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大米粉蛋白质含量、米粉断条率、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液添加量、磨粉粒度、加水量、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对发酵型半干米粉品质的影响,确定发酵型半干米粉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5 ℃、发酵时间18 h、菌液添加量4%、粒度120目、加水量60%、糊化温度95 ℃、糊化时间4 min。在此条件下,发酵大米粉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6.37%,发酵型半干米粉断条率为4.94%,感官评分为86.43。大米发酵后基本成分发生改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淀粉含量增加。糊化特性和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大米发酵后最低粘度、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说明发酵处理有利于大米粉的糊化,并能延缓米粉制品的老化。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米制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的灵敏度与检出率,以及优化样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出效果,以添加不同转基因含量的米制品(米粉干)为模拟转基因样品,对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包括样品颗粒细度、DNA提取过程中样品在CTAB裂解缓冲液中温育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样品颗粒细度>100目、CTAB温育时间达到8h条件下,样品DNA提取及荧光PCR检测结果最好;在最优化的条件组合下,样品转基因成分的检出限可达到0.001%转基因含量,是通常认为的荧光PCR检出限0.01%的10倍。   相似文献   

3.
简述色米中含有的生理活性成分,介绍速调色米粉、色米片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半干米粉的浸泡工艺和糊化工艺。方法:分析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糊化温度、糊化时间、水添加量对半干米粉吐浆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优化浸泡工艺和糊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2 h,糊化温度90℃,糊化时间8 min,水添加量7 0%,在最佳工艺下制得的半干米粉具有较好的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结论:通过优化半干米粉的浸泡工艺和糊化工艺可提升半干米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糊化特性分析不同种类及添加量的改良剂对发酵黏性米制品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向其添加β-淀粉酶、大豆多糖、海藻糖、黄原胶和瓜尔豆胶,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sity analyzer,RVA)研究不同改良剂对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感官评价分析黏性米制品的品质。结果 抗老化效果最好的是β-淀粉酶组,且只有β-淀粉酶组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衰减值均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余组均呈上升趋势。黏性最高的是大豆多糖组,衰减值最高的是黄原胶组。黏性米制品感官特性最好的是亲水胶体组,其内部结构致密、黏弹性增强; β-淀粉酶和大豆多糖组的内部较松散、黏性增大、弹性减小;海藻糖对于产品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小,添加过量口感下降明显。结论 上述改良剂从不同角度改善了发酵米制品品质,经研究发现米粉的糊化特性与感官特性间存在密切关联,这为发酵糯米食品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直条米粉生产线的老化时效不连续、搓散、复蒸、干燥等关键工序,进行了连续机械化研究,以提高直条米粉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卫生安全,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用配米加工的鲜湿米粉的品质,以珍桂矮与株两优39两者混合所得的配米为原料,以鲜湿米粉品质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大米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磨浆粒度、蒸粉时间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配米加工鲜湿米粉最佳工艺条件,即大米浸泡温度为20 ℃,浸泡时间为3 h,磨浆粒度为100目,蒸粉时间为100 s,在此条件下鲜湿米粉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5.36。  相似文献   

8.
全面阐述了米粉干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适用于米粉干生产厂家及检测部门.米粉干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日益扩大,而目前还没有米粉干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急需对米粉干的质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其质量标准主要从3个方面来确立,即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品种和粒度米粉对米蛋糕品质的影响,选取粳米、籼米、糯米三个品种,分别制备80、100、120、140目的米粉。通过测定不同品种和粒度米粉的糊化特性、米蛋糕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等,采用定性方法分析得出不同品种和粒度米粉对米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目数的增加,米粉小颗粒受到的机械损伤增大,水分迅速蒸发,米粉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小;小颗粒粉体更容易吸水膨胀,糊化温度逐渐减小。而衰减值和回生值逐渐增大,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米粉目数的增加,米蛋糕的咀嚼性逐渐减小,而硬度和弹性逐渐增大,内聚性和感官评分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品种米粉的糊化特性、老化特性以及蛋糕品质等均存在差异,米粉粒度对蛋糕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过筛目数为120目时,蛋糕的感官得分达到最高。当米粉过筛目数在140目粒径较小时,质地过于松软,食用时咀嚼性差,口感欠佳,蛋糕品质下降。相比于糯米粉而言,粳米粉和籼米粉更适宜制作蛋糕,由粳米粉为原料制作的蛋糕品质更好。综上所述,过筛目数为120目的粳米粉更适合制作蛋糕。  相似文献   

10.
