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3"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建筑理论、创作与建筑师素养"、"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内容体系与方法选择"、"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设计理论的基本维度"、"‘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哲学基础"等几个主题进行研讨,促进了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纵深拓展,是强化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应用分形自相似和迭代理论及其方法,描述建筑空间生成机制,解析“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以及岭南建筑学派作品,具有量化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建筑分形体现在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以及建筑空间和图形的重复、嵌套和相似关系。复杂性的建筑空间可以经过基本的空间单元有限地反复迭代,再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并置或嵌套组合,就可以构成复杂的建筑形态,其分形成长规则非常简单。从分形思维审视,“两观三性”理论强调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环境和文化相结合,与时代精神一致,本质属于自相似和谐的分形迭代思想。  相似文献   

3.
整体思维是当代建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现代设计方法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从线性设计走向整体设计。岭南建筑学派较早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整体观和整体设计方法,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创作方法以"两观三性"为认识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成熟高效的整体设计方法,为岭南建筑学派实践和谐与创新这两大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两观三性"设计思想是岭南建筑学派大师何镜堂院士提出的具有整体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思想策略,泰州中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以此思想为指导。该文以"两观三性"思想为视角,分析泰州中学的规划设计内涵及建筑设计理念,探讨呼应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和谐共生的当代校园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围绕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他说”文本进行回溯和梳理,总结出该理论的三个主要认识视角:岭南传承的理论渊源,整体逻辑的理论特征,中国思想的理论定位。“他说”扩大了“两观三性”理论的影响,推动了该理论研究的发展。借由“他说”,“两观三性”建筑理论成为激发思想的触媒,为建筑理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岭南文化,探索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兼具地域性特征的现代岭南城市理论与实践道路尤为必要。岭南地域特点主要体现在湿热多雨的岭南气候,务实求新的岭南文化,以及亲水喜绿的生活方式。在“两观三性”理论视角下,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城市应强调充分适应岭南地域气候;传承务实、包容、进取的岭南文化;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理念和先进科技适应现代岭南人的生活方式。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规划为例,构建在规划层面落实“和谐之城、清凉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的目标,在建筑与景观设计层面加强引导,在建设管理机制层面全程管控的岭南特色城市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大规模建设浪潮中,国内建筑界迫切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认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判性地区主义"就被当作地域主义的修正和完善,取代"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理论工具。与此同时,植根于岭南建筑学派的何镜堂院士,也在地域化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下建筑发展形势的"两观三性"设计思想,创造性地把地域性与时代性、文化性有机整合,以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统筹规划,形成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设计理论。该文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分析批判性地域主义和"两观三性"设计思想,探讨适合国内建筑发展需求的地域建筑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普遍联系与历史发展相结合”的整体性理论视野,建构由建筑学研究、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框架,以此来分析“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内容体系、发展历程和价值取向,并探究其体系性、结构性与层次性。  相似文献   

9.
郦伟  唐孝祥 《南方建筑》2014,(1):99-104
从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和建筑学研究的视野,通过对何镜堂建筑论著的文本研究,指出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是在"实践—理论"的辩证互动中发展与成熟的;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形成与发展的哲学基础,和而不同的"和谐观"是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何镜堂 《时代建筑》2012,(2):126-129
2012年1月15日,何镜堂院士在同济大学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漫谈建筑创造"为题举办讲座。何院士畅谈了自己在建筑创造中以"两观三性"为理论基础的实践体会,并详细介绍了校园规划及建筑、文化博览建筑、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三个方面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1.
江嘉玮 《建筑学报》2023,(12):98-102
使用学派研究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论,研究构成岭南建筑学派的关键领域知识,以知识图谱的方法对其进行刻画,拓展对该学派的立场、实践手段、人际关系的观察。聚焦岭南地区的海洋性与大陆性碰撞的特征,研究岭南建筑学派成型中“舶来与本土”的对话,挖掘学派与学术社会网络研究在知识工程时代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从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等三个维度审视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思想,指出"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当代中国建筑话语构建的一部分兼具普遍性与个性的特征;阐释了"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一种理论框架的解释和应用等工具意义;解析了"两观三性"建筑论在建筑实践中的策略化转化。从而为观察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发展提供样本和切片。  相似文献   

13.
王扬  窦建奇 《华中建筑》2010,28(12):69-73
分析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绿色设计、集约设计、动态设计、人文环境设计、符合"两观三性"等若干设计理念,据此,在规划层面、建筑层面,系统阐述大学校园规划的相关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今大部分骑楼建筑都位于中国南方,在岭南地区县市的骑楼建筑数量众多,现存骑楼种类尤其丰富。该文以岭南地区的诏安县、中山路骑楼街的改造实践为例,并通过实地调研、设计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出关于岭南骑楼街区改造设计的“三性”思考、“三级”模式,以期对周边县市未来的骑楼街区改造设计的具体工作有借鉴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艺术史的视角,以西方现实主义的发端入手,先后指出了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有现实主义情怀、文艺复兴暗含现实主义的时代精神、启蒙运动促成了现实主义运动思想、席勒在文学领域首提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运动影响欧美文学与绘画等艺术的表达。通过阐释现实主义理论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得出现实主义也适用于建筑艺术甚至岭南建筑创作的观点。最后,通过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设计师、设计作品、论著及理论的探讨,说明岭南建筑学派的设计思想具有现实性。岭南建筑是全国乃至世界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建筑史学与建筑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实并推动了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设计理论的研究,对岭南建筑学派的文化与传承有积极影响与促进意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实践也产生了一定的参考作用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岭南建筑学派及其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学理合法性入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学理层面上,得出岭南建筑学派也应具有一定的浪漫性。再从史的角度,简要说明了浪漫主义的兴起,随着浪漫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设计师莫伯治的建筑创作产生一定影响,从而诞生了红线女艺术中心。该文着重阐明了莫伯治对红线女艺术中心的新的表现主义创作手法,从而在实践层面上,也肯定了岭南建筑学派确实具有浪漫性。岭南建筑是全国乃至世界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建筑史学与建筑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实并推动了岭南建筑学派浪漫性的研究,对岭南建筑学派有积极影响与促进意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实践有积极的参考作用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筑创作、建筑理论、建筑教育三方面,对岭南建筑学派先驱夏昌世先生的建筑思想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探究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历史和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外绿色校园建设正经历从"节约型校园"到"绿色校园"升级的这一时代背景下,文章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为指导,整合地域文化的展示、时代精神的彰显、绿色技术的应用等多层面设计要素,建构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策略,并结合岭南传统建筑经验、既有建筑改造需求、校园建筑类型特点、湿热地区气候特点等方面,以湿热地区中的岭南地区和泰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校园为案例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9.
陈吟 《南方建筑》2012,(6):51-54
通过回溯岭南建筑学派的相关研究,指出其在演进历程中出现了从“岭南建筑”概念到“岭南建筑学派”、从单一作品研究到多元化研究、从特点提炼到批判性观点出现的转变趋势,并反思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就未来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基地是建筑赖以存在的环境条件,该文主要从三方面探析岭南建筑学派创作思想的基地环境观:崇尚自然的规划布局,将自然要素作为建筑外部空间的主体;契合地势的建筑形态,表现为水平的延展与竖向的生长;寓情于景的庭园意境,以庭园景物作为空间序列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