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反映了该盆地为弧后裂谷盆地的性质。本文根据大量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在构造演化分析、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充填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盆地的沉积充填模式。  相似文献   

2.
裂谷盆地致密砂岩气是当前勘探的新领域,本文以松辽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为重点,对裂谷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明确了裂谷盆地有别于克拉通盆地的致密砂岩气气藏特征,指出裂谷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机制上表现为:多因素促源快速生气、多物源催生有利储层、长距离运移立体成藏,先致密后成藏有利配置。气藏富集规律上具有断槽控制气藏分布、沉积相带与构造带控制成藏、次生孔隙带与物性下限控制气藏富集段的特点。分析了松辽盆地与渤海湾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明确了下一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苏丹南穆格莱德裂谷盆地120公里长的北东南西向横剖面成熟度和生油进行了模拟。该剖面穿过尤尼蒂和凯冈地区,在这两个地区有井控资料,用于控制根据重力和地震反射剖面作出的构造解释。利用校正后的井底温度进行地热模拟,得出井控地区目前的热流值是60mW/m^2。在利用测定的镜质体数据作为刻度的条件下,采用与当前热流值相似的恒定古热流值或者采用与裂谷相关的复杂的热流样式,都可以很好地对成熟度进行模拟。运用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讨论了裂谷盆地反转强度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没有反转的简单裂谷有较高的勘探成功率,油气聚集分散,局部反转裂谷也具有较高的勘探成功率和大量油气聚集,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充注匹配;区域反转裂谷的勘探成功率较低,这在于反转期油气发生再分配,生物降解,剥蚀或沿出露型断层的渗漏等常导致油气散失。上述两种反转裂谷盆地的油气储量常常集中在一个大油气田中。  相似文献   

5.
Tuyn.  JP 《海上油气译丛》1997,(1):1-20,32
西非赤道几内亚岸外区发育重力驱动推覆体,厚度超过1km,从头至趾部达15km。对于海区南大西洋边缘盆地系统裂谷同期晚期发育的恢复,它们提供了关键性证据。此年,在推覆体异地上盘上Aptian-Cenomian阶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引入注目,可能为西非新的勘探探远影层带。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力源机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安  尹中民 《勘探家》1999,4(4):10-14
本文在分析松辽盆地成因机制和多种影响地幔运动动力因素的基础上,把松 盆地深部地幔和岩石圈作为统一的整体,建立了地幔运动的数学模型,模拟了地质时期地幔运动及其演变历史,探讨了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的力源机制,揭示了松 盆地构造演化与地幔运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艾伯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的实地考察和评价,分析盆地构造调节带对该盆地沉积体发育、圈闭形成及演化的控制作用,对该区油气成藏模式进行初步预测,提出极低勘探程度盆地的评价方法。同时,认为Morley等提出的东非构造调节带划分方案中应补充“相向叠覆、同向拉分”等类型。指出艾伯特盆地油气勘探的潜力与风险并存,盆地南部的Kiburu、中部的Kibiro、北部的Bulisa等地区受构造调节带的控制,形成紧邻生油凹陷的局部圈闭分布区为潜在有利区,可作为下步勘探的首选目标。图5参8(张兴摘)  相似文献   

8.
陆内裂谷盆地的油气成藏风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陆内裂谷盆地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在讨论裂谷盆地成因、构造样式和沉积体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主动型和被动型裂谷含油气系统的成藏模式差异。主动型裂谷一般边界断层较缓,沉降速率大,火山活动频繁,地热梯度高,由于多次热扰动,同裂谷期发育的粗-细-粗的沉积旋回中形成多个次级旋回,构成良好的“自生自储自盖式成藏组合”,发育滚动背斜、披覆背斜和潜山圈闭油气藏,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同裂谷期层序中。被动型裂谷通常边界断层较陡,伸展速率和沉降速率小,火山活动不发育,地热梯度低,同裂谷期沉积旋回中的次级旋回不明显,后裂谷期的辫状河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层,上覆的新生裂谷期滨、浅湖相泥岩是有效的区域盖层,形成良好的“下生上储上盖式成藏组合”,反向断块是最主要的油气藏圈闭类型,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后裂谷期层序中。图3参25  相似文献   

9.
在裂谷盆地油气构造圈闭研究中,盐岩的沉积使得构造圈闭类型复杂多样化,同时也增加了油气勘探的难度,尤其是盐下油气勘探的难度。以苏丹红海裂谷盆地作为研究实例,利用比例化物理模拟实验探讨含盐裂谷盆地盐相关构造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研究区地震剖面和地层岩性特征讨论其对油气构造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同裂谷沉积及基底断裂作用是影响苏丹红海盆地内盐构造演化的2个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原始盐岩沉积厚度对盐构造演化及样式也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实验模拟结果和研究区地震剖面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上构造圈闭主要类型有盐构造相关的遮挡圈闭、滚动背斜圈闭和披覆构造圈闭;盐下构造圈闭主要为断背斜等基底断块相关的构造圈闭。此外,受地层岩性特征和盐岩沉积及构造分布等影响,盆地形成盐上自生自储、盐下下生上储2套油气成藏模式。对比分析显示盐上、盐下储集层性能相当,但盐下油源条件较盐上好,且存在致密的盐岩层盖层和丰富的基底断裂油气运移通道。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下断块油气成藏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作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0.
11.
松辽盆地古地温恢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通过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了松辽盆地的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 ,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古地温高于今地温 ,白垩纪末的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可达 4 2 6~ 4 80℃ 10 0m和 95~ 10 7mW m2 ,远高于现今地温梯度 3 70℃ 10 0m及大地热流值 69mW m2 。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 ,在白垩纪末达到最大古地温 ,以后持续抬升剥蚀和大地热流值衰减、降温使生烃作用减弱或停止。依安组以来的再沉积厚度小 ,不能引起二次生烃  相似文献   

