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热电偶参考端的几种补偿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电偶参考端的几种补偿方法SeveralMethodsofCompensationforColdEndsofThermocouple●毕训银BiXunyin1引言在许多测温方法中,热电偶测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精度,不同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由于尺寸小,使用常规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标定薄膜热电偶时,在标定过程与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和补偿导线上的温度梯度分布不一致,使薄膜热电偶的热电势也不同,影响其测温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集薄膜金—铂热电偶和薄膜铂电阻器于一体的自标定薄膜温度传感器及其标定系统,使用电子印刷法制备传感器,采用激光加热技术模拟其使用时的温度分布,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其温度分布规律,基于温度外推实现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自标定。结果显示,传感器中的薄膜热电偶在室温到300℃内的塞贝克系数为5. 3~7. 6μV/℃。  相似文献   

3.
鉴于微机械电子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用传感器设计中的优势,本文根据航天器表面测温的需要,设计了一款新型表面瞬态测温热电偶传感器,重点研究了其线条和热结点图形制作工艺及其优化过程。通过物理试验验证,该型薄膜热电偶比普通热电偶响应时间较短,相对误差较小,满足返回式航天器表面高温的瞬态测温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不同边界传热条件下薄膜热电偶的动态特性,对薄膜热电偶瞬态测温过程建立零维传热模型。运用集总热容法分析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两种边界条件下薄膜热电偶传热过程,通过建立热结点表面能量平衡关系得到传感器动态特性理论参数。采用水浴阶跃法、激光脉冲法对CO1-K型薄膜热电偶进行动态标定实验,通过对动态响应曲线进行Z-t变换得到薄膜热电偶动态特性实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集总热容法能够正确分析薄膜热电偶的动态特性,且计算不同边界条件下薄膜热电偶时间常数过程简单,时间常数理论值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5.
薄膜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低维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对测温要求的提高,薄膜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应运而生,其快速响应特性为测量瞬变温度提供了可能。综述了薄膜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薄膜临界厚度的确定、扩散现象的影响、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热电偶被大量应用于测温系统中,正确使用热电偶对精确测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分析热电偶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并根据生产实际,得出了解决方法。使用热电偶作为测温传感器时,这些方法为获得准确的温度数据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热电偶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在 Al2 O3基片上制备了 Pt—PtRh 薄膜热电偶,其工作温度最高可达到1300℃,最大输出电势达14.8 mV。薄膜热电偶的电势—温度曲线与标准热电偶的曲线基本重合,同时研究了不同粘结层对薄膜微结构、器件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 Ta 为粘结层时薄膜传感器的寿命最长,在1300℃下可达到14 h。  相似文献   

8.
陶瓷基Pt/ITO薄膜热电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测量涡轮叶片表面温度,采用掩模图形化和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A12O3陶瓷基片上沉积Pt/ITO薄膜热电偶,并对其进行了静态标定.结果表明:Pt/ITO薄膜热电偶在1 000℃进行大气气氛退火,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样品热电势输出曲线稳定性逐渐增强,Seebeck系数也较大,标定曲线均具有很好的线性度,退火5h的样品的最大测温误差仅为16.03℃,可在400~1100℃温度范围热循环中稳定工作约20 h.ITO薄膜厚度对Pt/ITO薄膜热电偶热电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热电偶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有铂—铂铑热电偶、镍铬—镍硅热电偶、镍铬—康铜热电偶、铼钨—铼钨热电偶等类型。我们根据测温范围的不同,又把热电偶分为K、E、J、T、B、R、S型。本设计以热电偶专用集成电路AD594~AD597为控制核心,分别设计了电加热炉自动温控器及数显电加热炉自动温控器两个电路,详细地介绍了设计的整体思路,重点阐述了两种电路的硬件组成结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热电偶在船舶制造业的测温工作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测温工作当中,很难保证热电偶冷端保持恒温状态,因此,必须要对实际的测量结果进行冷端补偿,以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作为基础,有效研究了热电偶测温、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硬件电路设计以及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有效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SHT2x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STC11系列单片机和Sensirion公司新一代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SHT2x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SHT2x完全标定,具有精度高、功耗低、稳定度好、体积小和数字输出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在便携和移动设备中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2.
