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水飞蓟油中4种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水飞蓟油的科学评价及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校正曲线法同时测定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P-FFAP色谱柱,程序升温方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1·0075·038mg·mL-1、0·50354·028mg·mL-1、3·01015·05mg·mL-1、6·02518·08mg·mL-1;回收率分别为:99·7%、101·0%、101·4%、103·6%;RSD分别为:1·4%、1·9%、2·5%、0·9%。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水飞蓟油中4种脂肪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建立水飞蓟油中4种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水飞蓟油的科学评价及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校正曲线法同时测定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P-FFAP色谱柱,程序升温方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1.007~5.038mg·mL-1、0.5035~4.028mg·mL-1、3.010~15.05mg·mL-1、6.025~18.08mg·mL-1;回收率分别为:99.7%、101.0%、101.4%、103.6%;RSD分别为:1.4%、1.9%、2.5%、0.9%.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水飞蓟油中4种脂肪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四川不同产区浓香型原酒的快速鉴别和分类,以3个不同产区的浓香型原酒为试验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的共有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了精准定量研究,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对不同产区浓香型原酒进行了识别和分类.结果 表明:不同产地的浓香型原酒间部分...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快速分类和鉴别,该研究以6个不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的风味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对白酒的品牌进行识别和分类.结果显示,不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间风味物质的含量和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  相似文献   

5.
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脂肪酸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海波  秦榕 《食品科学》2008,29(5):378-38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各成分的含量,并对两种油脂的主要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碱催化法甲酯化,用INNOWAX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共分离出54个峰,总离子流图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质谱鉴定 了主要的35种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99.6%.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中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差异.二者的饱和脂肪酸相差近2.5倍,分别为32.54 %和13.10%,不饱和脂肪酸之和分别高达66.92 %和86.5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53.71%和26.05%,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13.21%和 60.47%.结果表明,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度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山永凯 《食品科技》2012,(10):158-161
目的:通过对沙棘籽油脂肪酸的分析,建立沙棘籽油的指纹图谱,为其鉴别伪劣提供参考,并对沙棘籽油的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测定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国家药典2004A"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地区的沙棘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共筛选出9个共有峰,通过分析建立了标准的沙棘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7.
基于脂肪酸组成甄别油茶籽油掺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植物油的特征信息——脂肪酸组成为依据,结合化学计量学,运用主成分法、偏最小二乘判别因子分析法来研究甄别油茶籽油的可行性,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来定量预测分析不同掺伪比例的油茶籽油。结果显示: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因子分析法(Partial Least-squares Analysis-Discriminat Factor Analysis,PLS-DFA)都能将油茶籽油样品与其他几种植物油样品区分开来,并且PLS-DFA要比PCA区分效果稍好;掺伪比例和脂肪酸组成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artial Least-squares Analysis,PLS)能够定量预测分析掺伪比例为5%~60%的掺伪样品,且相关系数都能达到0.98以上,说明脂肪酸组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很好的甄别油茶籽油掺伪,为快速甄别油茶籽油掺伪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超声萃取沙棘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出油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萃取溶剂、时间、温度、液固比和超声波功率等方面对出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时间为15min,液固比为40mL/g,温度为60℃,功率为90W.最后与索氏提取法、微波萃取法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卢萃取法耗能低,消耗溶剂少,出油率高.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生长异常或环境波动等复杂因素,导致白酒风味异常并进一步造成浪费,该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为了明晰缺陷白酒形成的物质,先采用感官评价法分析与验证正常及霉味、泥臭味、馊酸味、盐菜味4种缺陷白酒的风味特征,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酱香型缺陷白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缺陷白酒酱香不足,果香、焦香和花香风格特征较弱,均带有异常气味特征。本文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醛酮类和芳香族化合物,整体而言,不同酒样的化合物种类基本相似,但相对含量差异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对5种酒样进行有效区分,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分析表明,酒样中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1)主要是十四酸乙酯、丁酸庚酯、己酸丁酯等挥发性成分。本研究为解析缺陷白酒特征成分和提高白酒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凤仙花籽油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凤仙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凤仙花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75%,其中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6,50%和31.47%。说明凤仙花籽油在医药、保健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沙棘籽粕中蛋白质和多酚的利用率,在确保蛋白质溶出率低的情况下,优化了沙棘籽粕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HPLC对沙棘籽粕多酚提取液的组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沙棘籽粕多酚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沙棘籽粕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0%甲醇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方式,超声频率40 k Hz,超声功率150 W,料液比1∶25,提取温度20℃,提取时间20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多酚得率为(7. 83±0. 03)%。沙棘籽粕多酚提取液共检出没食子酸、儿茶素、芦丁、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6种多酚类物质,其中芦丁含量最高,为(1. 623±0. 224) mg/g(以沙棘籽粕质量计)。沙棘籽粕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显著清除能力,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 057、0. 147 mg/m L。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茶籽油掺假的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差异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分析(DA)建立茶籽油掺假类型鉴别的定性模型;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建立了茶籽油掺假类型和掺假度鉴别的定量模型。结果:模型的R2均高达0.98,RMSEE均低于0.005,RMSECV均低于0.01,具有较高性能指标。通过外部验证,DA模型对不同掺假类型的茶油样品定性识别率高达100%,OPLS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结论: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够实现茶籽油掺假的快速、无损鉴定。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优化了沙棘籽粕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条件为80%乙醇,提取温度35℃,液料比8∶1 m L/g,时间1.5 h,p H3.0,在该条件下的原花青素提取率为(97.31±0.48)mg/g沙棘籽粕;对提取得到的原花青素提取物进行了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并分析得到IC50,发现沙棘籽粕原花青素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维生素C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MTT法测定了沙棘籽粕原花青素提取物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分析得到24、48、72 h处理时间下提取物IC50分别为542.78、199.25、82.58μg/m L。结论:沙棘籽粕提取物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沙棘籽油鉴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市场上沙棘籽油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沙棘籽油快速鉴伪的方法。采用234份沙棘籽油、其他植物油、掺假沙棘籽油的近红外透反射光谱,结合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支持向量机法(SVM)3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在4 000~6 000 cm-1波段范围内分别建立这3类油的判别模型,并用117份独立样品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建模方法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其中SVM在训练和验证过程中均得到100%的正确率,判别效果最好;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识别纯沙棘籽油和区分沙棘籽油掺假类别具有实用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沙棘籽油鉴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葡萄籽油脂肪酸的气相指纹图谱。方法以葡萄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GC方法分析不同来源、不同产地共计17批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确定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葡萄籽油的主要脂肪酸,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本)"建立了葡萄籽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标准指纹图谱,对葡萄籽油与菜籽油、大豆油、米糠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棕榈油、稻米油等10种植物油进行相似度比较。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标准指纹图谱可以反映出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特点,可为辨别葡萄籽油的掺伪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和色素组成,探究区分橄榄油与其他食用油的方法。方法 选择市售橄榄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混合橄榄油)和其他食用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2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全光谱扫描以及在波长为450 nm和670 nm处进行光度测量;通过比较不同食用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对不同橄榄油和其他食用油进行比较区分。结果 通过观察比较各食用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所在位置,可以对不同食用油进行初步区分。并且PCA和PLS-DA结果显示,以波长450 nm和670 nm处的吸光度A450和A670以及A450/A670为变量,可用于区分不同橄榄油和其他食用油。结论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不同食用油中色素的检测结果可以对食用油进行分类,并且A450、A670和A450/A670可以作为区分橄榄油与其他食用油的标记。  相似文献   

