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动态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硝化棉/聚乙二醇(NC/PEG)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NC/PEG共混体系中PEG的熔点、结晶度和结晶熵随NC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共混组分相互作用参数χ1,2为负值,即共混体系在热力学上具有相容性。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NC含量的增加均向低温移动,并且当共混体系中NC与PEG质量比为1∶1时,共混体系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2.
詹世平  王玉静  黄星  任建鹏 《塑料》2012,41(1):61-63
首先依据三维溶度参数预测了PVDF/PVA体系为部分相客,并且影响体系相容性的关键在于温度及PVA所占比例.通过共同溶剂法,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来确定该体系的相容情况,来验证理论推测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理论推测是正确的,PVDF/PVA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随着PVDF质量分数的增加及体系温度的升高,该体系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SBS-g-MAH的合成表征及其对PC/P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溶液法合成SBS-g-MAH。试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MAH投入量增加、反应时间增长及BPO用量加大,MAH的接枝率增大。并用IR、NMR对接枝物进行表征。将SBS-g-MAH加到PC/PS共混体系中,PS相的Tg升高,PC相的Tg下降,二者相容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共混比、共混温度对CM(氯化聚乙烯橡胶)/ACM(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M的门尼粘度对温度变化敏感,ACM不敏感,CM和ACM生胶的门尼粘度差值变小;随着共混胶中CM比例的增大,CM和ACM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ΔTg逐渐减小,说明相容性和共混胶各组分的比例有关,在CM/ACM比例为80/20时ΔTg最小;共混温度对两组分的玻璃化温度影响不大,生胶拉伸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配比(50/50),CM的粘度大,为分散相;ACM的粘度小,为连续相。  相似文献   

5.
《塑料科技》2015,(9):29-33
以塑料废弃物(PE、PP、PS、PVC)与改性磷渣作为原料,采用挤塑辊压成型工艺生产复合模板。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塑料废弃物共混相容性进行研究,对样品的成型可能性及其相关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样品宏观形貌的观察,选出了较好的塑料废弃物共混组合及配比。结果表明:废旧PVC不适合与废旧PE、PP、PS共混,而废旧PE与PP的共混相容效果最好。当复合模板中改性磷渣与塑料废弃物比例为1:2(质量比),且塑料废弃物中废旧PE与PP的比例为2:3(质量比)时,复合模板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和聚乙二醇在二甲基亚砜/多聚甲醛(DMSO/PF)、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DMAC/LiCl)溶剂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相容性,同时再生共混物也表现出不同的相变行为。在DMSO体系下,聚乙二醇和纤维素在溶液状态下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再生共混物的相变焓较大,相变性质为固一固态相转变;而在DMAC/LiCl体系中,纤维素和聚乙二醇的相容性较差,再生后共混物的相变焓很小,相变性质为固一液相转变。纤维素在该两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机制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状态不同是导致它和聚乙二醇的共混相容性差异和再生共混物相变行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PC/PET/PE-g-MAM三元共混体系流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EgMAH 和PEgMANa 、PEgMAZn 马来酸盐离聚物为相容剂组成PC/PET/PEgMAM 三元共混体系。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不同PEgMAM 的接枝率及用量对共混物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盐离聚物增强了PC 和PET 间的相容性,当其含量或接枝率较大时,可以显著降低PC/PET 共混物的表观粘度,提高体系的流动性,相同接枝率的PEgMANa 对共混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AN含量对PVC/SAN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丙烯腈(AN)含量的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将其与聚氯乙烯(PVC)熔融共混,形成PVC/SAN共混物,并引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相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不同AN含量对PVC/SAN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聚乙烯(PE)与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和力化学反应法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与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通过对MD模拟得到的溶解度参数、玻璃化转变温度、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末端距的分析,对两种共混物的相容情况进行评价。研究表明,PS/PE体系的共混相容情况不好,而PS/PE-g-MAH体系相对于PS/PE体系,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模拟结论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PET/PTT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B.Schneier公式计算了PET/PTT共混体系△H_m值,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等手段,对PET/PTT熔融共混体系进行相容性的研究。研究发现:PET/PTT共混体系为热力学相容体系;在无定形区是相容的,在晶区是部分相容的,PTT的加入对PET的结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烷基聚噻吩(PAT-6)和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液为原料通过浇注方式制膜。通过控制干躁速度,在膜厚度方向可自组装形成梯度膜。沿膜厚方向对导电性进行检测,发现导电性随着PAT-6组分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溶液成膜共混法制备了系列聚苯乙烯/聚人烯酸丁酯(PS/PBMA)共混物。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9SEM)研究了磺化磺苯乙烯(SPS)及其离物对共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共混物中SPS磺化度越高,PBMA相的下班伦为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越明显 。SPS镧离聚物(SPS1.8-La)为增容剂时,DCS结果显示共混物2相Tg靠扰;SEM归咎显示2相分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木质素可再生资源,以木质素磺酸钙(CL)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通过挤出成型法制备了CL/HDPE共混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徵镜(SE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万能力学试验机、动态机械分析仪(DMA)等多种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H-g-PE)、乙烯-醋酸...  相似文献   

