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龙贵 《炼铁》1998,17(5):54-55
1 概况 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现有2座高炉(1号255m~3,2号306m~3),较长时间以来,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一直处于国内同类高炉之后。1997年底,南钢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共同努力,使高炉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结束了高炉利用系数连续5年在1.3~1.6之间徘徊的局面,使利用系数跃上了2.0的台阶(见表1)。  相似文献   

2.
林成城 《炼铁》2004,23(4):7-10
宝钢3号高炉通过生产攻关,实现高利用系数冶炼,实际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427。重点研究了不同生产条件下,高利用系数冶炼生产技术,特别分析了在原燃料恶化的条件下,实现高利用系数的生产技术,并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为高炉进一步实现高利用系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1.高炉的大型化是基本趋势1996年钢铁产量突破1亿吨,这其中4000万吨是由200立方米以下高炉供给铁源生产的。很显然,这样的比例数太大了,显现出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众所周知,铁前高炉是能耗大户,这样大数量的生铁依靠这样小的高炉生产,相应的能耗不言而喻是相当可观的。我认为国内高炉面临一个高炉大型化的问题,这个回避不了。高炉大型化是基本趋势。2.大型高炉的指标有待提高现在国内存在一个事实,即300立方米高炉的利用系数比1000立方米高炉的利用系数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分析是管理因素还是技术因素,要依据产能来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南钢2000m^3高炉技术进步及投产一年来取得的指标进步。通过消化无料钟炉顶布料技术,采用精料、强化冶炼等措施。2005年高炉指标取得较大进步,并于11月份取得利用系数2.5t/m^2d、入炉焦比354,4kg/t、煤比133kg/t的好水平。通过与国内一流指标的对比,说明南钢高炉在精料、指标进步等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储滨  唐培华  肖阳 《钢铁》2007,42(2):7-10
介绍了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2 500 m3高炉所采用的多焦种配焦技术、改进现场操作技术、应用低硅冶炼技术、实施低燃料比等效能优化综合技术,高炉各项技术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利用系数达到2.385 t/(m3·d),燃料比达到485.83 kg/t,综合指标跃居国内同类型高炉前列,高炉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了高产、优质、低耗.  相似文献   

6.
1973年以来,石油与煤涨价,世界钢铁生产增长速度减缓,近三年除了苏联生铁年产量上亿吨以外,日本与美国停留在8000万吨左右水平,详见表1.高炉炼铁技术围绕节能有所发展.国内、外高炉进行低燃料比操作,冶炼低硅、低硫生铁.1980年我国生铁产量3805万吨,占世界第四位.在技术方面,喷吹煤粉有独到之处.上、下部调剂技术有新的发展,强化冶炼也有传统,但是精料、高压炉顶、高风温等技术落后于国外.1981年日本高炉利用系数是1.78,燃料比481kg/t.1980年国内重点企业高炉利用系数是1.555,燃料比585kg/t,差距不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厂新建容积为2000m~3大容量高炉,存在技术参数缺陷,操作人员对大容量高炉操作不规范,缺乏大容量高炉的生产管理经验,特别是大容量高炉冶炼高钒钛磁铁矿方面尚属探索阶段,其经济指标特别是高炉利用系数很低。本文详细分析了高炉利用系数低的原因,对高炉的技术参数及高炉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和规范,提出了技术参数优化的方法和高炉操作的规范。经过1年的试运行,高炉利用系数降低效果非常明显,高炉利用系数从2.20t/m~3.d提高到2.381t/m~3.d,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日 ,攀钢历经六年自主开发的科技攻关项目 :“钢铁钒钛磁铁矿高炉强化冶炼新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开创了国内外用普遍大型高炉冶炼低入炉品位的特殊矿达到高利用系数的先河。依靠该技术 ,攀钢在入炉品位仅 46%的条件下 ,使高炉利用系数实现跨越性的优化 :1 993年高炉利用系数为 1 .61 5,1 998年为 1 .972 ,1 999年为 2 .1 47,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近三年来年均创经济效益 2 .2 90 9亿元 ,这项成果的护炉技术已在全国 80多座高炉中推广 ,有 64座高炉的寿命已延长了 3年 ,年增经济效益达 1 0亿元。攀钢“钒钛磁铁矿高炉强…  相似文献   

