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考察溶菌酶酶解物的抑菌能力,为扩展溶菌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蛋白酶对溶菌酶进行酶解,得到溶菌酶酶解物(Lysozyme hydrolysate,LH);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LH对几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菌能力;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种,通过抑菌圈实验探讨LH的抑菌活性,并与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作比较。结果:LH对几种常见阳性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未经热处理时,LH的抑菌活性略低于溶菌酶,而高于乳酸链球菌素;经热处理后,LH的抑菌活性高于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菌酶酶解物有望被开发成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抑止菌圈实验研究荼多酚、溶菌酶、丁香和桂皮提取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强度.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冷却肉中常见腐败菌和致病菌都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0.5%;溶菌酶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弱或无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0.015%;丁香和桂皮提取液具有广谱抑菌,最低抑菌浓度为5%.  相似文献   

3.
松针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测定马尾松松针对几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的抑菌作用。松针提取液对几种常见食品腐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黄芪、党参,研究黄芪、党参水提物对腊肠中腐败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涂布法测定两种水提物对腊肠中分离出的5种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并测定最低抑菌浓度。两种水提物对腐败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较细菌强,其中黄芪水提物的作用最强。黄芪粗水提物在质量浓度0.03 mg/mL时,开始对5种腐败菌表现出抑菌效果;党参粗水提物在质量浓度0.06 mg/mL时,开始对5种腐败菌表现出抑菌效果。黄芪、党参水提物对细菌、霉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在抑制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测试虎杖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与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相比较,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食品进行防腐试验。确定了虎杖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保鲜剂对真空条件下冷却羊肉菌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Nisin、溶菌酶、乳酸钠、茶多酚、壳聚糖5种天然保鲜剂对冷却羊肉进行保鲜处理,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贮藏过程中引起冷却羊肉腐败的主要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分析研究不同保鲜剂的抑菌效果和对腐败菌相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条件下,5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依次为Nisin>溶菌酶>乳酸钠>茶多酚>壳聚糖,其中Nisin、溶菌酶、乳酸纳的抑菌效果最明显,较适宜作为冷却羊肉真空包装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微生物源溶菌酶对14 种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该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微生物源溶菌酶对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评价其体外抑菌活性,通过构建LPS 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炎症模型,以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量为指标,评价微生物源溶菌酶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微生物源溶菌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耐热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酪丁酸梭菌、产黄青霉、黑曲霉和根霉11 种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亚种3 种益生菌无抑制效果,反而具有生长促进效果。微生物源溶菌酶对LPS 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炎症模型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显著降低NO 及TNF-α 的分泌,且与微生物源溶菌酶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与模型组相比NO 分泌量最高可降低57.92%,TNF-α 分泌量最高可降低36.75%。微生物源溶菌酶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炎活性,为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抑制腐败菌生长、促进益生菌增殖等方面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茶菌液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红茶菌液对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发现其对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菌液酸度呈正相关;对红茶菌液中可能存在的抑菌成份进行了分析,从中提取出小分子量蛋白类物质,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9.
虎杖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虎杖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与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相比较,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食品进行防腐试验,确定了虎杖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10.
将构建好的重组海参溶菌酶毕赤酵母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用CM52-纤维素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得到电泳纯的重组海参溶菌酶.利用浊度法测定该酶的活性,滤纸片液体扩散法测定其抑菌谱.结果显示,重组海参溶菌酶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35℃,在pH5.0~7.5、50℃以下有较好的稳定性.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重组海参溶菌酶对6种指示菌均表现出抑菌性,尤其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上述结果均与天然海参溶菌酶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丛筠格  梁杉  张敏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7):149-157
为分离鉴定充氮包装德州扒鸡低温贮藏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并选择出抑菌效果好的天然抑菌剂,将高通量测序与传统培养技术相结合,对充氮包装德州扒鸡贮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进行鉴定,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择四种天然抑菌剂,通过测定OD600、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其对德州扒鸡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德州扒鸡优势腐败菌主要为广布肉杆菌(Carnobacterium divergens)、水域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undae)、血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anguinis)、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隆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ndensis)、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各受试菌的抑菌能力最强,MIC约为3.91~16000 μg/mL。本研究为后续Nisin和ε-PL复配在德州扒鸡防腐保鲜上的应用并延长其货架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spoilage-related microbiota associated with freshly prepared chicken products stored aerobically at 4°C, using "bone and chicken string," a product popula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study subjec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factories were tray packaged with cling film and stored at 4°C.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dominant bacteria were analyze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Combined with selective cultivation of the dominant bacteri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dominant spoilage microbiota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cterial diversity varied with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Such bacteria as Acinetobacter sp., Carnobacterium sp., Rahnella sp., Pseudomonas sp., Brochothrix sp., and Weissella sp. were detected in freshly prepared chicken products during storage. And Carnobacterium sp., Pseudomonas sp., and Brochothrix sp. bacteria were the common dominant spoilage bacteria groups in most freshly prepared chicken products from different factories. Carnobacterium was, for the first time, shown to be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spoilage-related microflora of freshly prepared chicken products stored aerobically under refrigeration. Our work shows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dominant spoilage microbiota of freshly prepared chicken products stored aerobically under refriger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适用于西式火腿肠的安全、高效的复配防腐剂。方法:通过针对3种稀释火腿肠主要腐败菌的抑菌实验和以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细菌菌落总数为指标的保鲜实验对10组复配防腐剂进行筛选。结果:保鲜效果最好为0.225% Nisin+0.225%柠檬酸+0.195% 溶菌酶,其次为0.375% Nisin+0.375%柠檬酸,再次为0.375% Nisin+1.125%山梨酸钾和0.375% Nisin+0.075% EDTA。结论:复配防腐剂的最佳配方为0.225% Nisin+0.225%柠檬酸+0.195%溶菌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新疆椒麻鸡中腐败细菌的种类和特性,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腐败菌。利用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从椒麻鸡中分离的31 株腐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筛选的31 株菌中,肠杆菌20 株、葡萄球菌3 株、气单胞菌2 株、乳酸菌4 株、溶酪大球菌2 株;新鲜椒麻鸡中的主要腐败菌为溶酪大球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低温5 ℃贮藏条件下腐败样品中的主要腐败菌为乳酸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常温25 ℃贮藏条件下腐败椒麻鸡中的腐败菌主要为肠杆菌、气单胞菌、葡萄球菌和乳杆菌。  相似文献   

