层处)富集.Bamble带内变质流体的氧逸度,导致流体在温度冷却时沉淀为硫酸盐矿物、赤铁矿及亏损~(34)S的黄铁矿.所有这些特点见于一些主要太古代石英-碳酸盐金矿床,如Kalgoorlie金矿床中.  相似文献   

16.
埃欧西察(Elshitsa)以火山岩为主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保加利亚斯瑞德纳山(Sredna Gora)成矿带的中部。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化被认为是发生在晚白垩世岛弧火山-深成作用和热液作用的产物。主要含金矿物除了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之外,在块状硫化物透镜体和细脉带中还有少量的砷黝铜矿、碲黝铜矿、含Se硫铜铅铋矿、自然银和斑铜矿期的金矿代。在黄铁矿和铜-黄铁矿矿化阶段沉淀的6个矿物的共生组合均含金,通常金的品位小于1×10~(-6)。自然金和银金矿在硫化物中以圆形包裹体和粒间微粒形式产出。早期块状黄铁矿中的金呈超显微状态(<0.1μm)和胶体状态,在温度为250~160℃范围内,黄铁矿的变形和重结晶作用导致Au和Ag迁移到裂隙和硫化物矿物的颗粒之间,结果,自然金和银金矿的粒度变大,从早期的胶黄铁矿中的超显微颗粒(<0.1μm)增大到晚期的金-硫化物组合中的显微颗粒(0.1~100μm)和肉眼可见的颗粒(>100μm)。在41个独立研究的颗粒中,银金矿的成色变化在780‰~992‰之间,平均为895‰。自然银与斑铜矿伴生,Cu、Te、Sb和Be为金和银金矿中最常见的微量元素。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是最重要的Au-Ag载体矿物组合。提出了硫化物变形作用中金的地球化学性状模式,包括从早期到晚期硫化矿物组合中金粒度的  相似文献   

17.
相山铀矿田牛头山地区多金属矿石矿物特征及成矿期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头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处于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与东西向戴坊—相山基底断陷带的交汇部位,在牛头山和河元背铀矿床深部已发现多金属矿化。通过光、薄片观察鉴定、电子探针及元素分析测试等方法,对多金属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物穿插关系,认为该矿床的形成至少存在3期成矿作用:第1期为粒状石英-黄铁矿组合;第2期为石英-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毒砂-菱铁矿组合;第3期为方铅矿-辉银矿-黝锡矿-方解石组合。  相似文献   

18.
Addington和Ore Chimney是元古代含金石英一碳酸盐脉矿床,它们产在较低级的角闪岩相变质岩中,在一较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上或其附近。 Ore Chimney矿床是一典型的不透明的矿物组合——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富银黝铜矿-钛铁矿。脉系赋存在一厚4m的黑云母片岩中,此黑云母片岩周围为变玄武熔岩流。变火山岩之上不整合地覆盖着厚10m的变泥质石榴石-黑云母片岩(Ore Chimney建造)和一粗的硅质碎屑岩(Flinton组).Ore Chimney矿床出现在不整合面之下30m处。 Addington矿床具有典型的不透明的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钛铁矿的矿物群。这个矿床赋存在Ore Chimney建造内,并位于沿走向距Ore Chimney矿山8km处。毒砂地温测量和闪锌矿地压测量获得温度和压力,估计范围分别为420—530℃和0.35—0.59GPa,与估计的顶峰变质条件是一致的。地球化学、结构和构造证据表明,脉建造和矿化是在主变质和变形幕期间发生的,金是经由变质流体而沉积的.矿化作用与围岩的弱碳酸盐化有关。金和贱金属可以从热液和/或风化作用生成早期浓度中重新活动。  相似文献   

19.
黑色页岩金矿化产于各大陆元古代和显生宙的沉积岩系和火山沉积岩系中。来自黑色页岩矿床的金在世界金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_使它成为当前找矿中一个突出的同标。黑色页岩矿化呈脉状和细脉浸染状,属金-石英,金-石英-硫化物建造,并被认为是复成因的。金的成矿包括同生地质作用和后生地质作用两个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火山塌陷构造与金矿脉系统之间的成因关系,本文讨论了日本九州南部和中部地区金矿化的地质条件。 九州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地质为上新世到第四纪的陆相安山岩为主的火山活动,并形成了许多破火山口。金矿化便产在这些破火山口边缘的破碎带中,并常产在两个或多个破火山口之间的破碎带更为发育的地区。 1991年2月,日本金属矿事业团在九州中部大分县引治地区的钻孔中,发现在两个破火山口之间有富金石英脉(Au:171.5×10~(-6),Ag:811×10~(-6))。为此预测了该区具有金矿床发育的前景。从而火山塌陷模式对于金矿勘查的意义便得到认识,即破火山口及伴随的构造是对金勘查十分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