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区域与城市研究领域的拓展:城镇群体空间组合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京祥  崔功豪 《城市规划》1999,23(6):37-39,46
针对当今世界区域、城市发展呈现的总体态势,本文将空间研究的领域由个体拓展到群体层次,通过对西方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系统评介,指出我国传统城镇体系思维的不足,及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城镇群体空间组合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邢忠 《城市规划》2001,25(6):44-49
从自然界中的边缘效应切入 ,以广义生态学为指导 ,针对城市建设中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生态问题指出 :异质地域间的边缘区因特殊的地缘条件与生态特性 ,潜藏源于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深入诠释了城市领域中边缘效应的概念及其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要义 ,并将理念融入区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与按内缘比需求划分地块等概念与方法 ,并运用于规划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市余杭区五常地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背景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边缘区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进而对其城镇发展中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及政策引导等核心内容进行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深入思考,对新时期城市边缘区的城镇发展规划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张东升  柴宝贵  丁爱芳  徐文洁 《规划师》2012,28(12):101-105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成为新时期开发的热点地区。研究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的城镇空间现状特征,包括城镇规模小,空间布局分散等;分析现存问题,包括行政区划分割、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挖掘城镇空间发展动力,包括政策驱动、区域开发、突破限制瓶颈等;探寻城镇空间发展新趋势,即空间结构扁平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生态学中的生态边缘效应原理,分析了生态边缘效应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生态边缘地带和非生态边缘地带的不同之处,指出处于生态边缘地带的长江三角洲的优势,其各 个局部应形成一个最佳组合,发挥整体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7.
边缘效应     
该项目位于一片具有北方特色的森林和一片开阔的草地之间,这个特别的装置将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植物群落分隔开来。该项目将这片群落交叉区围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了在此处游玩、探索的机会。这样的设计使人们能够在光影交错的环境中,同时欣赏到森林和草地两种不同的景观。在花园中穿梭,人们会欣赏到不同的景象:独特的网状结构在草地与森林之间形成自然的过渡,空间形态也从水平结构转变为垂直结构。该装置虽位于两种群落空间的边缘地带,却成为了视觉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贾子达  王宁 《住宅科技》2007,27(11):36-38
通过对城镇建设过程中遗留的"边角空间"的形成过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城镇"边角空间"设计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人为本、整体和谐、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并且从功能性、装饰与美化和文化景观等不同角度考虑,做出了更人性化的"边角空间"的设计利用构想,促使城镇空间形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21)
基于道孚县城新旧城并立的城镇格局,通过对道孚县县城各个历史阶段的城镇空间格局发展与演变的梳理,总结出影响道孚县城形成、发展和演变的主要因素,为以后的城镇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城镇生态空间发展与规划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宇星 《华中建筑》1995,13(3):9-11
城镇生态空间研究是城镇空间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组成之一,本文阐述了城镇生态空间发展的一般机制,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即从空间形态,状态,动态和进态几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生态空间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组合空间”是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系统相叠合产生的空间集合和空间关系.基于间接协同效应视角对其定义、类型以及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上海正大广场、龙之梦购物中心及香港又一城的调研,比较研究不同类型的城市组合空间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空间活力、出行方式及外部出行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扩展与国内研究阶段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本文尝试从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和规划设计学等几个视角分别概括和归纳国内外城市研究者的相关成果,为在连续的时空背景下全面综合地认识城市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提供必要的理论联系。同时,在基本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城市空间扩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后,笔者阐述了对城市规划学科自身研究任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伴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形态作为城市空间发展变化机制和特征的物化体现,已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针对当前城市形态科学研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实地调研,经过事后的分析整理,提出几方面的定量化方法用于丰富城市空间形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长沙都市区生态空间结构组织模式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鹏飞  谢浩东 《规划师》2009,25(5):35-38
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决定了城市生态系统有机体的功能发挥、系统的形态等,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优势与劣势并存的情况下,长沙都市区以构建与自然吻合、城区内外一体化、与城市空间相协调为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思路,以"一带、两环、四楔、多廊"为该地区生态空间结构组织的优化模式,以引导其朝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陆致 《福建建筑》2002,(3):22-24
在世纪转折的今天 ,城市居住综合体作为城市住宅的一种 ,在改变着城市面貌的同时 ,也在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居住综合体这一特殊的居住建筑模式 ,进而对城市居住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认识的回顾与展望 ,指出城市需要更加开放、复杂、连续的空间结构。文章还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现状 ,特别是住宅建设对其的影响作了分析 ,认为城市居住综合体在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大有可为 ,而这也正是城市居住综合体作为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的合理性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口的高密度聚集是亚洲城市的重要特征,且中心区存在着规模、等级及形态的较大差异,但是在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丰富复杂和类型多样化的现象背后,其核心空间结构却表现出一定的组织逻辑和形态规律,可以凝结提炼出相应的空间原型.通过对亚洲200个典型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的定量分析与梳理,揭示其非均衡性、自适应性、演替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并凝结城市中心区在演替过程中形成的四种空间结构的原型范式——单核结构、圈核结构、轴核结构和极核结构原型,以及在不同空间形态下衍生出的各种亚结构原型.在此基础上,剖析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原型演替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形成阶梯状的演替过程、垂直脉的演替模式、螺旋式的演替趋势,以上构成了亚洲城市中心区演化升级的基本框架.旨在全面解释中心区的结构原型与演替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意义与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强度是不一样的.论文总结了开发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演进历程,提出我国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发区的"孤岛"和"飞地"阶段、开发区对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增强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开发区与城市空间融合阶段.文章还对我国开发区当前面临的职住分离问题、管理体制与行政区划问题,交通系统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厦、漳、泉组合城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厦漳泉组合城市的构想、厦漳泉组合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回顾和评述了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和发展水平 ,展望了进一步发展的支撑体系和内容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城市空间的扩展是城市生长的需求和体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时空过程 ,具有继承性 ,对一个城市的空间扩展状态的研究和对城市扩展的时空规律和动力机制的探讨可以使人们正确把握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 ,预测城市发展趋势。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了其在 8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及结构演化的现象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