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Na_2CO_3预浸-蒸汽爆破技术提高苹果渣中果胶提取得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Na_2CO_3预浸质量分数和蒸汽爆破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技术提高苹果渣中果胶得率的最佳工艺为Na_2CO_3质量分数6%、蒸汽爆破压力0.6 MPa、蒸汽爆破维压时间174 s,此时果胶得率达21.42%,与未蒸汽爆破相比果胶得率提高10.96%,酯化度提高12.25%,乳化活性提高20.47 m~2/g,乳化稳定性提高36.37 min,扫描电镜显示蒸汽爆破前的苹果渣和果胶表面光滑结构完整,经蒸汽爆破后均变为疏松。蒸汽爆破技术提高了果胶的得率、酯化度、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为果胶生产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万能粉碎、蒸汽爆破、超声波3种方式对苹果渣进行处理并从中提取果胶,对其提取率、物化特性及其功能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苹果渣中的果胶提取率、酯化度、乳化稳定性、乳化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方法。与未经处理的苹果渣果胶相比,经蒸汽爆破法、万能粉碎法、超声波法预处理后提取的苹果渣果胶持水性、持油性、溶胀力、脂肪吸收能力、葡萄糖吸收能力均出现大幅度增加,电镜扫描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均能破坏果胶的结构。综合分析发现经蒸汽爆破处理的苹果渣品质特性有较大改善,在农副产品综合利用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该文考察超声功率大小对大豆油预乳化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超声波处理的作用机理,探寻提升乳化型肉类产品品质的新方法.将纯净水与大豆油按1:1(体积比)混合,添加2 g/L酪蛋白酸钠,乳化均质后以不同功率的超声波间歇处理3 min,然后测定乳化活性和表观稳定性、乳液黏度等指标.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大豆油预乳化液的乳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柑橘果胶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超声波强度和处理时间对柑橘果胶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和超声强度的增加,果胶分子质量及粒径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果胶半乳糖醛酸、蛋白质、总糖含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P 0. 05);果胶的表观黏度随超声时间的延长和超声强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且果胶结构更倾向于形成弹性活性区域;超声处理后果胶乳液粒径减小、贮藏稳定性提高,表明超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胶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5.
以西番莲果皮为研究对象,用蒸汽爆破(汽爆)处理从中提取果胶,并与传统的酸提法作对比。结果表明:蒸汽压力为0.6 MPa,维压时间为120 s,果胶提取率为18.84%,比传统酸提法提高81.1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汽爆法提取后的果皮残渣具有多孔结构,产生了大量的坑洞。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果胶均为高甲氧基果胶,与酸提果胶相比,汽爆果胶具有较低的酯化度(esterification degree,DE)和分子量,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高。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汽爆法和酸提法获得的果胶官能团存在一定差异。流变学分析表明,汽爆提取的果胶溶液具有剪切稀化特性,并且随着角频率的增加,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增加。可见,汽爆预处理可高效提取果胶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果胶多糖结构与其功能活性密切相关。以鲜铁皮石斛为原料,通过酸水加热法提取果胶,在此基础上探究超声波、果胶酶对石斛果胶多糖结构的影响规律,并对改性前后果胶的物理特性(黏度、粒度、浊度)进行考察,以期为果胶的多元化发展及精准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新鲜石斛茎切段,加入15倍蒸馏水匀浆,盐酸调节pH至1.5,80 ℃水浴下浸提3 h,所得果胶含量(以半乳糖醛酸计)最高,可达(11.0±0.32)g/kg,其结构为吡喃糖构型,酯化度(80.11±2.55)%,相对分子质量为84.8 ku;改性后果胶(超声波:200~600 W,15 min;果胶酶:0.050~0.150 g/L)吡喃糖构型未变,酯化度随超声功率和酶浓度增加而梯度降低,分子质量(超声波:300 W,15 min;果胶酶:0.100 g/L)减小。未改性果胶的黏度、粒径、浊度均最高,改性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指示果胶改性后黏度减小,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增强,其中,果胶酶改性对果胶分子链的破坏程度更大,因而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更强。由于未改性和弱改性(超声波≤200 W,15 min;酶浓度≤0.050 g/L)果胶的高黏度特性,适宜作为增稠剂应用于食品中;超声波改性后的果胶乳化特性好,有望作为乳化剂应用于乳制品等软饮料中;酶改性后的果胶分散体系更稳定,可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应用于饮料、果酱加工和食品夹心料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利用蒸汽爆破预处理油茶籽饼粕,探究蒸汽爆破对油茶籽饼粕中茶皂素的提取率、理化性质以及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预处理最适条件为:1.2 MPa,60 s。汽爆处理茶皂素的表面张力为47.63 m/Nm,低于对照组的48.07 m/Nm,起泡性差异不显著(P<0.05),汽爆处理对茶皂素乳化能力影响较小。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汽爆处理后的油茶籽饼粕表面粗糙蓬松,原有结构被破坏,有利于茶皂素的释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茶皂素特征吸收峰的峰型和基本位置未发生变化,而部分峰的强度增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表明所茶皂素主要由茶皂素E13、油茶皂苷D5、茶皂素B5或茶皂素C1三种单体组成。因此,汽爆预处理结合醇提法可实现茶皂素的高效提取。  相似文献   

8.