12.
裂谷盆地和超大型油气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超大型油气田的定义 E.B.库切鲁科和E.P.阿里耶夫指出,超大型油气田在世界烃储量的分布和变化方面作用重大。然而,关于超大型油气田的概念却是不确定的。这一术语在一定程度上广为使用。在英美国家,可采储量不少于5亿桶(68.50万吨)的油田和可采储量不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关于裂谷盆地油气勘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捷 《勘探家》2000,5(1):64-67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的勘探实践,从三个不同层次分析了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思路和方法。不同演化阶段的裂谷盆地(裂谷期、裂谷后期、裂谷前期);不同构造区带断裂伴生背斜带,中央构造带,断阶带和斜坡带、,洼陷带、披覆构造带);油气 类型不同的(断层-断块、非科斜和岩性油气藏),具有相应的勘探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的勘探实践,从三个不同层次分析了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思路和方法。不同演化阶段的裂谷盆地(裂谷期、裂谷后期、裂谷前期);不同构造区带断裂伴生背斜带、中央构造带、断阶带和斜坡带、洼陷带、披覆构造带);油气藏类型不同的(断层—断块、非背斜和岩性油气藏),具有相应的勘探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伸展构造与裂谷盆地成藏区带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全球裂谷系广泛发育于板块构造旋回的各个阶段及各种环境中,包括:1)大陆裂谷;2)新生洋盆;3)伸展大陆边缘;4)弧后裂谷;5)碰撞裂谷等。全球典型裂谷系的形成机制主要有:1)主动裂谷;2)被动裂谷;3)复合裂谷。成藏区带是总油气系统(TPS)中的基本评价单元(AU)。裂谷盆地中广泛发育各种成藏区带,根据正断层的卷入层次及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沉积体系,主要划分出4种类型:1)掀斜断块带;2)滚动构造带与三角洲体系;3)坡折带与礁滩层序;4)调节带与浊积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晚中生代大西洋开启并诱导产生中非剪切带,在走滑的张扭力作用下形成苏丹被动裂谷盆地,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的3期裂谷垂向叠置,早白垩世具有典型的被动裂谷盆地性质,晚白垩世为过渡性质,古近纪则主动裂谷盆地特征更加明显。盆地结构以半地堑为主,但边界断层一般较陡,以多米诺式断层为主,伸展量较小。裂陷早期几乎没有火山活动,因此不存在多个次级沉积旋回,只发育一套优质烃源岩。主力储集层以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具有高孔、高渗的特征。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后裂谷期层序中或上覆的新生裂谷层序中,具有跨时代聚集油气的特点,油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以反向断块和新生裂谷层序中的大型披覆背斜为主,调节带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带。苏丹裂谷盆地油气藏特征与中国东部渤海湾等盆地的油气藏形成和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图6表1参36  相似文献   

17.
西非海岸的加蓬、下刚果-刚果扇和宽扎等盆地均为典型的裂谷与被动陆缘叠合含盐含油气盆地,经历了裂谷期(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巴列姆期)、过渡期(阿普第期-早阿尔必期)和被动陆缘期(早白垩世阿尔必期-现今)3个演化阶段,沉积了裂谷期陆相地层、过渡期蒸发岩和被动陆缘期海相地层3套地层层序。古近纪以来,受非洲大陆隆升和大西洋被动陆缘持续沉降的影响,以过渡期蒸发岩为滑脱层,形成了变形特征迥异的盐上和盐下构造变形层;前者为盖层滑脱型构造,变形强烈,盐构造样式类型多样,从陆向海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带特征;后者属于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微弱,基本保持了裂谷盆地的原始构造面貌。盐构造变形不仅控制盐上层系储层发育和圈闭形成,而且盐岩层本身又是盐下层系良好的区域盖层,尤其是盐岩层急剧增厚的深水-超深水地区,客观上对盐下和盐上油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分隔作用,即盐下层系生成的油气仅在盐下层系运移聚集;但在盐岩层厚度急剧减薄或缺失的浅水至陆上地区,盐窗发育,加之断裂的垂向沟通,盐下油气可以向盐上层系运移并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70余口完钻探井的分层数据,结合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确定控制早白垩世不同时期沉积的主要断层的精确位置和断距,根据各阶段地层和断裂的空间展布分析断层连锁过程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巴彦花群沉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了自北西向朝北西西向的旋转,凹陷裂陷强度由北向南转移,北部经历凹陷东界断层的传递与连锁交替发展过程,南部以持续下降为主要特征,中央隆起带两侧主断层的阶段式连锁使沉积中心发生迁移。赛汉塔拉凹陷巴彦花群的沉积演化受控于凹陷内主要断层的传递和连锁,传递带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裂谷盆地的断层连锁过程对沉积和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于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图7参5  相似文献   

19.
20.
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在陆相盆地,特别是裂谷盆地对层序形成与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裂陷扩张早期、凹起前发育下切河谷充填作用,前缘发育扇三角洲体系;当陆源碎屑补给缺乏时,局部隆起的水下平台区发育滨、浅湖滩坝或生物碎屑滩体系,裂陷扩张早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凸起区为盆地主要物源区,受长期活动的边界基底断裂规模、性质,活动强度的控制,盆地边缘发育3种类型的古地形坡折带,分别控制3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断崖型坡折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断阶型坡折带发育斜坡扇体系;陡坡型坡折带发育扇三角洲及前方的盆底扇体系。基准面下降时期盆地充填作用增强,受凸凹相间分布的宏观地貌特征控制,凸起前缘发育三角洲体系,凸起间鞍部地区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外源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