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植物乳杆菌MA2的体外和体内降胆固醇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的胆固醇的初始浓度对植物乳杆菌MA2的胆固醇去除率影响显著,当胆固醇的终质量浓度为30mg/dL,不添加胆盐的条件下,菌株MA2的胆固醇去除率达到(55±4.5)%。死菌体和休眠菌体也可去除培养基中的胆固醇,且菌体细胞浓度的影响显著。添加胆盐对菌株MA2的胆固醇去除率影响显著。体外实验表明植物乳杆菌MA2通过吸附胆固醇,进而将胆固醇吸入菌体细胞中来降低培养基中的胆固醇。MA2菌株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表明其作为降血脂的益生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Kefir源植物乳杆菌MA2的牛乳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对Kefir源植物乳杆菌MA2的牛乳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4℃、21d的冷藏期间内,相比较于普通酸奶,添加了植物乳杆菌MA2的益生菌酸奶的后酸化程度显著降低;且MA2菌株提高了酸奶的黏度,降低了储存期间酸乳的乳清析出率;另外,感官评价结果显示,MA2菌株发酵的酸奶口感更加细腻、绵滑、黏稠、均匀,香气更加浓郁;基于前期试验证明MA2菌株还具有降胆固醇、调节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因此其具有良好的乳制品益生菌发酵剂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酸菜来源植物乳杆菌S4-5的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胆盐添加量、胆固醇添加量、培养基初始pH值及培养时间对植物乳杆菌S4-5降胆固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胆盐质量浓度为1.0mg/mL和胆固醇质量浓度为175.7mg/L时,植物乳杆菌S4-5有最高的胆固醇移除率,分别为67.7%和62.2%;植物乳杆菌S4-5在培养基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对胆固醇的移除率均在71.3%~77.2%之间;培养时间对植物乳杆菌S4-5的降胆固醇作用有显著性影响(P<0.01),在培养2h(延滞期结束)、14h(指数期结束)、24h和48h后植物乳杆菌S4-5对胆固醇的移除率分别为4.8%、66.7%、75.3%和84.0%。  相似文献   

4.
植物乳杆菌MA2对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西藏Kefir蹶植物乳杆菌MA2体内降胆固醇的功效.饲喂大鼠高胆固醇饲料的同时,灌胃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A2活菌制剂(1011 cells/dper rat).实验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MA2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的水平,但是对高密度胆固醇(HDL-C)的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另外,该制剂还显著降低了肝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却明显提高了粪便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研究证明了植物乳杆菌MA2具有降血脂的益生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传统食品中筛选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菌株,并鉴定。方法:以碳酸钙-MRS培养基从传统食品中筛选乳酸菌。应用改良的降胆固醇筛选培养基,筛选具有较高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结合菌落形态学、过氧化氢酶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和糖发酵试验鉴定菌株。结果: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出两株乳酸菌Lp T1和Lp T2,其胆固醇降解率分别达到49.11%和50.03%,经鉴定均为植物乳杆菌。结论:筛选的植物乳杆菌具有较高的胆固醇降解率,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一株分离自内蒙古奶豆腐中的植物乳杆菌C8进行了酸和胆汁盐耐受实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以及体外胆固醇降解实验,并分析了其降胆固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8能够耐受pH 3和高浓度胆盐(30g/L)环境;对所选10种抗生素均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该菌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活性,产生的游离胆酸的量与胆固醇移除能力呈正相关,且以在甘氨胆酸钠存在条件下最佳(5.39mmol/L).植物乳杆菌c8降胆固醇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菌体细胞的表面吸附作用和胆固醇与胆盐的共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分离Kefir中的植物乳杆菌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在含胆盐的培养基中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能力,24h后培养基中的胆固醇可降低60%(0.18g/L);该菌体外降胆固醇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其产生的胆盐水解酶水解胆盐变为游离态的胆酸,与胆固醇形成复合物,在酸性pH值条件下发生共沉淀。同时,也发现该菌产生的胆盐水解酶对反应底物(各种胆盐)的特异性不同,以脱氧牛磺胆酸最佳。  相似文献   

8.
