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韶钢炼铁厂4号高炉炉况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是原材料质量较差,精料水平低,同时,高炉操作不能完全适应原材料条件.按照上稳下活工艺的原则,采取合理鼓风动能、活跃炉缸工作状态、稳定热制度、合理中部冷却强度、炉顶小高压操作以及使用上部调节手段等一系列措施,使高炉的炉况顺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取得相应的进步.2001年利用系数达3.024 t/m3·d,焦比达441 kg/t.  相似文献   

4.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大气湿度变化对理论燃烧温度,炉腹煤气量及鼓风动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友德 《武钢技术》1998,36(1):12-16
武钢2号高炉第三代大修停炉整个过程安全顺利,停炉大部分参数较稳定。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停炉前的准备工作、空料线及放残铁操作等,为今后大修停炉操作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卢建光  焦建华 《炼铁》2003,22(5):14-17
邯钢2000m^3高炉是由1800m^3高炉改造扩容而成的,存在风机能力不足、炉型过于矮胖、出铁场布置不对称等问题。但通过采取精料、合理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控制适宜的风速、适当发展边缘煤气流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高炉生产的炉缸工作等问题,炉况保持了长周期稳定顺行,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鞍钢4号高炉第7代炉役的生产情况和停炉后炉型分析,以及与上一代高炉参数的比较,提出了在鞍钢现有的原燃料条件下,中型高炉合理基本制度的选择及操作调剂中应注意的问题,以达到强化高炉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辛公良  许思东  王全贵 《炼铁》2001,20(6):41-42
1 概况 济钢二铁厂1号高炉(120m~3)大修改造后于1995年6月投产,开炉时炉基温度即达到400℃以上。因炉底无冷却和长期冶炼低硅生铁,炉基温度上升较快,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温度上升更加迅速,到1999年2月,炉基温度已达到890℃,给高炉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经研究决定,对1号高炉实施特护,以确保高炉安全稳定生产。1号高炉先后采取了炉基打孔通水冷却,配加钒钛矿(球)护炉,发展边缘煤气流等措施,延长高炉寿命2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武钢2号高炉于1997年3月底停炉大修,1998年11月13日开炉。在这次改造性大修中采用了一系列国内外先进技术,如串罐式无料钟炉顶,硅砖加陶瓷燃烧器及双预热内燃式热风炉,炉前采用液压开口机、DDS炮,炉内取消了传统的仪表盘,代之以TPS-3000集散控制系统。但因资金、场地等限制,配套设施仍存在一些缺陷,如高炉鼓风机没有更新,炉顶压力只能达到0.15 MPa,无法达到设计的0.20 MPa;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介了高炉排不净渣铁时的炉内操作,分析了及时果断减风的必要性,提出了调整风温,降低焦炭负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有德  何艳红  崔岩  刘永久 《炼铁》2003,22(4):38-40
1 概况 邯钢6号高炉有效容积380m~3,1个铁口,1个渣口,14个风口。采用料车上料,料钟布料。高炉冷却结构情况如下:炉缸为光面冷却壁;炉腹和炉腰为镶砖冷却壁;炉身一、二层也是镶砖冷却壁,但炉身三层和四层为带凸台的镶砖冷却壁。冷却壁材质均为普通铸  相似文献   

12.
殷欢  李邦平 《炼铁》1999,18(1):6-9
马钢2500m^3高炉自投产以来,顺行状况一直不理想,冷却壁破损严重,生产水平较低。1997年通过进行技术攻关,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布料制度,控制压差,加强对漏水冷却器的管理,完善出渣铁制度,逐步使炉况趋于稳定顺行。1998年在顺行的基础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冷却壁破损也得到了控制,为高炉的进一步强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1997年以来Dofasco一直顺利地用两座热风炉操作。本文介绍取得此项功绩的设计特点及操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渠世平 《包钢科技》1999,(3):51-56,63
包钢四号高炉(2200m^3)于1995年11月14日建成投产后,因原燃料质量差,波动大,设备和动力系统事故频率,装料制度与原料特性不相适应,炉况长期不稳,高炉难于强化。1998年以来,在工艺设备改造和生产管理优倾的前提下,通过采用适合自身原料科技司的布料模式以及优化操作制度等措施,使高炉的生产技术指标明显改善。1998年5~12月连续八个月利用系数达1.7以上,高炉焦比461.3kg/t,煤比9  相似文献   

16.
李志钢 《炼铁》2001,20(2):16-18
1999年以来,包钢3号高炉以精料为基础,通过加强高炉操作和基础管理工作,使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逐步改善。2000年11月,3号高炉的利用系数为1.915,焦比为413.6kg/t,煤比为141.53kg/t。  相似文献   

17.
济钢高炉大面积应用铸钢冷却壁的炉内操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铸钢冷却壁的应用情况 为了进一步探索高炉长寿的新途径,济钢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开发了铸钢冷却壁技术。目前济钢第一炼铁厂6座350m~3高炉都安装了铸钢冷却壁,安装部位主要集中在热负荷较高、冷却壁容易破损的炉腹、炉腰及炉身下部,共290块(见表1),成为中型高炉  相似文献   

18.
童琦  向玉琪 《炼铁》2003,22(3):37-39
1 概况 萍钢2号高炉(350m~3)2000年8月在炉役后期封炉9天多,复风2天后炉况才恢复正常。而高炉大修后的2002年5月,因炼钢扩容封炉5天多,复风后炉况稳定,20h炉况便恢复到封炉前生产水平。由于2次封炉复风各方面情况差异大,有必要对2次封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京浜炼铁厂经在2号高炉(4052m~3,1979年开炉)进行高产操作实践,得到了影响高炉的五要素(炉喉部位的炉料流态化、炉下部渣铁滴落的液泛现象、热流比、冶炼周期和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并且对高炉同时采用富氧和加湿鼓风时的适宜操作范围作了估计。结果表明,当高炉鼓风中同时增加富氧量和湿分时,能提高生铁产量。采取以下五项措施,能相应改善高炉透气性,从而增加风量,降低焦比,提高产量。(1)提高焦炭强度和适当增大焦炭粒度;(2)降低原燃料的入炉粉率;(3)对炉喉部位进行全面修补,提高对炉料分布的可控性;(4)以“U”曲线为布料模式控制炉料分布;(5)加强出铁出渣的管理。通过生产实践,京浜2号高炉1986年6月以来利用系数达到2.4t/m~3·d的水平,并在1989年8月创造了利用系数2.69t/m~3·d(10900t/d)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20.
宝钢1号高炉的操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国 《钢铁》1989,24(9):4-11,3
4000m~3大型高炉的操作与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型高炉相比,有其固有的特点。本文以宝钢1号高炉在三年的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中心,着重介绍宝钢的炼铁工作者为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所作的努力和操作大型高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