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表达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达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利用250mL三角瓶发酵,对携带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重组质粒的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研究培养基的pH值、装液量、转速、诱导时菌体浓度、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对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酶活的影响.确定工程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pH值为7.5,装液量为40mL,转速为200 r/min,诱导时菌体浓度为A600≈0.4,诱导剂蔗糖的终浓度为60 mmol/L,诱导时间为27h,诱导温度为37℃.在最佳发酵条件下,酶活可达2.56U/mL,是优化前的1.72倍,为中试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磷脂酰丝氨酸的结构、合成机理及其在改善老年人阿耳茨海默(氏)病、提高认知力、抗抑郁、缓解紧张压抑、辅助激活酶等方面的保健功效,同时对磷脂酰丝氨酸在食品、药品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磷脂酰丝氨酸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磷脂酰丝氨酸(PS)近20年来国内外的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表明PS对改善记忆和认知能力、防治老年痴呆症、抑郁症及缓解精神压力都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功能性保健原料,特别是大脑机能的提高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水相法合成磷脂酰丝氨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关键变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相法合成磷脂酰丝氨酸最佳体系为水量∶大豆磷脂∶丝氨酸的比例为3.0∶1.0∶0.8(mL∶g∶g)、酶液添加量为磷脂酰胆碱的20%、温度45℃、时间6 h。最终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54.52%,转化率高达93.4%。本研究为磷脂酰丝氨酸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磷脂酰丝氨酸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症、改善记忆力等功能。但是天然存在的磷脂酰丝氨酸很少,提取工艺繁杂,并且产品安全性受到人们质疑。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用于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酶和反应体系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指出开发稳定高效的酶制剂和探寻绿色安全的新工艺等措施有助于促进生物酶法工业化生产磷脂酰丝氨酸。  相似文献   

6.
  禹张  涛江   《中国油脂》2020,45(1):97-101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对广岛链霉菌SK43.001-11发酵液中的磷脂酶D进行纯化,并对双液相体系中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后,磷脂酶D比酶活提高到49.48 U/mg,是粗酶液的54. 37倍,回收率为32.31%。磷脂酶D双液相催化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最佳条件为:有机相为乙醚,pH6.5,反应温度30℃,L-丝氨酸与磷脂酰胆碱质量比15∶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1,反应时间2.5h。在最佳条件下,磷脂酰丝氨酸生成率达到74.8%。  相似文献   

7.
磷脂酰丝氨酸(PS)与ω-3脂肪酸在大脑中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及改善大脑信号传导功能的作用,但目前两者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主要综述了DHA及磷脂酰丝氨酸在改善大脑功能方面的作用及相互协调作用,DHA可以促进大脑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吸收,同时单纯服用DHA,不仅会增加胃肠的负担,而且也容易氧化,导致吸收效率下降,较有效的方法是将其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而相互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磷脂酰丝氨酸作为人类大脑的益智物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对磷脂酰丝氨酸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介绍.提取方法包括氛仿-甲醉法、叔丁基甲醚法、乙酸乙酯-乙醇法等.纯化的方法涉及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磷脂酰丝氨酸提取工艺复杂,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今后需加强提取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磷脂酶D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相和水相比例、磷脂酰胆碱(PC)浓度、反应温度、水相pH以及反应时间都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利用磷脂酶D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最佳工艺为:有机相和水相的比例为4/4、PC浓度为75mg/mL、反应温度为40℃、水相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12h,在此工艺条件下磷脂酰丝氨酸得率为:68.9%。  相似文献   

10.
磷脂酰丝氨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磷脂酰丝氨酸的结构、合成机理及其在改善老年人阿耳茨海默(氏)病、提高认知力、抗抑郁、缓解紧张压抑、辅助激活酶等方面的保健功效,同时对磷脂酰丝氨酸在食品、药品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闵伟红  丁茵  方丽 《食品科学》2009,30(14):160-162
以筛选、诱变所获得的一株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 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CGTase 的最佳条件为碳源1% 可溶性淀粉、氮源0.1% 酵母膏、碳酸盐1% Na2CO3、pH10、培养温度33℃、接种量3%、摇床转速180r/min,此条件下CGTase 酶活为2842U/ml。  相似文献   