邢贝贝  张亭亭  赵强  熊华 《食品科学》2019,40(3):109-115
天然大米谷蛋白通过酸法热处理(pH?2.0、90?℃、30?min)制备纤维化热聚集体,采用高压微射流处理(35、70、105、140?MPa),以未经热处理和高压处理的样品为对照,对样品形貌、粒径、ζ电位、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热特性、流变性、乳化性能及二级结构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探究高压处理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微射流处理后,样品结构变得疏松,粒径增大,由(146.93±1.04)nm增加到(184.77±4.82)nm;总游离巯基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乳化活性指数及乳化稳定性指数先上升后下降,在70?MPa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0.08±0.75)m2/g和(150.58±2.03)min;ζ电位和表面疏水性的变化较小;高压微射流处理对热稳定性和表观黏度均有一定影响;二级结构组成α-螺旋、β-转角含量增加,β-折叠含量减少。低压会使蛋白进一步聚集,较高的压力则会使其解聚;70?MPa处理的样品具有较好的乳化特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磷脂微胶囊化乳化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磷脂微胶囊化过程中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乳化液稳定性表征及磷脂微胶囊化乳化液制备条件.随着乳化液中干物质浓度增加,乳化液稳定性增强,浓度超过35%时稳定性减弱;干物质浓度与乳化液黏度呈指数关系.芯材(磷脂)含量低于70%时,芯材含量的变化对乳化液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乳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乳化稳定性.均质时间的延长和压力的增加都会增强乳化稳定性,但乳化时间超过10 min,压力超过45 MPa后,均质条件的变化对乳化稳定性的作用甚小.试验结果证明:乳化液微粒大小、黏度、电导率、吸光度能有效表征磷脂微胶囊化乳化液的稳定性.磷脂微胶囊化稳定乳化液的制备条件:干物质含量30%,乳化温度40℃,芯材(磷脂)含量60%,乳化温度40℃,均质压力45 MPa,均质时间10 min,乳化剂为吐温与司班的混合物(HLB 8),乳化剂添加量0.1%.  相似文献   

10.
探讨pH值和金属离子对大豆种皮果胶类多糖制备水包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影响。利用草酸铵法制备大豆种皮果胶类多糖(Soybean Hull Pectic Polysaccharide, SHPP),确定平均粒径、动态流变性质及显微形态以获得关于稳定机制的更多信息。结果表明,pH值和金属离子对SHPP的乳化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pH值由3.0至7.0,SHPP的乳化稳定性先升高后降低。在pH值为4.0时,乳化颗粒粒径及脂肪上浮率最小,分别为15.67μm、31%,乳液表观黏度及乳化稳定性最好。添加Na~+和Ca~(2+)均可降低乳液乳化稳定性,0.2 mol/L Na~+对乳液乳化稳定性影响较大,而0.05 mol/L Ca~(2+)次之。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在不同处理压力和时间条件下,高静压对新鲜全蛋液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色泽、乳化特性(乳化活力、乳化稳定指数)及起泡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Pa处理10 min,全蛋液微生物指标已符合国家标准;相比空白组,400 MPa处理10 min,全蛋液乳化活力及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加,300 MPa处理20 min及400 MPa处理10 min全蛋液起泡性较好,而400 MPa处理10~15 min及500 MPa处理5~15 min可使全蛋液颜色更鲜亮。综上,适当的高静压处理可使全蛋液达到有效杀菌且改善其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协同糖基化处理β-乳球蛋白,研究改性β-乳球蛋白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DHPM协同糖基化处理过程中β-乳球蛋白结构变化与其乳化性能可能存在关联;DHPM协同糖基化处理能显著提高β-乳球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0、40、120 MPa糖基化处理后β-乳球蛋白的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分别为136.3、168.1、177.9 m2/g。0 MPa协同糖基化处理后β-乳球蛋白的乳化稳定指数(emulsifying stability index,ESI)为52.3 min;随着压强逐渐增加至40 MPa和120 MPa,协同糖基化处理后ESI值分别升高为56.4 min和59.0 min。通过表征分析β-乳球蛋白结构变化发现:不同压力DHPM协同糖基化处理后,β-乳球蛋白分子质量升高;巯基含量升高;表面疏水性降低;二级结构变化以及氨基酸三维空间构象暴露程度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说明β-乳球蛋白与低聚半乳糖发生共价交联时改变了蛋白质结构,造成β-乳球蛋白表面亲水基团的增加,从而导致其乳化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麸皮为试验原料,研究了蒸汽爆破(SE)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工艺参数(蒸汽爆破压力和保压时间),并探讨了改性前后SDF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为0.6 MPa,保压时间为9 min,SDF提取率达到31.56%。