14.
正弦脉动流场对PP/EPDM共混物界面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自行设计的恒速型毛细管动态流变仪进行PP/EPDM共混物的动态挤出,通过DSC测试共混物的熔点,运用Huggins参数对界面状况进行表征。发现共混物的相容性与正弦脉动流场的频率、振幅呈现一定的响应规律。正弦脉动流场促进了大分子链段之间的穿插运动,使得分散相分布更为均匀,从物理场的角度对共混物起到了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相容性对合金膜的结构和性能的意义。液相共混高分子合金膜的结构与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密切相关 ,影响合金体系相容性的因素包括共混体系的性质、组成、分子结构、分子质量、结晶度、增塑作用、溶剂和操作温度等 ,因此可以通过以上途径来调控合金体系的相容性 ,进而得到理想的膜性能  相似文献   

16.
颜琳琳  李文刚  陈志强 《塑料》2005,34(6):14-17
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离聚物Surlyn对PTT/PA6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的影响。PTT和PA6共混体系为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在共混物中加入一种离聚物聚甲基乙基丙烯酸锌(Surlyn),以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以PTT为主体的PET/PA6简单共混物中,两者的相容性很差。加入离聚体Surlyn后,增加了界面粘接力,使分散相PA6的尺寸减小、分布趋向均匀。随着Surlyn的加入,PTT/PA/Surlyn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复合薄膜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已二酸1,4-丁二醇酯(PB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复膜胶,讨论了亲水性扩链剂DMPA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复膜胶的稳定性、耐水性、粘接强度等的影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分子结构中的软、硬段微相结构分布。结果表明,当DMPA质量分数占预聚体总质量的2.67%~5.34%时能够制得稳定乳液;水性复膜胶乳液的粘度以及胶膜的吸水率随着亲水性扩链剂DMPA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乳液的粒径随着亲水性扩链剂DMPA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硬段含量的增加会降低软段结晶,增加水性聚氨酯复膜胶高分子链的极性和粘接强度,当硬段质量分数为22.79%时,胶膜具有较好的T型剥离强度;提高复合压力能够显著提高T型剥离强度;该复膜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有着比聚丙烯(OPP)膜更好的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橡胶类聚合物二元乙丙(EPR)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是PP常用的增韧改性手段。共混体系中PP连续相与EPR橡胶相分散成具有良好相界面作用的“海-岛”结构,EPR对PP的增韧机理主要是“银纹-剪切带屈服”理论。虽然EPR与PP都含有丙基,根据相似相容性原理,它们之间应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但是在实际的共混中,EPR在基体PP中的分散状态还要取决于共混的工艺条件。在相同的共混组成条件下,当PP与EPR具有相近的熔融粘度时,所制得共混物的形态结构较均匀。在PP/EPR共混体系中,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后,部分DOP分散在PP/EPR两相界面上,可以降低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而使共混物的强度降低;另外加入第三组份PE后的三元共混物,可以通过控制PP、EPR、PE的含量,使EPR起到PP和PE的相容剂的作用,使体系形成一种特殊的“棱-壳”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酯/高支化聚苯乙烯(PC/HBPS)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其相容性。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到的共混体系各组分的相容性结果不同。用DSC分析,HBPS的质量分数小于等于1.5%时,PC/HBPS共混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为完全相容体系;在PC中共混质量分数2.0%的HBPS时,共混物具有两个t,为部分相容体系。用SEM分析,HBPS的质量分数小于等于2.0%时,PC/HBPS共混物呈两相结构,HBPS以近似球状粒子均匀地分布在连续相PC中,相界面模糊,具有部分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聚丁二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PB-g-MMA)核-壳改性剂。将PB-g-MMA、聚氯乙烯(PV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160℃下熔融共混,制得橡胶含量为16%(质量含量)的一系列的橡胶改性PVC/PMMA共混物。研究了基体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宽组成范围内PVC和PMMA是相容的,并且当PVC含量较少时,共混物以脆性方式断裂,银纹是其主要的形变机理;当PVC含量较多时,共混物以韧性方式断裂,此时主要的形变机理是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和基体的剪切屈服。在橡胶改性PVC/PMMA共混物中,随着基体组成的改变形变,机理存在着从银纹到剪切屈服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