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熟化马铃薯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花白’马铃薯为原料,研究汽蒸、水煮、微波、烘烤、Air-frying(无油)、Air-frying(加油)、油炸7 种熟化方式对其基本营养成分和核苷酸类鲜味物质、质构、色泽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汽蒸和微波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马铃薯基本营养成分的损失;微波显著提升了马铃薯核苷酸类鲜味物质含量且含量最高;Air-frying(无油)显著影响马铃薯质构特性;Air-frying(加油)与油炸显著加深马铃薯色泽;水煮熟化后马铃薯感官评分最高;经主成分分析后,7 种熟化方式下马铃薯品质评价综合得分由大至小依次是:Air-frying(加油)>微波>油炸>水煮>烘烤>汽蒸>Air-frying(无油)。由此得出结论:汽蒸可作为马铃薯深加工前期熟化处理的较优选择;Air-frying(加油)可较好地保留其品质特性,微波可满足摄食低脂类食品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鲜食甘薯品种“心香”为原料,研究分析蒸制、煮制、微波、反压蒸煮、带皮烘烤和去皮烘烤6种不同熟化方式对其得率、色差、感官评价、质构以及糖化指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蒸制、煮制和反压蒸煮后,甘薯有较高的得率;微波和烘烤后甘薯的色泽较好;烘烤后的甘薯整体口感最佳;煮制和反压蒸煮、烘烤和微波得到的成品具有相似的质地;蒸制组和烘烤组的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除微波组外,其他方式熟化后甘薯的β-淀粉酶均失活。经主成分分析后,6种方式熟化后甘薯的熟化品质评价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微波>带皮烘烤>去皮烘烤>蒸制>反压蒸煮>煮制。因此微波加工后甘薯品质效果最佳,且微波有方便省时的优点,但熟化后的甘薯甜度不高,适合用于二次加工;若仅从整体口感考虑,烘烤和蒸制为最佳选择;反压蒸煮和煮制均不适合加工甘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即食米饭的品质并建立评价体系,该研究选取8种不同品种的大米制备即食米饭,并对包含理化性质、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15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考察不同品种大米制得的即食米饭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即食米饭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即食米饭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8种原料米各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1.64%~28.74%,咀嚼性、碘值受品种的影响最大,且咀嚼性与碘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5.508%、29.235%、13.58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326%。评价模型为F=-0.100x1+0.127x2-0.084x3+0.140x4+0.064x5+0.091x6-0.093x7-0.059x8+0.144x9。该模型与感官评分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87... 相似文献
4.
5.
以10种市售谷朊粉为试材,在分析谷朊粉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等理化指标及吸水率、溶解性、持水力、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等功能性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谷朊粉的品质进行了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生产的谷朊粉品质不同,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824%,其中第1、第2和第3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4.443%、18.039%和11.341%。确定泡沫稳定性、溶解性、吸水率、起泡性、水分及粗蛋白含量是影响谷朊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谷朊粉品质的方法,对谷朊粉品质进行综合评分并排序。谷朊粉综合得分越高,谷朊粉的品质越好,10种谷朊粉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8号、5号和7号谷朊粉。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贵州芸豆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7种芸豆为研究对象,基于其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评价其品质。结果表明:芸豆中蛋白质含量为19.11%~23.69%,总膳食纤维含量为23.09%~27.60%,其中英国红的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7种芸豆中含有丰富的Ca、Mg、P、K,其含量分别为0.09%~0.20%,0.19%~0.29%,0.45%~0.61%,1.48%~1.69%;不同芸豆中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含量较其他氨基酸含量高,分别为干重的3.41%~4.61%,2.52%~3.33%,1.68%~2.28%。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5.711%,通过蛋白质、锰、氨基酸、脂肪、膳食纤维、钾、钠等主要因素解释了原有18个指标的信息,经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品种依次为英国红、龙12-2614、科芸1号。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重庆巫山脆李的色泽、风味等食用品质,并探究不同海拔高度对脆李食用品质的影响,随机抽取巫山脆李5个主要种植区域:G(海拔300~400 m)、Q(海拔350~400 m)、P(海拔550~700 m)、S(海拔800~900 m)和L(海拔850~1 000 m),共55份脆李样本,测定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等18个理化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并比较巫山5个种植区域脆李的食用品质。结果表明,巫山5个种植区域的脆李食用品质存在一定差异,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6个综合性评价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5.478%,选出固酸比、蔗糖、葡萄糖、酒石酸、b*值和琥珀酸6个核心指标用于评价巫山脆李食用品质。巫山G区域产的脆李综合食用品质最好,Q区域的次之;海拔是影响巫山脆李食用品质的重要因素,低海拔区域(300~400 m)的脆李食用品质比中(550~700 m)、高海拔(800~1 000 m)区域好。 相似文献
8.