15.
孙彦雨  周光宏  徐幸莲 《食品科学》2011,32(11):146-151
应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冰鲜鸡肉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分别取鸡胸肉和鸡腿肉贮藏0、3、5、7、9d的样品,提取样品总DNA,通过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将16S rDNA(V6~V8区)的PCR扩增片段割胶测序确定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与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比较。传统培养方法表明:鸡胸肉和鸡腿肉在低温低氧分压条件下贮藏,导致腐败的优势菌相差不明显,且变化趋势相一致;DGGE图谱表明,初始污染数量较多的微生物不一定是腐败优势菌,能适应低温低氧分压的微生物最终成为腐败优势菌,且鸡胸肉和鸡腿肉的腐败优势菌有一定差异性。传统培养和DGGE割胶测序所得腐败优势菌的菌相不完全相同,综合两种研究方法,确定冰鲜鸡肉腐败优势菌为乳酸菌、大肠菌群、热杀索丝菌、腐败希瓦氏菌链菌和肉杆菌。  相似文献   

16.
冷鲜鸡胸肉主要腐败菌的分离及低温贮藏对货架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鲜鸡肉的货架期与其腐败菌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冷鲜鸡胸肉中的主要腐败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低温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热死环丝菌、肠杆菌和乳酸菌是冷鲜鸡胸肉中的主要腐败菌;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前两种菌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优势菌群。在2、4、8和10℃贮藏条件下,冷鲜鸡胸肉的货架期分别为14、10、5和3 d。  相似文献   

17.
温冬玲  成淑君  刘悦  余倩 《食品科学》2018,39(24):156-161
采用Ion Torrent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的细菌在4?℃与37?℃两种增菌温度下群落结构、相对丰度及演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3?大菌门。在属水平,4?℃条件下,贮藏前期(0~4?d)以假单胞菌属、希瓦氏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要的优势菌属,其中假单胞菌占最大的比例,最高达44.03%;在贮藏中后期(6~12?d),类香味菌属迅速增加,含量大于假单胞菌属,成为冷鲜鸡肉贮藏中后期的优势腐败菌。在37?℃条件下,柠檬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乳球菌属及未知其他菌属在贮藏前期占主要优势;到贮藏中后期,以类香味菌属、污蝇杆菌属为主,对冷鲜鸡肉腐败变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两种增菌温度下细菌群落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变化,反映了冷鲜鸡肉潜在的卫生质量风险,为后期冷鲜鸡肉冷藏过程或贮藏中温度失控情况下有效实施冷鲜鸡肉质量安全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餐桌上常见食材,鸡肉质地鲜美且富含必需氨基酸,脂肪、胆固醇含量低,日渐成为重要的消费食品之一。冰鲜鸡肉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而发生腐败,影响货架期,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主要介绍冰鲜鸡肉中优势腐败菌的传统分析检测方法、分子印迹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研究进展,为冰鲜鸡肉的食品安全和贮藏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冰鲜鸡保鲜期间微生物菌相(细菌和真菌)的变化。方法采用高通量(16srDNA high-throughputsequencing)技术对冰鲜鸡保鲜期间微生物菌相多样性及丰富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冰鲜鸡在保鲜期间微生物菌相多样性及丰富度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保鲜初期,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Vagococcus、 Serratia)的相对丰度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在保鲜的中后期,假单胞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急剧增加,成为优势菌。真菌主要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s)与子囊菌门(Ascomycetes),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etes)最丰富;保鲜期间曲霉(Aspergillus)、白蚁(Termitomyces)和镰刀菌(Fusarium)为优势菌属。结论冰鲜鸡保鲜期间Pseudomonas急剧增加,为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20.
传统豆制品营养丰富,含水量大,但容易腐败变质,尤其是鲜食豆制品保质期短、运输储存均需低温冷藏。这严重影响了传统豆制品的产品品质与消费者的食用安全,限制了生产加工企业的产量及其产业化发展规模。确定传统豆制品腐败菌的来源和种类,分析不同腐败菌与豆制品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并采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抑制,有效延长保质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从制作传统豆制品的原料大豆自身的种植土壤、种皮微生物与内源微生物,原料预处理、加热残留、加工辅料带入的安全隐患、设备清洗不彻底等生产加工过程的影响,以及贮藏环境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引起传统豆制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与途径。在原料存储和生产加工中,要进行高标准和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总结了引起传统豆制品腐败的细菌和真菌等主要微生物的来源、腐败现象、污染的豆制品。传统豆制品在贮藏过程中,针对腐败菌群体系呈现出不同优势菌群的动态菌相变化,应用传统方法结合现代技术进行腐败菌的系统分离和鉴定,根据特定腐败菌进行抑制是有效延长保质期的关键;针对传统豆制品腐败菌采用物理杀菌、化学抑菌和生物防腐等抑菌方法及其抑菌机理的阐述。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传统豆制品品质及腐败菌的特点,采用新型物理杀菌技术结合安全高效、抑菌效果好的生物方法,尤其是对微生物源抑菌剂的应用,为有效延长传统豆制品保质期提供独特的优势,以期为传统豆制品保鲜的新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