18.
沙棘油功效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沙棘油根据来源不同分为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β-类胡萝卜素和甾醇类物质。研究表明,沙棘油具有丰富的药理功能,对心脑血管和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滋润皮肤、促进皮肤组织再生和上皮组织愈合、改善皮肤衰老现象的作用,缓解干眼症和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除此以外,沙棘油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功能。通过对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功效成分、药理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沙棘油功能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假酸浆籽油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国家标准分析测定了假酸浆籽油的理化指标,采用GC法分析了假酸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假酸浆籽油含亚油酸73.66%、油酸12.06%、α-亚麻酸2.01%、硬脂酸9.05%、棕榈酸3.15%。假酸浆籽是富含亚油酸的一种新油源。  相似文献   

20.
以市售不同种类酒(白酒、露酒、配制酒、果酒(配制型)、黄酒)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酒样中的13种有机酸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有机酸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为0.10~3.67 mg/L,定量限(LOQ)为0.31~5.05 mg/L,加标回收率为87.39%~105.24%,保留时间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3%~0.46%,峰面积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3%~1.50%。该方法测定不同酒样中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差异明显,乳酸主要存在于黄酒,己酸主要存在于浓香型及其衍生香型白酒,葡萄糖酸和柠檬酸主要存在于果酒及部分露酒。CA和OPLS-DA可有效将不同种类酒样归为4类:白酒、配制酒;黄酒;露酒;果酒(配制型)。PCA结果表明,影响黄酒分布的特征有机酸为乳酸和丁二酸,浓香型及其衍生香型白酒为丁酸、己酸和戊酸,果酒(配制型)为柠檬酸、葡萄糖酸和苹果酸,部分露酒为甲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