9.
10.
为完善芹菜品质评价体系,对13个适宜食用时采收的品种的14项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芹菜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芹菜品质的评价模型,对芹菜品种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芹菜品种间的品质和理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a*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VC与叶柄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和总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硬度与总糖、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糖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提取出叶绿素含量、总糖含量、可食率、PAL活性、硬度、膳食纤维含量和汁液损失率共7项关键指标,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数学模型F=0.388F1+0.238F2+0.143F3+0.134F4+0.098F5。据此计算综合得分并排序确定品质较好的品种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以10种市售米豆腐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质构和色值指标进行分析。结合感官评定,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旨在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筛选评价米豆腐品质特征的指标。结果表明,化学成分与米豆腐的质构和色值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进而决定米豆腐的质地、口感以及外观品质。主成分分析确定水分、淀粉、蛋白质、pH、粘附性、咀嚼性和L*值这7个品质指标代表原有的16项指标,其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4.94%,说明它们能够反映大部分所需要的关于米豆腐品质的信息。同时,结合聚类分析,将10种米豆腐样品分为鲜食型和烹饪型两大类。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米豆腐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海沃德猕猴桃品质指标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准确评价猕猴桃品质,选取陕西省眉县的157 个海沃德猕猴桃,对果实的单果质量、长轴、短轴、厚度、体积、果皮颜色和糖度、酸度、硬度9 个分级指标进行了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得分数学模型,对综合得分进一步做K-means聚类分析,最后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对样品重新进行聚类以验证K-means聚类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除体积与单果质量间差异不明显外,其余各分级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按综合得分将样品聚为3 类:优为0.10~1.39,中为-0.44~0.09,差为-1.27~-0.46;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的正确率达到98.72%,所以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地对鲜海带的营养品质差异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连、霞浦、荣成地区的13个鲜海带的19种主要营养成分(膳食纤维、褐藻胶、甘露醇、碘、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蛋氨酸、镁、钾、钙、铁、锌、锰、磷、钠)进行分析,建立了鲜海带的营养品质评价方法,并对13种鲜海带的营养品质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3种鲜海带的营养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铁、锌、锰、碘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7%、66%、66%、58%,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5%,部分营养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7.428%,第1主成分主要由甘露醇、甘氨酸和丝氨酸决定,第2主成分主要由碘、锌和锰元素决定,第3主成分主要由镁元素和天冬氨酸决定,第4主成分主要由膳食纤维和褐藻胶决定,第5主成分主要由钾和磷元素决定,表明甘露醇、海带多糖、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对海带营养品质评价的贡献率较高,可作为衡量海带营养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可以较好地用于鲜海带营养品质评价。综合得分结果表明,采集自霞浦地区的样品6号海带品质较优,采集自荣成地区的样品13号、样品12号、样品11号海带次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以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13份鱼翅干制品的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23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17种氨基酸含量。选取包括δ13C值、δ15N值、天冬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亮氨酸、赖氨酸、Mg、Ca、Cr、Mn、Fe、Cu、Zn、Ba在内的15个指标,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建立了鱼翅干制品品质评价模型,该模型共得到五个大于1的特征值,分别为λ1=3.793、λ2=3.626、λ3=2.290、λ4=1.662、λ5=1.281。因此SPSS只提取了前五个公因子,且前五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84.343%,表明选取的前五个因子已足够描述鱼翅干制品的品质。利用该模型对51种鱼翅干制品的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真鱼翅样品的综合得分一般在71.9498~564.9416之间,仿鱼翅样品的综合得分一般在607.9568~644.1284之间,素鱼翅样品的综合得分一般在648.014~798.5972之间。可见,本研究建立的鱼翅干制品品质评价模型可快速、有效的鉴别鱼翅干制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