9.
高炉利用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项钟庸  汤清华 《炼铁》2006,25(4):6-9
根据近年来我国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对各级高炉利用系数的确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1000m^3级高炉的设计年平均利用系数为2.00~2.40;2000m^3级高炉的设计年平均利用系数为2.00~2.35;3000m^3级高炉设计年平均利用系数上限为2.30。各级高炉都应在降低燃料比的基础上来提高利用系数,这样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的攀枝花钢铁公司近日传出喜讯,攀钢高炉利用系数3月份达2.302,荣登全国各大钢铁厂之首。据悉,这是我国高炉利用系数首次突破2.30。高炉利用系数是指高炉出铁量与单位容积之比。60年代,攀钢建设之初,在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磁铁矿的过程中出现了铁损高、高炉利用系数低等难题。为了攻克这一难关,攀钢人从90年代初就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联手进行技术攻关。院企双方科研人员长期深入生产第一线,经过多年努力,反复试验,在入炉矿石品位不足50%的情况下,使高炉利用…  相似文献   

11.
刘代德  蔡善咏  李晓松 《炼铁》2002,21(3):20-23
在1号烧结机大修期间,梅山高炉搭配41%的落地烧结矿组织生产,通过加强烧结矿筛分,改善高炉操作等措施,在配用落地烧结矿期间,高炉保持了顺行高产,高炉月平均利用系数达到.083,创梅山历次烧结机大修期间高炉生产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以来,国内外炼铁技术发展迅速。从高炉主要生产指标来看:一是利用系数(吨/米~3·日,以下单位略)提高,如日本和苏联高炉利用系数从1960年分别为1.09与1.33提高到1980年1.95和1.8;二是焦比(公斤/吨铁,以下单位略)降低,如日本、苏联、美国与西德高炉焦比1960年分别是619,723,749与826,1980年分别降至447,512,578与515。1983年国内重点企业高炉利用系数1.591,焦比535,喷煤粉50.1,综合焦比  相似文献   

13.
邯钢2000m^3高炉是从德国引进的二手设备,从1700m^3改造扩容为2000m^3。通过高炉操作技术进步和创新,克服了设备的缺陷,高炉保持长期稳定、顺行,高炉产量不断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利用系数长期保持在2.45以上。  相似文献   

14.
肖三清  陈奎  于俊胜 《炼铁》2008,27(2):27-29
对邯钢2000m3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进行了总结.通过采用精料、优化操作制度及加强炉体维护等技术措施,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尤其在炉役后期推行低硅冶炼技术,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2006年6月份月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了2.548.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南钢高效率生产低成本智造精品钢理念的确立,提高利用系数已经成为4号高炉操作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从2017年1月起,4号高炉在稳定炉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高炉产能,进行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的生产实践。高炉利用系数由2016年平均2.49 t/m~3·d提高到2.90 t/m~3·d左右。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唐钢一炼铁厂首次突破年产生铁40万t大关,生产合格生铁40.06万t,超过设计能力50%。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796,比去年高出0.047t/(m~3·d),再次刷新了由该厂保持的同类型高炉的全国纪录。一炼铁厂现有4座高炉,设计能力为年产生铁26.5万t。该厂依靠技术进步,使生产水平年年上台阶。到1991年,生铁产量已达到38万t,高炉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和炉缸面积利用系数 由于影响有效容积利用系数的因素很多,采用容积利用系数不甚科学,导致大高炉与小高炉攀比,结果影响了大型高炉的优势。建议与国外接轨,采用两个指标并列:沿用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再增加一个单位炉缸面积产铁量一炉缸面积利用系数。高炉炉内最活跃的部位是燃烧带,燃烧带的大小对高炉强化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型高炉燃烧带占炉缸面积的比例要比小型高炉小,这对大型高炉的强化是不利的。所以大型高炉必需采取精料、提高炉顶压力、富氧等技术措施才能取得强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仲 《鞍钢技术》2011,(4):46-50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在高炉生产中对精料技术的探索,分析了精料技术对高炉生产指标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混匀造堆技术、强化烧结技术、焦炭质量控制技术以及选择高炉合理炉料结构,高炉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改善,高炉平均利用系数稳定在2.2~2.3 t/(m3.d)之间。  相似文献   

19.
我厂高炉冶炼锰铁是从1958年开始的。这个时期锰铁生产都是在生铁高炉后期进行的,技术经济指标很差,到1962年5月因生产调整而终止锰铁生产。1965年12月恢复了锰铁生产,并确定了专业化生产,因而在技术操作、工艺设备方面不断改进,使高炉锰铁的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1985年与1962年比较,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安钢7号高炉的设计及强化生产情况,经过2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高炉采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是相当成功的,完全满足高炉强化冶炼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高炉利用系数在3.3t/m^3.d以上,高炉焦比降至520kg/t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