黄酒是我国的国酒,原料的品质决定了黄酒的品质。该文对黄酒酿造用米的专用化、黄酒的制作工艺和黄酒品质评价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大米原料与黄酒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阐述了黄酒专用米对稻米加工业和黄酒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并对黄酒专用米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压榨型鲜湿米粉条为研究对象,根据国标GB/T 16861-1997筛选米粉条感官评价指标,以二元对比决定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根据权重进行指标分值分配,再结合定量描述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法确定指标分级与分级具体描述,最后统一各构成因子形成其感官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中,一级指标有气味、外观结构、质地特性、食味,其中外观结构含有二级指标颜色、光泽、结构完整性、均匀度,质地特性含有二级指标黏性、软硬度、筋道感;各项指标分别设置3~4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其具体特性描述、分值分配也不尽相同。与前人研究所建米粉条感官评价体系相比,该方法评价指标全面、分值分配合理、指标分级及分级具体描述详细清晰;且米粉条感官评分与大米粉糊化特性、米粉条质构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感官评价方法可通过仪器量化指标进行良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13.
以米粉丝的品质综合评价值为指标,研究了大米水磨粉粒径、干磨粉粒径、水磨粉与干磨粉不同搭配比例以及混合大米粉含水量各单因素对米粉丝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其搭配条件。结果表明:大米水磨粉粒径、干磨粉粒径以及大米水磨粉与干磨粉配比显著影响米粉丝的品质,大米水磨粉和干磨粉搭配的最佳条件为:水磨粉160~149μm、干磨粉150~139μm,二者混合配比6∶4,混合大米粉含水量41%,在此条件下生产的米粉丝断条率为2.10%,蒸煮损失率为5.03%,品质综合评价值为97.55,其综合品质评价值虽然较单独采用水磨粉生产有所降低,但较单独采用干磨粉生产显著提高。由此表明水磨结合干磨制粉是生产米粉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粳米米线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粳米为原料试制作米线,先将粳米在100 ℃高温烘烤2 h,室温浸泡2 h后研磨成粉,经80目过筛制作粳米米线.试验结果表明:粳米米线制作的条件为玉米淀粉添加量21%,水分含量55%,谷朊粉添加量3%,蒸时间6 min.将制成的粳米米线与市售籼米米线通过评分检验法进行鉴评,二者在5%水平内无显著性差异.将粳米进行100℃高温烘烤相当于粳米陈化,生产中方可利用陈化了的粳米作为原料来生产米线,以提高粳米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压榨型鲜湿米粉条实验室制作方法为研究对象,分别筛选出制作工艺中浸泡、制粉、老化三个阶段的最佳条件,以完善压榨型鲜湿米粉条实验室制作方法。其中浸泡阶段,根据大米颗粒浸泡后硬度的变化筛选出最适浸泡时间,为8~10 h;制粉阶段,根据米粉条感官品质的变化筛选出加入米粉机的最佳水温为70 ℃;老化阶段,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米粉条老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老化条件为:温度15 ℃、时间6 h、相对湿度≥80%,此条件下米粉条感官评分实际值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小,三个米粉条样品感官评分实际值分别可达79.63分、79.50分、80.19分。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头子”对米粉品质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头子”的性质及添加量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子”的水合特性和糊化粘度随浸泡时间增大;鲜湿米粉随“头子”添加量的增加,吸水性先增大后减小,硬度、咀嚼性先增加后降低,最佳添加量为10%。“头子”-发酵籼米粉的流变特性表明添加“头子”可以改善“头子”-发酵籼米粉体系的粘弹性;鲜湿米粉的电镜结果表明添加“头子”使鲜湿米粉孔洞增多变大。“头子”对鲜湿米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微观结构来改善鲜湿米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可得然胶对米粉加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3?款可得然胶(CG-E、CG-01、CG-02,添加量为0%~1.0%,均为质量分数,下同)添加到米粉中,分别通过检测糊化性质、质构特性和蒸煮特性分析样品品质的变化;优化得到最适添加方案后,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探究可得然胶对米粉老化及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可得然胶添加量为0.2%时,可得然胶会加剧米粉在加工和蒸煮过程中的吸水膨胀,从而降低米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增大米粉凝胶的空隙;但当添加量在0.4%~0.6%范围内时,可得然胶能在不影响大米粉短期老化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米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改善其蒸煮特性,同时延缓米粉的长期老化,并使凝胶网络更加致密。