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分析纺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方法措施和表现形式,详述了创新型纺织企业文化构建的障碍和措施,以提高纺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纺织服装企业文化营销的涵义和特点,深入探讨了纺织服装企业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功能及作用,提出了服务于营销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定宁 《江苏纺织》2005,(1):17-17
2004年12月23日,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文化年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暨省纺织政研会年会在常熟市波司登工业园区召开。会上对江苏首次推出的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十大知名企业、服装企业十大文化品牌进行表彰,并颁发奖牌和证书。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在会上作了题为“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2004首届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文化年”活动自4月份在全省纺织服装行业开展以来.得到各纺织服装企业的关心和支持.不少企业积极参与,认真总结本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江苏纺织》已刊登部分申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做工作的材料.本期继续刊登部分申报企业的节选材料,旨在交流近年来纺织服装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展示行业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实践成果.共同探索面向未来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途径。我们希望通过“2004首届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文化年”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推动先连企业文化在全省纺织服装行业的普及和提高,引领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全面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江苏纺织服装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悦达纺织从组建到投产,至今不过3年,但从筹建之日起就十分重视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由于悦达集团是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形成丰厚底蕴的悦达企业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了悦达纺织文化的母文化。然而,作为不同行业、全新企业,建立一种与母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种相对独特的卓越文化成为悦达纺织的必然诉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悦达纺织从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差别化、规模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这样的高起点、高目标,决定了悦达纺织文化必然要在母文化的基础上求变求新求异。悦达纺织文化的核心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变。用悦达集团董…  相似文献   

6.
朱如华 《江苏纺织》2006,(1A):42-43,45
悦达纺织从组建到投产,至今不过3年,但从筹建之日起就十分重视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由于悦达集团是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形成丰厚底蕴的悦达企业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了悦达纺织文化的母文化。  相似文献   

7.
他们集中体现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创新水平,为企业设计创新、品牌培育、人才培训和设计成果转化起到了引领作用为持续提高纺织服装产业创意设计水平,促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于2016年开展了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的创建工作。2019年11月19日,第四批试点园区(平台)予以公示,自此共计46个园区(平台)先后成功创建,在聚集国内外设计资源、提升行业创意设计水平、有效服务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当前发展的热点领域,纺织文化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纺织文化传承方面,需要保护传统的手工纺织技艺和传统纺织工艺,传承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结合现代设计和科技手段,开发出符合当代需求的纺织产品和体验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对此,文章探究纺织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分析其在吸引游客、增加旅游产品差异性中的重要性;研究纺织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探索如何保护和发展纺织文化遗产,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纺织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策略和建议,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纺织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对此,纺织企业应当积极的传承优秀管理模式并创新管理观念,直面迎接挑战,将其挑战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就纺织企业管理模式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纺织企业的管理现状,明确其管理存在的缺陷问题,旨在制定出更为合理化的管理方案,促进纺织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祥 《江苏纺织》2005,(12):10-10
11月30日至12月1日,江苏省纺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年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近百名来自省辖市纺织政研会、县(市)纺织政研会及纺织企业政研会(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卢建平 《纺织器材》2012,39(4):48-55,65
通过专题检索美国和中国专利文献,了解前人对假捻技术的探索和贡献,在技术结构和纺纱效应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在了解以往与当前假捻技术专利状况的基础上,为新时期假捻技术的扩展应用和创新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赵培  黄建明  倪远 《纺织器材》2012,39(6):41-44
假捻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刚刚起步,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反常现象,导致了业界的疑虑,由此提出了若干问题,比照类似的集聚纺纱技术的几个发展特征和例子,在尝试解答中又提出另一些见解,为着顺应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行业规划的完成,相关问题有待业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提高棉纤维的成纱性能,利用自主研发的假捻装置,在加装假捻装置的环锭细纱机上分别控制装置的速度、位置和纺纱方式,纺制了28.1 tex 棉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假捻器在纺纱过程中的最优转速为300 r/min,速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纱线的强力和毛羽;假捻点与前罗拉钳口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夹角的正切值为0.7 时成纱效果最佳,假捻器的位置可改变纱路进而影响加捻三角区的大小和状态,纺纱过程中优选假捻器的合适位置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假捻器与斜位纺结合使用,改善了单一假捻纺纱情况下的纱线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传统环锭单纱残余扭矩的问题,提出在现有环锭细纱机导纱钩与前罗拉之间加装新型假捻器的设想,设计的假捻纺纱技术既能提高环锭纺的产能,又能减少断头;改进后的环锭纺纱机可纺出低捻、高强、残余扭矩小、手感独特(柔、顺)、织物歪斜小等特性的新型纱线;说明该假捻纺纱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纺纱成纱形式,在技术改造、纱线成纱指标、后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转杯纺成纱质量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阐述了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对转杯纺中纤维分离度与分梳质量、缠绕纤维与捻度传递长度以及假捻力矩、假捻捻度、回转纱条张力、剥离点纱条张力与成纱断头关系等进行理论研究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证明理论研究结果与实践基本相符。指出:转杯纺工艺理论对提高成纱质量、降低断头、稳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中,须掌握影响成纱质量与成纱断头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环锭细纱机存在的产量低、加捻三角区中纤维受力不均、形成飞花与纱线毛羽等问题,介绍了新型纺纱技术和新型环锭纺纱技术的现状,说明新型纺纱技术应向高速、高智能、高自动化、大卷装、扩大原料使用范围、纱线加捻与卷绕分开、尽可能减小加捻三角区、改善纱线结构、减少毛羽的方向发展,提出各种纺纱技术将并存发展,紧密纺纱技术是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并捻张力、并捻捻度对Coolmax/棉并捻复合纱强伸性能、毛细芯吸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olmax长丝与棉纱不同并捻张力搭配对复合纱强伸性能有显著影响,复合纱断裂强度、毛细管芯吸高度都有临界捻度。优选出DTY8.33tex/34f Coolmax长丝与JC9.7tex棉纱并捻复合纱线的并捻工艺为:Coolmax长丝并捻张力10eN,棉纱并捻张力20eN,S向并捻,复合纱线捻度为60捻/10cm。  相似文献   

18.
测试短纤维单纱捻度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直接退捻法、1次退捻加捻法和2次退捻加捻法,但这3种方法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在同一标准大气环境下使用同一台仪器、同一种纱线分别用直接退捻法、1次退捻加捻法和2次退捻加捻法测试短纤维单纱的捻度,通过试验过程及数据结果的分析来比较这3种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陶肖明  郭滢  冯杰  徐宾刚  华涛 《纺织学报》2013,34(6):120-125
本文主要回顾了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通过讨论其纺纱三角区的特点,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纺纱区捻度和张力分布的观察分析,系统地介绍了低扭矩纱的成纱原理。此外,结合示踪纤维技术,利用纱线结构连续测量分析系统对低扭矩环锭单纱和传统环锭单纱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低扭矩纱独特的结构特点,如非同轴异形螺旋线结构,纤维片段局部反转现象等。这些特点解释了低扭矩纱及其织物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原因。同时,通过多个生产厂家提供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几代低扭矩环锭纱与传统环锭纱及其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低扭矩环锭纱具有低捻高强、低残余扭矩和毛羽少等特点,其针织物经多次水洗后歪斜变形小和手感好,机织物具有较好的撕裂强力,断裂强力和耐磨擦性。最新一代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显著地改善了高支纯棉纱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20.
赛洛纺加捻过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赛洛纺的加捻过程,获得了交汇区中的单纱捻度和交汇角的理论计算公式,利用这两个公式解释了一些主要纺纱工艺参数对纺纱过程和成纱性能的影响的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