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荞麦和藜麦为主要原料,经酶解、调配等工艺,研制出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荞麦-藜麦复合型饮品,并探讨了荞麦-藜麦复合型饮品的酶解工艺和食品添加剂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20,荞麦藜麦复配比为2:3,α-淀粉酶添加量为250U/mL,糖化酶添加量为375U/mL,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50min时,所得荞麦-藜麦复合型饮品的酶解透光率为96.5%;食品添加剂调配比例分别为单甘酯0.03%、果胶0.04%、柠檬酸1%、木糖醇8%。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发芽藜麦为原料,以芽长为指标测定其萌芽过程中蛋白质、脂肪、总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变化,筛选出芽长2.5 cm的藜麦,其营养丰富、极具开发价值,作为最佳萌发长度进行发芽藜麦饮料的开发.利用淀粉酶对发芽藜麦进行酶解,复配甜味剂、稳定剂后得到发芽藜麦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透光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发芽藜麦...  相似文献   

3.
以黑木耳、藜麦为原料,利用复合乳酸菌粉进行发酵,以感官评分和沉淀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黑木耳藜麦复合发 酵饮料发酵工艺和稳定性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7 ℃,复合乳酸菌粉添加量为5 g/L,加糖量为15%时,所得黑木耳藜麦 复合发酵饮料感官评分为96分,酸甜宜口,风味独特;当均质压力为35 MPa,黄原胶∶明胶1∶2(g∶g),稳定剂添加量为0.4%时,沉淀率最 低为0.51%,无分层现象,说明发酵饮料稳定性好,均匀细腻,具有黑木耳和藜麦天然风味及乳酸菌发酵的特有滋气味。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藜麦为原料,采用过热蒸汽技术结合酶解法对藜麦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0.2%、纤维素酶添加量0.6%、酶解温度58 ℃、酶解时间90 min 和料液比1∶12(g/mL)。在此加工条件下藜麦奶的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含量为6.5%,感官评分为88。该研究可为藜麦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开发藜麦资源,以藜麦和南瓜为主要原料,研发一款极具营养的复合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藜麦南瓜复合饮料工艺参数,获得最佳工艺配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藜麦米浆添加量57.8%,南瓜浆添加量21.6%,白砂糖添加量5.0%为最佳复配组合,而复合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β-葡聚糖=2∶1∶1,质量比)最佳添加量为0.2%,其余用水补足。根据此配方所得复合饮料兼具藜麦和南瓜特有的风味,口感细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藜麦红枣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藜麦、红枣、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藜麦红枣复合饮料的配方以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藜麦红枣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藜麦米浆50%,红枣汁20%,脱脂奶25%,白砂糖1.0%;最佳的复配稳定剂添加量为蔗糖脂肪酸酯0.03%,单硬脂酸甘油酯0.10%。所得制品口感佳,风味好,是一种集营养与保健的新型天然饮品。该研究丰富藜麦加工制品的种类,为藜麦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猴头菇和山楂为主要原料,采用酶解和均质技术制备猴头菇山楂浊汁型果肉饮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功能性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猴头菇酶解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2%,底物浓度5%,pH5.0,温度40℃,酶解时间2.5 h,猴头菇汁固形物得率65.83%。将猴头菇汁与山楂汁、蔗糖调配得猴头菇山楂果肉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猴头菇酶解汁添加量15%,山楂汁添加量25%,蔗糖添加量8%。为提高猴头菇山楂果肉饮料的稳定性,经正交实验确定的饮料复合稳定体系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2%,黄原胶0.2%,海藻酸钠0.1%。最优工艺验证试验的结果为感官评分93.1分。调配好的饮料经均质、热灌装、巴氏杀菌等关键生产环节获得酸甜可口、具有猴头菇风味和淡淡山楂清香味的猴头菇山楂果肉饮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海高原藜麦作为原料,碱性蛋白酶作为酶解剂,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藜麦淀粉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藜麦淀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0.598%,pH值为9.09,酶解时间为122 min,酶解温度为40.60℃,在此条件下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为89.26%。以最佳工艺条件对藜麦淀粉进行提取,验证试验中藜麦淀粉的提取率为(89.09±0.15)%,蛋白质残留率为(1.02±0.46)%。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19%,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此模型优化藜麦淀粉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淀粉是藜麦的主要营养物质,研究藜麦淀粉的消化特性与理化特性可以合理地对淀粉进行改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对3种藜麦淀粉(白藜麦淀粉WCS、红藜麦淀粉RCS、黑藜麦淀粉BCS)的体外消化特性、酶解动力学特性、溶解度与膨胀力、冻融稳定性、黏度特性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藜麦淀粉中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最高,为60.74%,黑藜麦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为33.40%。酶解动力学曲线显示3种藜麦淀粉初始消化速度较快,120 min后消化速度趋于平缓,消化完成时,WCS、RCS、BCS的最终酶解率分别为:70.28%、80.64%、69.52%。不同藜麦淀粉的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例、非淀粉组分、晶体结构等因素有关。黏度曲线表明支链淀粉含量越高,黏度越大,一定时间后淀粉凝胶网络形成,黏度保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小分子葡萄糖和蔗糖对超声辅助压热法改性藜麦淀粉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和质构仪对改性藜麦淀粉的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凝胶质构等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添加5%~10%(w/w)的蔗糖和5%~20%(w/w)葡萄糖均可提高改性藜麦淀粉的溶胀度和持水性,当这2种糖浓度为30%时,改性淀粉的这2种特性均受到抑制。葡萄糖和蔗糖可提高改性藜麦淀粉的透光率和凝沉稳定性,且透光率随着糖浓度升高而增大,而凝沉速率减慢。冻融稳定性方面,添加5%的蔗糖和葡萄糖可提高改性藜麦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关于质构方面,低浓度(5%~10%)蔗糖和葡萄糖能增强淀粉凝胶的硬度(P<0.05),弹性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改性藜麦淀粉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objective was to study the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hydrolysates from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obtained by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defatted quinoa flour (DQF). The commercial enzymes alcalase and flavourzyme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hydrolysates defatted quinoa flour hydrolysate with alcalase (DQFA) and defatted quinoa flour hydrolysate with flavourzyme (DQFF), respectively, after 3 h of digestion at 50°C and pH 8. The degree of hydrolysis (47.32%), yield (31.05%) and protein recovery (88.80%) values were higher in DQFA; however, its protein content (48.34%) was lower compared to that of DQFF (55.06%). Also, DQFA had a solubility greater than 57% over a wide pH range (2–10) and good foam stability (70–90%). On the other hand, DQFF presented adequate emulsifying activity (61.30 m2/g), emulsifying stability (158.62 min) and foaming capacity (131%). Due to the high content of macro- and micronutrients and adequate emulsifying and foaming properties, DQFA and DQFF could be used as ingredients in various processed food products and protein supplements.  相似文献   

