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咖啡碱可能会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生,本实验采用物理吸附方式对茶汤中咖啡碱进行吸附脱除,选取活性炭、蒙脱土和石英砂三种吸附剂对绿茶茶汤进行咖啡碱的吸附实验,选出最佳吸附剂蒙脱土,在响应曲面优化下得到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1.6 h,茶汤pH在2.07附近,蒙脱土用量为4%,最终体系中咖啡碱含量为0.991%,生物活性物质损失不超过6%,表明在三种吸附剂中蒙脱土是可行和实用的脱除绿茶中咖啡碱的吸附剂,为制备低咖啡碱绿茶速溶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脱咖啡因工艺对绿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绿茶对照样品、绿茶咖啡因水提取液、绿茶水提取液及脱咖啡因绿茶水提取液的挥发性物质。结果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7种,醇类9种,酮类5种,萜烯类5种,酯类2种和其它类4种。其中,在绿茶对照样品和3种提取液中分别检测出挥发性物质36,36,30种和16种。脱咖啡因绿茶水提取液与绿茶对照样品相比,损失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和萜烯类。绿茶对照样品和3种提取液的总香气强度值(OAV)分别为4836.6,4472.5,1779.5和1698.9,并且绿茶对照样品和绿茶咖啡因提取液的OAV值构成以花香、果香和草香为主,绿茶水提取液的OAV值构成以花香和甜香为主,脱咖啡因绿茶提取液的OAV值构成以花香为主。以上结果说明脱咖啡因工艺及水提取工艺都对茶叶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影响,导致脱咖啡因绿茶提取液的风味轮廓与绿茶对照样品存在显著差异,对绿茶提取物加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技术脱除绿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流体脱除茶叶中咖啡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茶样形态对咖啡因脱除影响极大,60目磨碎茶样的咖啡因脱除率可达85.63%,咖啡因含量≤0.5%;含水率对茶叶中咖啡因的脱除率影响也较大,含水率为35%~50%时较适宜。超临界流体萃取后的磨碎处理茶样品质总分均要好于其它处理,品质和口感得分接近于对照。正交实验中,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因子主次顺序为压力>温度>动态循环时间>夹带剂用量,而对儿茶素来说,夹带剂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应用绿茶粗提物中咖啡因和茶多酚作为主要氮源和碳源,探讨Na Cl加入量、绿茶粗提物中咖啡因浓度、p H、温度、接种量对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影响。研究发现:Na Cl加入量在5~30 g、绿茶粗提物中咖啡因质量浓度0.500 0~3.000 0 g/L、p H 3.0~8.0、温度10℃~40℃,0~4%接种量对脱除咖啡因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5%~8%接种量对脱除咖啡因的影响较小(p0.05),而Na Cl加入量、绿茶粗提物中咖啡因浓度、p H、温度、接种量对茶多酚的影响较小(p0.05),只有温度在40℃以上时,茶多酚才因为受到破坏而快速损失(p0.01)。  相似文献   

5.
绿茶提取液的纳滤浓缩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绿茶提取液作为纳滤膜分离浓缩的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压力下透过实验所得的通量、水脱除率和对茶多酚的截流率曲线来分析纳滤过程的特点。在0.4~0.8MPa下对茶多酚的平均截留率为97.3%。在0.8MPa下,茶多酚含量为0.3%(w%)的绿茶提取液浓缩至3.1%,平均透过通量为16.5L/m2·h,在此工艺条件下,纳滤浓缩工艺脱除1t水的运转费用为蒸发浓缩的1/4~1/5。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 ℃、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 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 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72.34%,酸值下降了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 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提出采用变温冷冻法制备壳聚糖基超大孔规整分离介质,并用于茶叶中茶多酚的吸附与分离。介质的制备工艺将壳聚糖交联反应、致孔、成型于1步操作完成,整体成型于分离柱中,介质孔隙率85%~90%,孔隙范围100~700μm,可直接从茶叶浸取液中富集茶多酚。以茶多酚的吸附量和脱附率为指标,得出该超大孔规整介质对茶多酚的吸附和解吸操作参数为:吸附液流速为0.70mL/min、吸附温度为25℃、pH为4.5~5.0;解吸液用80%乙醇水溶液,流速为0.90 mL/min、用量为5BV,温度为40℃。该超大孔规整介质的最大吸附量为256.4mg/g,茶多酚脱附率为76%,茶多酚的平均提取率可以达到12.3%,纯度为96.5%。该制备方法摒弃壳聚糖基吸附介质常采用冷冻干燥进行致孔来获取多孔型分离介质,可以取代传统散装吸附树脂用于茶多酚的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8.
以"沙家浜"粗绿茶为原料制取茶多糖,并对茶多糖进行脱蛋白和脱色纯化研究。结果表明:聚酰胺吸附柱层析法作为茶多糖纯化(脱蛋白、脱色)的最佳方法,其脱色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聚酰胺用量为粗多糖质量的6倍,聚酰胺柱用1.5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以1.5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在此工艺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达到95.8%。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洋葱多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选择了Sevag法去蛋白及透析去离子工艺后,重点对大孔树脂AB-8脱除洋葱多糖色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吸附动力学过程中,在树脂用量为2 g/20 m L提取液,吸附时间为2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大孔树脂吸附洋葱多糖溶液的多糖保留率和色素的清除率均达到80%左右;在动态动力学吸附过程,在上柱液p H 5.0、温度40℃、多糖质量浓度3 000 mg/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时洋葱多糖提取液的多糖保留率为85%左右,色素脱除率为83%左右。洋葱粗多糖经过Sevag法脱蛋白,大孔树脂脱除多糖色素,透析去离子等纯化工艺后,最终多糖纯度可以达到89.2%左右。  相似文献   