从东北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乳酸菌,经形态学鉴定、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和API鉴定为嗜热链球菌,命名为ST-111,对其进行生理特性及耐酸、耐盐试验的初步研究,该嗜热链球菌在pH 4以下几乎不生长,最适生长pH为7~10,最适盐浓度为0%~3%;在MRS液体培养基中菌株生长较快,2 h即达到对数期,12 h达到稳定期时OD600可以达到4.5左右;该菌株产酸能力较强,培养24 h后发酵液pH可降到3.6以下;耐胆盐试验和胆固醇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胆盐耐受力和较高的胆固醇移除率,在0.1%胆盐条件下生长良好,在0.1%的胆盐条件下的胆固醇移除率为42.3%。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高效发挥乳酸菌的降胆固醇益生机制,提高降胆固醇能力,对3株具有降胆固醇乳酸菌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根据菌体密度选择菌株合适的碳源和氮源:选择葡萄糖作为植物乳杆菌117-1和鼠李糖乳杆菌118-1增菌培养基碳源;选择蔗糖作为粪肠球菌M53-2增菌培养基的碳源。选择酵母提取物作为植物乳杆菌117-1、鼠李糖乳杆菌118-1的氮源;选择蛋白胨作为粪肠球菌M53-2的氮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3株菌的最适培养温度均为37℃。植物乳杆菌117-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 H6.4、接种量4%,鼠李糖乳杆菌118-1为p H6.4、接种量5%,粪肠球菌M53-2为p H6.2、接种量4%。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1:5(w:v)作为3株菌株与保护剂的比例,菌液添加量为3 mL。在菌制剂降胆固醇能力测试中,3株菌株菌制剂的胆固醇去除率差异显著且较之前相比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天祝、那曲、若尔盖、玉树、红原和玛曲采集的202份牦牛酸奶样品中,筛选出具有高降胆固醇特性的优良菌株。方法:选择MRS、M17和SL培养基(MRS培养基是培养乳酸菌的基础培养基,M17培养基和SL培养基均为分离乳酸菌的培养基,其中SL培养基为分离嗜酸性乳酸菌的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过氧化氢筛选阴性菌。根据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胆固醇,筛选具有降解脂溶性胆固醇能力的菌株,水溶性胆固醇法复筛验证菌株降解能力,16SrDNA分子生物学法鉴定其种属。结果:分离纯化后总计720株乳酸菌,所有菌株经初筛都具有一定的胆固醇降解能力,其中降解率在68%以上的菌株,共有52株,菌株BX39的胆固醇降解率高达90.05%;复筛发现菌株BT18胆固醇降解率高达96.26%;16S rDNA分子生物学法分析比对后发现,72株乳酸菌中有64株罗伊氏乳杆菌、4株乳酸片球菌、3株瑞士乳杆菌和1株植物乳杆菌。结论:罗伊氏乳杆菌BT18具有高降胆固醇特性,可作为后备菌株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从泡菜中筛选出具有较强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且能应用于泡菜发酵的乳酸菌,从陕西家庭自制泡菜中筛选出了1株菌PC5。菌株PC5通过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对菌株PC5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C5发酵24 h后,发酵液pH值为3.73±0.01,滴定总酸为(1.99±0.01)%。菌株PC5在含有150 mg/L NaNO 2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亚硝酸盐降解率可达到(99.37±0.56)%。对菌株PC5的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C5对ρ(NaNO2)≤200 mg/L和ρ(NaCl)≤60 g/L有较强的耐受性。菌株PC5具有较好的发酵特性和耐受性,可作为泡菜接种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从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分离的6株降胆固醇性能优良的乳酸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在模拟肉汤中胆固醇降解作用,研究其在发酵肉制品中的降胆固醇性能,结果表明,菌株2-2B33,TE7401,TE5301,TF5201胆固醇降解率高达70%以上且优于标准菌。各菌株在MRS、模拟肉汤、MRS+6%NaCl+150 mg/kg NaNO2培养基中的产酸性能较好且在2 d后pH可降到3.90左右。其中TE7401号菌对胆固醇的降解率、不同温度不同pH下的生长性能及产酸性能较好,故可做为1株降胆固醇性能、生长性能良好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番茄自然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及其特性,对发酵30 d番茄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镜检特征和26S rDNA序列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的生长特性和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番茄发酵液中分离出TY-1、TY-2和TY-3 3株酵母菌均为毕赤酵母属(Pichia)中的库德毕赤酵母种(P.kudriavzevii);其中TY-1和TY-2亲缘关系较近,且与P.kudriavzevii strain SLDY-035菌株的同源性为99%,故选取TY-1进行后续实验;TY-3与P.kudriavzevii small subunit ribosomal菌株的同源性为100%。TY-1和TY-3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9℃、pH5.5,对10%~30%葡萄糖和6%~9%酒精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从番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酵母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可为果蔬发酵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短链脂肪酸是丁酸梭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是肠道内发生益生作用的主要物质之一。利用顶空-气相色谱(HS-GC)内标法测定短链脂肪酸,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并测定了丁酸梭菌在48 h发酵过程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HS-GC可以很好地将各短链脂肪酸分离,且选用的内标物2-乙基丁酸与待测组分之间分离度较好;各短链脂肪酸标准品在0. 1~20. 0 m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检出限为0. 01~0. 17 mmol/L,定量限为0. 02~0. 53 mmol/L,3 d内稳定性良好,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8. 90%~108. 71%之间,符合测定要求;发酵液中检测到乙酸和丁酸两种短链脂肪酸,且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在40~48 h期间,乙酸和丁酸含量分别稳定在11. 9 mmol/L和14. 1 mmol/L左右。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前处理操作,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总分析时间较短,适用于丁酸梭菌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酒曲中筛选出的一株产乙酸乙酯能力较强的酵母Y2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培养方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糖化液糖度4个因素对酵母Y2产酯能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对酵母Y2的产酯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酵母Y2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其脂肪酸成分以18∶1ω9c为主;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酵母菌株Y2产酯量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优化后的产酯条件为:发酵温度28 ℃,高粱糖化液糖度12 °Bx,静置培养5 d;在此最优条件下,酵母Y2产乙酸乙酯的量可达到3.47 g/L。  相似文献   

16.
