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海市发展CNG汽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CNG汽车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以下简称CNG钢瓶)瓶口螺纹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5台压缩天然气汽车(以下简称CNG汽车)的在用CNG钢瓶瓶口与瓶阀之间的相对位移趋势值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处理,绘制了由相对位移趋势导致的应力与瓶口螺纺缺陷长度和深度的关系图,据此得出了瓶口螺纹缺陷的发展规律,并依据此规律,得出了适用于CNG钢瓶的瓶口螺纹检验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在神龙富康化油器汽车改为汽油/CNG两用燃料汽车后,整车重量增加55kg动力性下降19%,CO排放增大达25.6倍,HC下降28%.所以化油器式汽车在改用天然气后应对燃烧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否则改用天然气的优越性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而调整后再燃用汽油时就可能引起爆震或残余废气过高.因此应尽可能缩短汽油/CNG两用燃料汽车的过渡时间,加快CNG加气站的建设,将两用燃料汽车改为纯CNG汽车。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的替代能源在汽车上被广泛使用.四川作为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展CNG加气站和天然气汽车技术的地区,具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本文采用汽车双怠速法,对四川省内的部分CNG/汽油双燃料汽车的排放情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掌握到了汽油车改装为双燃料汽车后的排放情况,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推动天然气汽车技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污染控制、气候变化约束的驱动下,天然气汽车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天然气汽车动力源主要有4种形式:压缩天然气(CNG)单一燃料发动机(燃料是天然气或天然气掺氢)、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天然气汽车主要应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营运车辆,主要以CNG汽车、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形式在出租车中应用;以CNG汽车形式在公交车中应用;以LNG汽车形式在重卡中应用。天然气汽车未来应该大力发展LNG重卡;保持CNG公交客车比例,并推动气电混合动力公交的发展;将两用燃料出租车逐步替换为CNG汽车。发展天然气汽车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美国CNG天然气瓶公司对其产品所做的一系列破坏性试验,分析作为清洁燃料之一的压缩天然气(CNG),在替代传统的汽车燃料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压缩天然气汽车(以下简称CNG汽车)发生事故的原因,并提出CNG汽车安全预防措施及救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燃机》2005,(3):44-44
东风汽车公司最近表示,其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喷射单燃料CNG天然气汽车,将进入产业化阶段。今年,东风公司天然气发动机和整车销量预计将突破2000辆(台)。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承担的“电控喷射单燃料CNG公交车的研究开发”,目前通过了科技部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9.
尽管一般认为由于天然气自燃温度高,比重小,抗爆性好,但笔者认为CNG汽车气瓶、管道、阀门等改装系统的正确安装、定期检查、日常维护可以保障CNG汽车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发展趋势及LCNG加气站技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目前世界上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加气站和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的加气流程和相关运行设备,对目前新型液化压缩天然气(LCNG)天然气加气站的加气原理进行了简单描述,并比较了LCNG加气站和CNG加气站的优劣,介绍了目前国外的天然气汽车和加气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11.
《节能》2020,(1):34-37
在CNG汽车数量逐年增多的背景下,CNG加气站的安全运行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CNG汽车加气站事故进行分析,将CNG汽车加气站分为售气区域和生产区域,由此进一步分析得出引发加气站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售气区域天然气气质不合格,售气机频繁使用加速破损老化,员工违规操作以及加气车辆自身存在问题;生产区域储气系统、压缩系统和天然气预处理系统均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因此针对加气站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安全运行管理策略:设备管理方面需要定期查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加气站合理规划建设,制定防护和减灾措施;人员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CNG汽车加气站建设应合理规划布局,提高CNG加气站的规范性与安全性,以加强CNG加气站安全管理,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火灾爆炸等各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CNG/LNG和LPG汽车动力性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NG/LNG、LPG等气体燃料具有资源丰富、排放污染物少等特点,是汽车较为理想的替代燃料.但是燃气汽车普遍存在动力性下降的问题,国内外许多机构在这方面开展了广泛地研究工作.研究表明,液态LPG喷射对解决LPG发动机动力性下降问题效果比较显著;CNG缸内直接喷射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预混合方式中,天然气燃料挤占进气空气体积,造成充气效率下降的问题;LNG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排放低等特点,更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对燃气管道试压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树  郝伟 《内燃机》2000,(6):45-47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残。净化空气、美化生活,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对保护环境的力度正在加强,各种措施相继出台。采用压缩天然气(CNG)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就是国家对汽车行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未来汽车发展的新的方向。CNG汽车以其环保性、经济性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许多城市和大型企业相继建立了燃气发动机研究中心和CNG加气站及配套的天然气输配管网。目前越来越多的CNG车辆正行驶在城…  相似文献   

14.
LNG是机动车辆气代油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液化天然气(LNG)卫星加气站的建设投资、运行成本、能量消耗、安全性、占地面积、维护工作量、噪声污染、工作繁忙度、工作效率、计量的准确度、从母站到子站的运输成本、建站密度以及机动车辆燃料返回率、加气频度(以城市出租车为例)、车辆续驶能力、燃料瓶自重、车载气瓶的安全性、对环境和发动机的影响。指出,正在崛起的LNG汽车技术(包括LNG燃料补给站)比压缩天然气(CNG)汽车技术(包括CNG加气站)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张明锋  方正  韩涛  匡中付  曾鹏  邓凯 《江西能源》2013,(2):49-52,66
阐述了LNG燃料汽车的优势和特点,概述了国内LNG燃料汽车的应用情况。通过LNG燃料汽车与传统燃料汽车、CNG燃料汽车在经济性、环保性、社会效益等各方面的比较,讨论了LNG燃料汽车的优缺点,对LNG汽车的市场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杭州市LNG汽车的发展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纪鹏  赵红  邹荣国  李强  曹倩 《节能技术》2009,27(5):419-420,426
长春市作为全国早期燃气汽车发展的城市之一,从八五开始就已经奠定了燃气汽车发展的基础。长春燃气汽车的发展依托于长春汽车燃气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一汽集团解放汽车公司等企业和吉林大学、吉林省化工研究设计院等院所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并建立了长春市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对长春市清洁汽车的发展形成了领导核心。作为全国清洁汽车行动重点示范城市,承担了交通领域国家八五、九五和十五多项重点科技攻关及十一五863等项目,重点发展了以LPG和CNG为主体的代用燃料汽车,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清洁汽车体系,实现了城市交通60%以上的燃气化率。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天然气不仅广泛地用作工业、商业、家庭和石油化工原料,而且还被公认是一种干净和安全有效的车用燃料。据1988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天然气汽车会议资料介绍,世界目前有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简称 CNG 汽车)66.6万辆,压缩天  相似文献   

18.
丛皓  赵永权 《节能》2009,28(10):12-13
压缩天然气作为汽车代用燃料,可降低汽车尾气污染,节省化石能源,具有较高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CNG燃料汽车发展刚刚起步,建议政府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加强管理,将其配套设施的发展纳入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9.
CNG钢瓶爆炸事故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多起CNG(压缩天然气)钢瓶爆炸事故。通过现场勘察,破口分析,断口取样金相检验,电镜和能谱分析,H2S含量测定,探讨了CNG钢瓶爆破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有效地避免了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舟丹 《中外能源》2013,(2):67-67
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开启了世界走向低碳能源的新时代。天然气将在中国低碳能源格局中起重要作用。2020-2050年中国天然气将在工业燃料、商住和民用能源、调峰发电、交通几大领域占据主导或重要地位,并将在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CNG汽车和LNG汽车技术领域领先于世界;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看好,自给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