12.
以溶解性为指标,采用单酶(Alcalase 2.4 L)和双酶(Alcalase 2.4 L+Flavourzyme 500 MG)2种方法水解谷朊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单酶和双酶水解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了最优酶解条件下得到的2种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单酶和双酶水解物的最大溶解性分别达到了61.38%和82.21%。水解物质量浓度为3.0 mg/m L时,单酶水解物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0.81、71.82%、56.83%和70.82%,而双酶水解物相应的指标分别达到1.01、85.33%、74.84%和84.33%。结果表明,双酶水解不仅能提高谷朊粉的溶解性,而且也能明显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双酶水解物中小分子肽(分子质量<1 500 u)和疏水性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61.63%和33.74%,均高于单酶水解物,表明谷朊粉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小分子肽含量、疏水性氨基酸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产物为研究对象,借助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解析不同酶切条件下蛋白产物构象变化,并对其乳化性及抗氧化活性等功能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酶解促进蛋白解折叠,内部氨基酸暴露,并受到酶切方式的影响;菠萝蛋白酶酶解作用范围宽泛,疏水性氨基酸浓度达到最大值(27.10±0.08)%,氨基酸存在微环境发生改变,形成柔性结构单元,其乳化性及抗氧化性都得到明显改善,为具有最佳功能特性的酶解蛋白;酶特异性作用位点导致酶解作用程度较低的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功能特性均高于未处理样品。值得注意的是,水解程度最低的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呈现优异乳化稳定性,这是因为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蛋白过度水解,提升蛋白溶解度同时,肽段长度适宜稳定包裹油滴。  相似文献   

14.
苹果梨澄清饮料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苹果梨加工产品,提高苹果梨利用率和附加值,以苹果梨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和感官评价方法,对苹果梨澄清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结果表明:利用酶解和明胶-单宁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使苹果梨汁澄清透明,其透光率可达98%以上。苹果梨澄清饮料最佳配方为:果汁添加量20%,蔗糖8%,葡萄糖3%,柠檬酸0.04%,苹果酸0.08%,产品清澈透明,酸甜适口,果香味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咸度及分子量大小.基于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酶添加量、酶解pH、底物浓度以及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水解度为指标,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采用电子舌测定其咸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制备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为推广藜麦的食用和加大藜麦深加工食品的开发,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藜麦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藜麦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藜麦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酶添加量0.70%,酶解pH为5.10,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60min,超声...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取纤维素酶处理啤酒糟,旨在酶解啤酒糟中的纤维素。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啤酒糟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料液比、酶解时间、反应初始pH值、酶解温度、纤维素酶添加量等因素对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啤酒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pH 6.0,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4 h。此时,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3.65 mg/mL。  相似文献   

18.
邓嫣容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8):968-971,1014
以酶解液的风味作为主要考察因素,对各种蛋白酶对牡蛎酶解的效果进行比较,确定了最佳的酶解时间为18h,最佳组合方式为0.1%木瓜蛋白酶+0.1%碱性蛋白酶+0.15%风味蛋白酶+0.15%菠萝蛋白酶.在此基础上利用复合酶水解制备牡蛎酶解液,并测定了酶解液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呈鲜味和甜味的氨基酸,总量达到61.19 mg/m...  相似文献   

19.
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采用复配酶法制备鲜味酶解液。以感官评价、多肽得率、水解度等评价手段,进行外源酶的筛选及单因素实验。为进一步优化酶解液滋味,以呈鲜味的氨基酸总量为指标进行酶解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复配比1:100,总加酶量为2800 U/g,料液比1:4 g·mL?1,酶解pH7.0,酶解温度40 ℃,酶解时间3 h,该条件下获得的酶解产物中鲜味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31.79 mg/100 mL。除色氨酸外,其余八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63.66%,游离苦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7.83%,游离鲜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26.22%,与鲜味形成具有关键作用的游离谷氨酸和游离天冬氨酸共占总游离氨基酸的10.26%。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鲜味调味料等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鲟鱼肝脏的加工附加值,使用碱性蛋白酶,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鲟鱼肝蛋白酶解条件。在此条件下,进一步探究了酶解液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效果。结果表明,最优酶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0 540 U/g鱼肝蛋白、体系初始pH值10.0、酶解时间8.6 h、酶解温度45 ℃、料液比1∶10(g∶mL),此条件下水解度(81.7%)是优化前(40.4%)的1.02倍。鲟鱼肝蛋白酶解液对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6种均具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研究结果为鲟鱼加工副产物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为双歧杆菌促生长因子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