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控系统DO、HRT和p H,成功实现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法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并探讨各参数对系统亚硝态氮积累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亚硝态氮累积率随着DO和HRT的增加而降低,随p H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峰值出现在p H=7,系统实现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最佳参数为p H=7,DO=2.5 mg/L,HRT=4 h,且在最优参数条件下能稳定维持亚硝态氮累积率为78%,同时保证氨氮的去除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SBR中对自养环境下短程硝化过程动力学和维持初始DO质量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有机物对短程硝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养环境下,短程硝化过程动力学可以用Monod模型表示,NH4+-N对污泥的最大比氧化速率vmax为13.05mg·g1·h-1,NH4+-N半饱和常数Ks为21.98 mg·L-1.DO充足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物对短程硝化作用影响不大,系统中主要反应为短程硝化;高浓度有机环境下,氨氮降解速率略有下降,亚硝氮积累率降幅较大,TN有损失,系统中除了短程硝化外,还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动力学参数vmax随着有机物浓度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在C/N体积比为0.6左右时,vmax达到最大值58.72 mg·g-1·h-1.  相似文献   

3.
移动床生物膜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系统,分析单个代表性周期内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并研究C/N比对实际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控制在2.5mg·L-1左右时,反应器内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投加淀粉调整C/N比,系统能取得良好的脱氮效果,氨氮的去除率均在93%以上,随着C/N比的增加,TN的去除率也逐渐的增大,当C/N为10时,TN最高去除率能达到80.81%,但当C/N增大到12时,TN的去除率不再增大,只是稳定在75%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经过臭氧氧化消毒→机械过滤→生物过滤的养鱼废水为原水,研究了生物活性炭对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亚硝态氮和COD深度处理的效果,并与活性炭吸附处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滤速14m·h-1、进水水温23.3~30.3℃、pH为7.35~8.06、溶解氧质量浓度为6.0~8.1 mg·L-1、氨氮质量浓度0.204~0.984mg·L-1、亚硝态氮质量浓度0.090~1.003 mg·L-1、COD为13.44~26.80mg·L-1的条件下,生物活性炭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5.5%、90.1%和43.8%.经生物活性炭处理后,出水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均达到了花鳗养殖对水质的要求,达标率分别为100%和97.6%,可以循环回用;在滤速14m·h-1,低进水氨氮、亚硝态氮浓度下,活性炭吸附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几乎没有去除作用,但对COD的吸附去除率高达52.3%.  相似文献   

5.
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短程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现象及机理,研究表明,反应器内存在较好的短程硝化效果。考察了DO、Ph、C/N等对有机物和氨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8.5,温度为25℃,DO为0.75 mg/L的条件下,短程效果最好,亚硝态氮的积累稳定在90%左右,氨氮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但总氮去除率仅有50%,其原因是碳源不足。  相似文献   

6.
高氮垃圾渗滤液SBBR生物脱氮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实际垃圾渗滤液,在DO质量浓度分别为0.45mg·L-1和1.19mg·L-1的条件下,研究了系统的有机物、氨氛和总氮的去除特性以及游离氨(FA)、DO对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类型的影响.经过250d试验研究表明,SBBR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同步去除渗滤液内高浓度有机物和高浓度氨氮.在初始COD为122~2 385 mg·L-1的情况下,出水COD为23~390 mg·L-1,具有平均86.8%的去除率,有机物最大去除速率为20.44 kgCOD·m-2载体·d-1.在初始NH4+-N质量浓度为40~396.5 mg·L-1的情况下,出水NH4+-N质量浓度为0~41.2 mg·L-1,最大硝化速率为2.87 kgN·-2载体·d-1,SBBR系统内发生了明显的SND现象,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8%(p(DO)=0.45 mg·L-1)和30%(p(DO)=1.19 mg·L-1)左右.当FA质量浓度在1.5~1 1.6 mg·L-1范围内时,系统中共存有硝酸型SND和亚硝酸性SND;当FA从18.6 mg·L-1增加到56 mg·L-1,系统中形成稳定的亚硝酸SND.FA是影响系统SND类型的主要因素,DO可促进亚硝酸性SND向硝酸型SND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35℃pH值7.0左右,HRT为30 h的厌氧反应器中,研究了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耦合作用.进水氨氮为70~120 mg/L左右,COD为800~1200 mg/L左右条件下,将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人工配水按厌氧进水配比引入反应器中,氨氮、亚硝态氮进水浓度分别为75.43 mg/L、99.87 mg/L时,总氮负荷为233.82 mg/(L·d),考察不同进水配比R(0~100%)对厌氧反应器的脱氮除碳效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配比为75%条件下,系统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达55.71%、63.65%,TN去除率最高达64.56%,COD去除率达80%左右.结果表明,适当的进水配比,不仅可以达到稀释厌氧进水的作用,还可以促使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协同脱氮除碳效果.  相似文献   

8.
碳源类型和温度对BAF脱氮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某钢铁厂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BAF)系统的挂膜,不同碳源类型和温度对该系统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含有硝化菌与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菌液进行挂膜,16d基本完成挂膜,氨氮、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2%和92.2%。不同碳源类型对系统的脱氮性能影响存在差异,以葡萄糖和乙醇作为碳源时效果最佳,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均超过85%,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是93.4%、95.6%。乙酸钠为碳源时亚硝态氮的质量浓度积累最高达5.79mg/L,采用其它碳源时亚硝态氮几乎没有积累;当不投加外部碳源时,通过内源呼吸代谢作用进行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差,总无机氮的去除率仅有20.4%。随着温度的上升,硝化和反硝化效果逐渐升高,其中硝化的最适温度是在27.3℃左右,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1.1%,好氧反硝化过程对温度的耐受性比较好,在17.5~33.1℃时,平均去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9.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脱氮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寻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脱氮的机理,采用人工试验土柱模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通过监测不同高度出水中的氨氮、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得到了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试验土柱中填料层0~1 200mm段氨氮的去除率很高,约占总去除率95%,深度越浅氨氮降解效率越高,深度越大氨氮降解效率越低;填料层中900mm处,硝态氮达到最大值14.08~15.06mg·L-1,在兼氧段(900~1 200mm)和厌氧段(1200~1 500 mm)硝态氮浓度下降仅10%左右;出水总氮浓度16.50~21.85 mg·L-1,去除率为28.35%~29.78%.  相似文献   

10.
杨世东  廖路花 《硅酸盐通报》2016,35(8):2647-2653
进水稀释配比R为75%的条件下,研究了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耦合作用.进水氨氮为(140±5) mg/L,COD为(900 +5) mg/L,通过改变厌氧反应器中亚硝酸盐氮与氨氮的质量浓度比(化学计量比),以考察不同亚硝态氮浓度对厌氧段总氮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化学计量比为1.6的条件下,TN去除率高达73.58%,COD去除率为81.61%.结果表明,合适的化学计量比,可以强化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协同作用,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碳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