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建东 《新疆石油科技》2005,15(3):44-44,56
介绍了油田集输系统管道腐蚀问题,并提出了2种解决技术,现场应用后效果明显,且该技术在其他油田油气集输中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庆外围油田属于高寒地区的低渗透油田.近年采,为了降低地面建设投资,主要采用树状电加热集输工艺,但是随着工艺的推广,耗电量猛增,节能降耗成为一大难题.为了进一步优化集输工艺,降低能耗,开展了高寒地区不加热集输现场试验.试验主要采用单管通球加电加热保驾流程,在敖古拉油田开展了现场试验.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了高寒地区单管不加热集输工艺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在合理安排通球周期的情况下,单管不加热集输工艺可以应用于高寒地区较高产量的油井和区块,为今后油田集输工艺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外围油田集输系统采用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受到单井产量低、气油比低、井口出液温度低、集输半径大及原油凝固点高等因素影响,集输系统生产能耗一直偏高。针对这种状况,经过几年的现场试验,摸索经验,逐步形成了适合外围油田集输运行的技术界限,为环状集油工艺低温运行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海安油田为高含蜡、高凝点原油。为解决原油集输问题,进行了原油析蜡试验、比热容试验、黏度试验和破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结合集输工艺论证,确定海安油田采用热输工艺进行管线输送原油,解决了海安油田高凝油集输问题。  相似文献   

5.
魏强  王琪  秦跃平  张阿军 《焊管》2013,36(4):27-29
针对目前油田地面集输管线采用无缝管单根焊接方式造成的焊口多、空气污染严重、劳动强度高等问题,使用连续管线管替代无缝管进行地面集输管线项目试验。介绍了试验用连续管线管的拉伸性能,以及试验现场布管、焊接、焊后水压试验、防腐层补伤等工艺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与无缝管相比,连续管线管用作地面集输管线具有施工效率高、安全性及质量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在寒区油田对高凝原油采出液实行低温集输处理,是国内外油田节能降耗技术领域里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大庆油田近年来在寒区高凝原油采出液低温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试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给出了适于大庆特高含水主力油田一喇萨杏油田已建联合站系统的采出液低温集输处理工艺、技术界限与配套措施,针对目前油田生产应用的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一工艺技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程建文 《青海石油》2005,23(1):63-65
针对青海油田目前主力油田含水较高,油田能耗较高,地面建设投资大等问题;通过对青海油田与长庆油田油气集输工艺的比较,回答了能否在青海油田利用定期清管技术,实现井口不掺水直接集输的集油工艺;目的是找到更加适合青海油田油气集输工艺,实现油田节能降耗,为高效开发青海油田服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庆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原油集输物性差、油井产量低、单位产能建设投资高和集输能耗大的特点,开展了单管掺常温水集油工艺参数确定的现场试验。试验研究了采用单管环形掺水简化集油工艺,在不同的掺水温度条件下,回油进站温度分别为47℃、42℃、40℃时,各集油环集输参数的特点,总结了不同掺水温度条件下,各参数边界条件和各工况稳定运行周期及能耗规律,为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低能耗油气集输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庆萨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随着采油站采油井数量的逐年增加,集输系统的总能耗也增加。文中介绍了大庆第二采油厂针对高含水井的现状.采取了单管不加热集油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为高含水井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华北部分油田所产原油多具有高凝固点、高黏度、高含蜡性质,存在集输能耗高、工艺复杂等问题。为了节能降耗,简化流程,对站外集输系统实施优化改造。利用现场试验和软件模拟等手段,针对不同区块开展不加热集油边界条件和环状掺水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油井串接、井口电加热、隔热保温油管、油气混输降压等辅助技术,优化了站外油气集输工艺,降低了生产能耗,可为相似的油田地面站外集油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原油集输处理技术进展及攻关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承毅 《石油规划设计》2003,14(1):28-33,38
介绍了九五期间及近年来大庆油田原油集输处理系统在降低老油田调整改造工程投资与节能降耗;完善三次采油采出液处理工艺;简化外围油田集输工艺以及技术科研攻关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并根据当前油田开发生产形势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原油集输处理技术领域今后的主要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注采合一集输工艺工程投资、能耗、运行管理等特点的分析,说明集输工艺对稠油油田集输系统生产成本的影响。介绍了注采合一集输工艺在河南稠油油田的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了该工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港南部油田经过20多年的开发,随着综合含水率的大幅度上升,一直沿用的双管掺水集油流程的适应性越来越差。针对原油集输系统运行能耗高、设施腐蚀严重、存在安全环保隐患等问题,大港油田自2004年开始进行了原油流变性分析与试验、集输管材的选择试验、油井远程自动计量技术试验等集油工艺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阐述了大港南部油田集油工艺优化过程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参数范围,为今后开展集输工艺优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老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开采期,油井产液量、含水率大幅度增加,油井出油温度不断升高,由于降粘剂、防蜡剂的采用,防腐保温技术的进步,集输温度普遍提高。为了降低原油集输过程中的能耗,结合大庆油田南一区原油物性,地理条件和生产现状,开展了掺低温水原油集输工艺试验,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着重介绍该区原油掺水保温流程概况,掺水温度的优选,掺低温水工艺取得的试验成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边远小断块油田单井回压高、低产、低能、低含水油井在常规工艺技术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了油气混输泵降压集输新思路;通过在胡状油田现场试验过程中选泵、运行、节能、压力变化等研究,证明了油气混输泵集输技术在边远小断块油田应用是可行的,并且经济效益明显,适宜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调研,研究了整装低产低渗油田、整装沙漠油田及边远、散、小、低产、低渗油田和整装中低产气田的地面集输主体工艺优化技术、油田注水工艺优化技术和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工艺优化技术等。通过分析论证,对不同类型的油气田地面建设工艺提出了优化建议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阿尔善油田地处高寒地区,寒冷的气候、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油田的开发建设造成了很大困难。经6个方案对比,阿尔善油田采用了水力活塞泵采油集输工艺流程,在技术突破了以往的常规并做了不少改进。经实践证明,该流程先进可靠,能适应高寒地区油田全天侯的生产需要。本文给出了油田设计的基础数据,介绍了水力活塞泵采油集输工艺的流程,最后详细介绍了该流程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老油区油田能耗高,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行集输回压分析研究,阐述了常温集输工艺技术应用的条件,介绍了华东分公司采油厂常温集榆工艺技术在苏北油田矿场试验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周恒 《石化技术》2015,(2):48-49
调研沈阳油田高凝油的生产特点、开发初期和现有集输处理工艺技术、现场实际集输处理状况,总结了油田开发中后期集输处理工艺调整改造内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高凝油开发中后期地面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中原边际小断块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几种油气集输工艺配套技术的成功应用,并从节能降耗、工艺合理匹配、提高系统效率等方面阐述了其他适于边际小断块油田油气集输工艺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