10.
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过程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65%乙醇用量等工艺参数,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最终得到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炒青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55℃,65%乙醇用量100 mL。试验过程中采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收集液的吸光度值反映茶多酚提取率,进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利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高选择性脱除茶叶中咖啡因的新方法,在料液比1∶50,微波功率160W,微波时间6min的条件下,以沸水为溶剂,咖啡因脱除率高达80.56%,茶多酚损失率为40.16%。优化工艺以茶叶萃取液为溶剂,采用循环萃取的方式,则可以控制茶多酚损失率降至12%。进一步探索性尝试4℃冷藏静置12h的方法进行萃取液循环利用,促使咖啡因以络合物的形式沉淀、脱除。在最优条件下,连续生产茶叶9批次后仍可保持47.02%的脱除率,并且茶多酚的损失率小于11.74%。  相似文献   

12.
仙人掌多糖的提取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仙人掌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度其体外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人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h,固液比1:20,提取次数4次,经过酶法脱蛋白,多糖得率可达5.95%。蛋白质脱除率达到92.5%。蛋白质仙人掌多糖提取液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油食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优化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工艺,分别从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水平等方面研究4种吸附剂(活性白土、膨润土、改性蒙脱土A、改性蒙脱土B)对花生原油中AFB1的吸附效果以及对花生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1%~1.0%时,4种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率随添加量增加而提高,达到一定水平后,吸附率维持动态平衡;吸附时间为20~60 min、吸附温度为45~115℃时,4种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率均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和吸附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花生原油中AFB1的污染水平对吸附率的影响不明显;花生原油经4种吸附剂处理后,污染物(总砷和铅)未检出,脂肪酸组成(油酸和亚油含量)无明显变化,酸值、过氧化值、维生素E含量、角鲨烯含量以及甾醇含量均变化不大;4种吸附剂对花生油中的风味物质均有吸附,其中活性白土吸附程度最大,仅保留30.6%的风味物质,而改性蒙脱土B对风味物质吸附最...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绿茶为原料,采用ZJL大孔离了交换树脂和ZJX大孔吸附树脂从茶叶的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和茶多糖。通过对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咖啡因、茶氨酸、茶多酚及茶多糖联合分离提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茶氨酸和茶多酚,提取的咖啡因纯度达83.23%,提取率为1.9%,茶氨酸纯度达85.43%,提取率为0.94%,提取的茶多酚纯度达95.62%,提取率为12.35%,且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低于0.7%,茶多糖的纯度达51%,提取率为1.1%。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绿色高效的茶多酚纯化工艺,实验以粗老绿茶为原料,采用XDA-5大孔树脂应用于茶多酚纯化。研究发现,XDA-5大孔树脂对茶多酚有较强的吸附及解吸功能。通过探究上样量、吸附流速、上样温度、洗脱剂用量、洗脱流速五个因素对茶多酚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茶多酚纯化工艺。确定XDA-5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与树脂用量比为1∶7,吸附流速为0.5mL·min~(-1),上样温度为50℃,洗脱剂用量为6BV,洗脱流速为0.5mL·min~(-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茶多酚产品,得率为10%,纯度为70%。该法简便易行,绿色环保,适于茶多酚的纯化,具有重要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A、B、C、D、E、F、G 7种活性白土吸附脱除精炼鱼油中的胆固醇,结果表明活性白土G脱除胆固醇效果最好。选择活性白土G为吸附剂,以胆固醇脱除率为指标,考察了吸附温度、活性白土用量和吸附时间对胆固醇脱除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脱除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条件下,吸附温度180℃,活性白土用量7%(油质量),吸附时间45 min。在最佳条件下,鱼油中胆固醇脱除率达72.89%。  相似文献   

17.
千日红花色苷的酶法提取及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酶法提取千日红花色苷,并用吸附层析技术对千日红花色苷进行纯化。从温度、pH值、酶用量、固液比及提取时间方面确定其提取较适宜的工艺参数,利用硅胶进行分离纯化,并从径长比和层析柱温度两方面确定其较适宜的分离纯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提取条件是,温度30℃,pH值6.8,酶用量6.0μg/g,固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60 min,较适宜的纯化条件为,径长比1∶30,层析柱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绿茶对照样品、绿茶咖啡因提取液、普通绿茶汤及脱咖啡因绿茶汤的理化指标,并通过感官审评研究品质特征。理化分析表明,脱咖啡因绿茶汤中咖啡因含量与普通绿茶汤相比有显著下降;儿茶素类物质在绿茶咖啡因提取液中没有检测到,而在其它3种茶汤中均检测到,且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最高;与普通绿茶汤相比,脱咖啡因绿茶汤中的茶黄素(theaflavins,TFs)和茶红素(thearubigins,TRs)的含量有显著下降。感官分析表明,脱咖啡因绿茶汤与普通绿茶汤的香气、滋味和颜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以上结果说明脱咖啡因绿茶汤和普通绿茶汤的咖啡因、儿茶素类、TFs和TRs的含量以及感官品质具有明显不同,为该两种茶汤浓缩生产速溶茶粉进行后续应用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醋酸纤维素负载在活性炭表面得到的改性活性炭应用于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吸附脱除,以吸附脱除率为衡量指标,从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方面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添加量为油重的0.8%,110℃下吸附30 min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苯并(a)芘的脱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特殊人群的饮茶需求,利用国产的超临界设备,进行超临界CO2脱咖啡因茶工艺研究,本文报告经超临界CO2脱咖啡因加工后的脱咖啡因绿茶,咖啡因含量达到≤0.4℅时,其茶多酚、氨基酸等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很小,嫩的原料叶绿素损失较多;也作了感观审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