对照-SDF和SE-SDF的溶解性分别为85.47%和95.68%,持水力分别为2.35和3.57 g/g,持油力分别为1.25和2.06 g/g,膨胀力分别为3.24和5.69 mL/g,乳化活性分别为45.78和79.67 mL/100 mL,乳化稳定性分别为40.17和61.02m L/100 mL,最小凝胶浓度分别为13.57%和8.65%;总酚含量分别为1.57和3.26 mg GAE/g,ABTS、·OH、O2^-·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59.34%和70.21%,30.25%和40.12%,45.18%和50.21%,80.42%和88.36%。研究结果可为小麦麸皮膳食纤维的功能改性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甜菜果胶是一种从甜菜粕中提取的酸性阴离子多糖,主链由鼠李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侧链数量丰富,主 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果糖等一些中性糖组成。其中中性糖末端与蛋白质共价连接,赋予了甜菜果胶 良好的乳化性质。本研究主要探究了甜菜果胶的乳化特性并与柑橘果胶进行对比。考察了甜菜粕产地、果胶质量 浓度、pH值、温度、贮藏时间等对乳液特性(粒径分布、平均粒径、Zeta-电位和浊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明,产地不同对甜菜果胶结构组成影响较大,以甜菜果胶制备的乳液粒径显著小于柑橘果胶乳液,且乳化活性更 高。当甜菜果胶质量浓度为10~25 mg/mL时,乳液在4 周的贮存期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柑橘果胶乳液粒径显著 增加。pH 2~6的范围内,果胶粒径基本保持不变。25~85 ℃升温过程中,柑橘果胶乳液粒径大幅增加。说明甜菜 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为甜菜果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拓宽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的综合应用,有效解决破乳困难问题,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以乳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流变学性质和喷雾干燥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热稳定性、表面微观结构为指标,研究5种复合壁材对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前,CMC-MD为壁材的混合乳液的黏度最高,为39.18 mPa·s,且乳化性较好,粒径分布向较小粒径方向移动至0.6~2.0 μm。CMC-MD复合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最高,达到90.3%,热稳定性最好,结构变化起始温度最高,为98.3℃。扫描电镜图(SEM)显示不同壁材包埋的微胶囊呈现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颗粒直径有一定的差异,以CMC-MD为壁材的微胶囊大小均一,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说明CMC-MD能够作为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的壁材,制备出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包埋率、热稳定性及表面微观结构,对于生物解离乳状液加工应用领域的拓展和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甜菜果胶(SBP)的各项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与商品柑橘果胶(CP)进行对比。研究了果胶中半乳糖醛酸、总糖、蛋白质含量,酯化度,乙酰度等基本理化性质。然后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果胶分子量等指标,研究了甜菜果胶分子结构的基本特性。通过乳液粒径,乳化活性,ζ-电位和显微观察的手段,对其乳化性质进行评价。最后从流体力学性质出发,考察了果胶浓度和温度对其表观黏度的影响。发现甜菜果胶中蛋白质和阿魏酸含量较高,分子量和表观黏度较柑橘果胶更小。且甜菜果胶的乳化性质优于牛血清白蛋白和阿拉伯胶。通过该研究明确了甜菜果胶的加工适应性,同时为进一步研究甜菜果胶的乳化及凝胶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条件下,不同压力(0.1、100、200、300 MPa)在60 ℃时,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lates,SPI)与果糖(Fructose,Fru)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以接枝度及乳化活性为指标,并分析最佳条件下所得产物以及产物乳状液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在压力200 MPa、质量比0.8:1、反应时间24 h、溶液pH 8.0条件下,产物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均有提升,乳化活性为(85.36±0.04) m2/g,是SPI与Fru混合物的1.71倍,是SPI的2.17倍,乳化稳定性为(27.66±0.03) min,是SPI与Fru混合物的1.15倍,是SPI的1.40倍。凝胶电泳图分析表明糖分子以共价键的形式接入到SPI分子中。圆二色谱图分析得知在200 MPa的条件下改性SPI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内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200 MPa的压力可以使SPI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粒径、电位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微观图均可表明200 MPa的压力对蛋白乳状液稳定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