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开展校企合作,以获得兼具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高等技能型人才。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设计,政府宏观管理、引导、协调、支持、监督不到位;行业企业虽然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深度不足;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和认知度有待提高,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不足。要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进行,政府须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顶层设计,强化顶层治理责任;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市场服务意识;行业企业应从战略高度积极参与,占领先机,获得所需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功能以及作用的发挥极其有限。改进和加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功能作用,既要求我们加快社会组织的立法进程,更要求我们创新工作理念,做到统筹规划、定位合理、科学授权、依法管理。因此,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认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难处所在,才能形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突破,才能依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架马车同时发力,重构社会各主体合作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公共环境服务的实际效果停留在低水平上重复发展,出现内卷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在购买范围上倾向于购买硬性服务、下游环境服务;在购买形式上出现政绩数字化、社会悬浮化,承接主体呈现嵌入性、单一性及盲目性等特征。自上而下压力型体制下的政府失灵、环境治理的市场化不足、社会组织对政府资源的依赖、法律体系的欠缺,是内卷生成的原因。应构建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清单制度,合理界定政府的权力行使边界;建立公平的服务购买机制,完善市场竞争体系;建立约束激励机制,释放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建立与奖惩制度挂钩的绩效评价机制,监督社会组织的权利行使。  相似文献   

4.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角色转型和搭建公共服务合作治理平台有着深刻的意义。然而在我国,依赖政府提供服务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具体运作中还存在着摩擦。以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为切入点,由内到外的分析框架来解构当前公共服务购买的困境,从而合理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伙伴关系,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发展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公民自主管理网络组织体系,是现代城市政府管理社会化的应有之义,是当代治理发展的目标内容之一。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下,发挥公民作为多中心主体之一的作用,推进公民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国家(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物品引入市场中的角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政府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扮演着主导性角色,导致公共物品在引入市场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随着“公民治理”的兴起,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政府组织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政府一起承担起公共物品的供给任务和服务责任。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并提出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时代命题。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是国家治理完善的重要内容。在主体多元化视角下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其意义在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推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其原则包括坚持党领导下的政府负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其实现路径包括构建"立体+互动式"治理模式、搭建社会治理信息化的合作平台、完善社会治理的制度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社会治理精细文化建设、探索科学化的社会治理考核指标体系。在主体多元化视角下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最终是为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8.
针对企业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内的不诚信现象,从行政法视角探讨社会组织与个人诚信体系的构建问题。作为有效遏制社会诚信缺失的手段,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个别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不诚信主要表现为拖欠货款和贷款、偷税漏税等;个人不诚信行为则往往表现为财产诈骗、学术造假等。社会诚信体系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甚至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行政法角度分析可知,构建我国社会组织与个人诚信体系应从如下方面着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公信力;顺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提高政府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快对失信行为治理的系统性立法。  相似文献   

9.
生态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改进,需要由单一封闭式治理模式向多元开放式治理模式转换。这需要按照开放式生态治理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充分调动发挥政府、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和个体的生态治理职能,通过强化企业环境责任,降低ENGO准入门槛,增强公众生态参与意识等举措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对社区治理具有重要价值。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流失比较严重,出现了社会网络断裂、互信缺失和行为失范的不利局面,社区治理面临动员乏力、协商遇冷、合作受限和行动低效的不利影响。培育和发展社会资本,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区信任水平;需要加强社区标准化和制度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需要加强社区各类组织建设,提升社区治理网络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小城镇社会空间不断扩大,其社会治理因社会公民扩展、重组、重塑而转型.基于小城镇化背景下的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公民角色,构建共生共容的小城镇治理模式,提出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充分利用政府转型、社会组织壮大、小城镇公民构成的社区同质化、传统社会道德约束等优势,重构“政府——社会”关系,积极扩展合作秩序,增强社会信任,培育公民意识,通过社会公共政策创新驱动,实现合作治理,促进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公民利益共容,实现社会善治.  相似文献   

12.
网络治理是对网络组织的治理,治理行为主体是合作诸节点,治理客体是网络组织,治理模式为治理途径的治理过程。以网络治理的视角系统研究美国和英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可以使我们充分了解英、美高校社会服务的实现途径,从而对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不断,但是各地实践探索却进入瓶颈期,遇到的共性阻碍有政府和社会组织自身可投入资源不足、社会治理的制度和规范尚未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不足及大数据技术应用管理缺乏有力规范等。借鉴政府管理创新的结构主义理论,采用决策理论评估的方法,将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纳入政府管理创新系统中,指出实现社会主体和社会治理结构的"新组合"是社会治理顶层设计的完善路径。建议尽快完善社会治理顶层设计,厘清各级政府的权责清单,加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引导各方主体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法制化,持续激发社会治理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县区级基层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提高基层政府生态服务能力,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服务理念,在生态服务过程中坚持科学管理、依法治理、前摄管理、合作治理的原则,同时在绩效考核、财政投入、环保绿化、产业转型、绿色采购及生态组织发展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论述了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的必然性,认为是解决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需要,是新时期建设有限政府的需要,是公民参与意识增强的必然要求。介绍了江西省赣州市实施"三送"工程的基本经验,他们从理念、制度及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坚持服务下沉,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区域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区域治理结构涵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说明区域治理结构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外溢、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居民需求特点与选择特性、居民的参与和地方/城市政府的责任,并详细阐述了发达国家区域治理结构优化的实践及其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区域治理的优化方向。明确指出区域治理结构是个复杂的系统,要大力促进区域一体化、建立更少层级的政府体系、建立灵活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重视大都市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被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指导方针,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都会造成较大影响的政府投资非经营性公益项目的社会属性赋予项目代建管理单位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面向项目全寿命期的管理和服务理应成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提倡的首要理念。  相似文献   

18.
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传统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深化,是应对当前资源环境危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化技术创新存在市场失灵,这就要求政府在生态治理和建设中,承担起"元治理"的主要责任,构建一种新型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来破解市场困境,包括建立和完善倒逼机制、投资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教育机制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苏丹职业教育系统发展滞后,整体水平低,主要特点为"政府层面的忽视及过度依赖外援",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有三方面: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政府战略的忽视和资源支持的缺失、承担主体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不足及社会认可度不高。中国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苏丹开展职业教育援助,呈现出援外培训、创建示范、校际合作、研修培训等形式,并立足既有经验,积极探索双边职业教育合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政府形象既是一种精神资源,又是一种能力资源,它是事关政府危机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共危机的发生,对政府形象建设提出了挑战,表现为:社会公众期待政府形象的理想性,危机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塑造诚信形象,通过指挥和组织危机的处理塑造服务形象,通过理性治理塑造责任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