车载姿态测量系统是采用激光陀螺和倾角传感器为测量传感器的惯性测量单元,主要在野外动态条件下工作,设计一款便携监控终端十分必要。本文以P89LPC935单片机为控制器,以ZLG7290为键盘扫描与数码管驱动器,采用DS600温度传感器和其它信号调理电路实现监控信号的转换,完成了便携监控终端的设计,实现了对车载姿态测量系统的实时控制与状态监测。文中论述了便携监控终端的控制器、通信接口、显示与按键扫描驱动、监控信号的转换与调理在开发研制中的选型设计,以及开发此类产品的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应用于电力设备测温的便携式红外测温仪。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测量地点进行定位。基于非接触、远距的测量特点,设计采用红外测温传感器MLX90614测量目标温度,同时,利用环境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依据红外测温原理对目标温度进行高精度修正。系统内置SD2200时间模块,准确记录测量时间。系统内置USB读写模块,将位置信息、目标温度、环境温度、修正温度、测量时间记录在内置SD卡内,方便导入电脑并生成报表。该便携式测温仪从根本上杜绝电力巡检中漏测、错记的问题,生成报表方便查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专业性强、操作复杂、现场测量能力差的问题,基于单片机和光纤传感器设计了一套便携式的表面粗糙度测试仪;首先介绍了光纤位移传感器和测试仪的的工作原理,然后对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试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进行了分析设计;该系统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现场测量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具有绝对零位的便携式经纬仪开机后必须过零,且零位不稳定,故不能较长时间标定某一方位。为研制具有绝对编码的便携式经纬仪,基于并行光学码盘的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左移循环码为编码方式的串行码盘传感器思想,以CCD作为此设计的感应和细分元件,将码盘编码进行软件识别与细分。实验结果表明:串行码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角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质水文勘测等领域对数据采集系统便携性与时效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便携式野外传感器原位数据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软硬件平台架构、各组件实现方案等.系统具有小型化、原位化、低功耗、可移动、通用性强等突出优点,便于操作人员在野外快速开展参数就地测量或者定期巡检.系统可自动保存采样点时间、温湿度、采样点参数、传感器类型以及采样数据等相关信息,并通过运行于计算机上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采集系统的参数配置与采样数据的离线管理.系统可靠便携、人机交互和谐、数据存储量大、性价比高、移动性能好、对不同传感器适应性能优异,可较好满足野外观测学科领域的参数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MCS51单片机和NS45/P2数字输出双轴倾角传感器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即插即用水平校正仪,并通过实验对倾角传感器零点温漂进行了软件补偿,经验证本校正仅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脉搏波信号和修正了的弹性腔分室网络模型,设计和开发了基于ARM的便携式心血管无创检测系统。介绍了传感器设计中温度补偿、信号调理、键盘以及电源管理等几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Nguyen  Duc Huy  Chen  Yu-Ting  Tu  Tse-Yi  Chao  Paul C.-P.  Fang  Yu-Wei  Lin  Bing Shi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2021,27(6):2433-2445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 A new portable blood flow volume (BFV) sensor is developed from the function of estimating oxygen saturation (SpO2) implemented inherently to maximize the accuracy of...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便携式超声C扫描检测系统位置信息的获取要求,借助光电式鼠标原理,改造研制了一种光电式位置传感器.通过对HID类下层过滤驱动程序开发,定义光电式位置传感器为HID类设备,并完成Windows 2000系统下的驱动程序编码.通过编写INF安装文件将此新设备及其驱动程序安装到便携式系统笔记本电脑上,并通过编写用户态应用程序读取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实现便携式系统超声C扫描的位置信息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