12.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纳豆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纳豆激酶的细菌,编号为BN-6。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液体发酵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大豆蛋白胨1%、蔗糖2%、培养温度35℃,初始pH=8.0,培养时间24h。在最佳条件下。该菌产酶纤溶活力超过1000尿激酶单位/毫升发酵液。  相似文献   

13.
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文  周文美 《酿酒科技》2012,(8):97-100,105
通过对照试验确定菌种、原料配比和原料处理方法,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表明,经发芽处理后的原料可发酵性明显增强,产酒黄酮含量有显著增加;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能力强于其他几种菌种;甜荞∶苦荞为3∶2、料水比为1∶2.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 d、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0.5%,为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产乳糖酶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培养产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本实验室乳酸克鲁维酵母菌株产乳糖酶的发酵培养基组分(W/V,%)为乳糖8、葡萄糖0.5、酵母膏0.7、尿素0.15、KH2PO41.5、MgSO40.1、MnCl20.01,并考察了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得到的最高产酶量平均达到1.930ONPGU/ml。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大豆和成品牛乳为原料,研究了发酵工艺对酸豆乳酸度、黏度和乳酸菌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传统酸奶发酵剂乳酸菌为菌种,大豆浆液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获得酸豆乳工艺可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经正交实验确定酸豆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豆浆和牛奶体积比为5∶5,发酵9 h,按0.5 g/L发酵液添加驯化后乳酸菌液作为发酵剂,经发酵得到的产品酸度达到70°T以上,黏度2025 mPa.s,凝乳性较好,美兰褪色时间为50 min,乳酸菌活力提高,无豆腥味。  相似文献   

16.
豆酸乳是将大豆磨浆后与牛乳混合经乳酸菌发酵而赋予特殊风味的产品,但尚未有仅用嗜酸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2株菌来发酵益生菌豆酸乳的报道。对碳源、生长促进因子、稳定剂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豆水比为1:8、牛乳含量为30%的豆浆牛乳混合物中添加4.0%的蔗糖、0.3%的葡萄糖、0.6%的低聚果糖、0.8%的BY-H-260,在无菌条件下添加0.005%的嗜酸乳杆菌菌粉和0.015%的两歧双歧杆菌菌粉,在42℃条件下发酵5~5.5 h,酸度可达70~75°T(pH为4.0左右),活菌数可达108cfu/mL级,组织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7.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滤纸片法从酒糟与黄水中初筛得到150株抗菌物质产生菌,再用杯碟法复筛得到一株类细菌素产生菌LL18-4,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L18—4产类细菌素最适条件为:以1%葡萄糖为碳源,2%牛肉膏为氮源,1%酒糟浸出液为生长因子,培养基初始pH6.5,37℃静置培养96h,最适条件下效价为164u/mL。对该类细菌素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该类细菌素对蛋白酶K敏感,酸性条件下热稳定性强,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不具备热稳定性,抑菌活性pH范围是5.5-7.5。  相似文献   

18.
对纳豆杆菌进行了10L发酵罐分批发酵试验,研究发酵罐装液量、接种量、搅拌桨转速对纳豆激酶发酵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方程、Luedking-Piret方程、Luedking-Piret-like方程描述了发酵中菌体生长、纳豆激酶生成、基质消耗特性。在装液量5L、接种量3%、搅拌桨转速400r/min条件下,发酵得到纳豆激酶活力4 476.25IU/mL,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值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9.
筛选到一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9903,并鉴定该菌种为红曲红曲菌。为提高色素含量、降低桔霉素含量,对该菌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到了摇瓶最佳培养基配方,在10L的自动发酵罐实验中,以玉米淀粉和谷氨酸单钠盐为主要成分的发酵液色价达到184U/mL,桔霉素质量浓度低于1mg/L,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表明,色素及桔霉素的生产与菌体生长有一定的偶联关系,而且桔霉素在发酵后期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此外,溶氧条件对红曲霉产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的初步研究表明,高溶氧对色素和桔霉素的生产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