本研究为可得然胶在米粉乃至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21种籼米进行了品质测定,并对其制备的鲜米粉进行感官评价,通过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确定主要评价指标,为鲜米粉生产过程中专用大米原料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米品质特性的部分指标对鲜米粉的感官特性有显著(P<0.05)的影响,其中灰分与口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淀粉含量与除气味外的其他感官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直链淀粉含量与组织形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考虑实际生产中的可操作性并结合品种的聚类分析,选择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作为大米品种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当大米蛋白质质量分数在6.0%~7.0%、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在21.0%~25.0%时,加工的鲜米粉柔软顺滑、口感较好,鲜米粉生产过程中可据此筛选大米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压榨型鲜湿米粉用早籼稻的品质范围,保证米粉品质稳定性,本实验以我国早籼稻湖北省和江西省两个主产区生产的40 种早籼稻谷品种为原料,以压榨型鲜湿米粉为最终产品,采用描述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早籼稻理化特性、糊化特性以及米粉的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15 项早籼稻品质指标中,大部分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10%,垩白度变异系数最高,达75.9%。相关性分析表明稻谷粒长、垩白粒率、峰值时间与米粉感官评分均呈显著相关性,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与米粉感官评分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回生值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最大,达0.579;相对于理化指标,糊化特征参数能更客观反映出米粉的食用品质。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早籼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总方差76.264%的贡献率来自前4 个公因子,其中2 个公因子得分与米粉感官评分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9、-0.332。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这2 个公因子代表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方程:Y米粉感官评分=51.876+0.494x直链淀粉质量分数+0.008x回生值(R2=0.423),筛选出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和回生值是影响米粉品质的敏感性指标;基于聚类分析得到适宜加工压榨型鲜湿米粉的早籼稻敏感品质指标阈值区间为直链淀粉质量分数22.24%~26.86%、回生值1 526.5~2 036.7 cP。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可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 SSPS)对鲜湿米粉表面黏性的影响,将SSPS添加到3种发酵籼米粉(金优、翔祥、余赤,添加量为0%、1.2%、2.4%)中,对SSPS-发酵籼米粉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及所制鲜湿米粉的表面黏性、淀粉溶出量与微观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SSPS添加量的增加,发酵籼米粉的水溶性指数提高,吸水性指数和糊化黏度降低;提升了发酵籼米粉中金优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翔祥和余赤则反之。进一步分析得到,鲜湿米粉的表面黏性和淀粉溶出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金优、翔祥、余赤鲜湿米粉的表面黏性分别从90.13、15.37、12.66 g·sec降至52.50、12.88、10.29 g·sec。显微结构观察到添加SSPS后,鲜湿米粉表面更光滑且内部结构更均匀。因此,SSPS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黏性改良剂应用于鲜湿米粉的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