李文  王陶  董玉玮  李同祥 《食品科学》2019,40(24):173-178
采用植物乳杆菌UL-4发酵生产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鹰嘴豆乳,并通过检测此菌株的耐酸、耐胆盐、抑菌、表面特性、降解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能力评价其益生特性。结果表明:菌株发酵鹰嘴豆乳48 h后,活菌数为7.81(lg(CFU/mL)),GABA产量为371.14 mg/L。pH值为2、3、4时,菌株的存活率分别为46.67%、91.81%、174.21%;在质量分数为0.03%、0.15%和0.3%胆盐中的存活率分别为382.83%、91.81%、56.28%,显示出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菌株的表面凝集性和疏水性分别为52.49%和61.50%,在肠道具备一定的黏附和定植能力;菌株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40、15.77、13.36 mm;菌株具备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降解能力,降解率分别为73.23%和19.11%。植物乳杆菌UL-4能够发酵鹰嘴豆乳产GABA,又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可用于开发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海洋细菌BMF04菌株的抑菌作用和毒素去除作用及其降解毒素机理。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BMF04菌株及无菌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 (Fr) Ces.)的抑制作用;采用含毒平板法和HPLC法测定该菌株、无菌发酵液、细胞壁悬浮液、胞内液对玉米赤霉烯酮(ZEN)毒素的去除作用和高温以及蛋白酶处理对BMF04菌株去除ZEN毒素作用的影响,明确该菌株去除毒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MF04菌株及无菌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雪腐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BMF04菌株对ZEN毒素具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当培养液中ZEN毒素浓度为15 μg/mL时,菌株活菌、无菌发酵液、细胞壁悬浮液和胞内液均对ZEN毒素具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去除率分别98.92%±0.07%、98.70%±0.19%、97.85%±0.07%和98.54%±0.10%,菌液在121 ℃条件下高温处理30 min,灭活菌液和灭活无菌发酵液对ZEN毒素的去除率明显下降,仅为60.32%±0.21%、2.09%±1.15%,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去除率分别下降到3.52%±0.77%、0.50%±0.39% 和0.18%±0.12%,说明高温灭活和蛋白酶对BMF04菌株发酵液去除ZEN毒素作用具有显著影响;菌株去除ZEN毒素既有胞外蛋白质降解作用也有细胞壁的吸附作用。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去除污染粮食、饲料中的ZEN毒素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体外肠道菌群厌氧发酵技术研究酵母甘露糖蛋白(mannoprotein,MP)的益生活性。结果表明,MP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在门水平增加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Firmicutes/Bacteroidetes比值。MP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和丙酸的含量。MP与菊粉具有相似的益生菌活性,菊粉可促进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增殖,而MP可选择性促进拟杆菌属(Bacteroides)、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Clostridium_sensu_srticto、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纺锤链杆属(Fusicatenibacter)和产丁酸球菌属(Butyricicoccus)的生长。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模型结果表明MP对炎症没有显著调节作用(P>0.05),而其发酵液具有显著抗炎活性,且其活性与菊粉组相似,均优于空白组。因此,MP有望成为通过调...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大肠环境(厌氧和37℃)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研究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情况,并剖析外源乳酸菌对产酸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抗性淀粉时,短链脂肪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粪便提取物和2株乳酸杆菌共同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时,发酵产物中乙酸含量增加,丙酸和丁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当粪便提取物和2株乳酸球菌共同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时,发酵产物中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乙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乳酸菌影响粗玉米抗性淀粉的模拟肠道发酵产酸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