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香蕉汁的酶处理工艺.研究表明采用果浆酶处理香蕉汁,可以明显提高产品的得率和澄清度,优化生产工艺条件为:果浆酶用量0.08%,酶解温度45 ℃,酶解时间120 min.酶处理法可明显提高香蕉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红枣为主料,枸杞、菠萝等为辅料,对红枣枸杞菠萝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浸提红枣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08%、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h、酶解pH4.0;红枣汁的最佳澄清条件是果胶酶添加量0.02%、55℃下澄清1.5h;红枣枸杞饮料的最佳配比为:红枣汁55%、枸杞汁8%、菠萝汁12%、50%蔗糖溶液25%.  相似文献   

3.
马勇  王霞  雷昌贵  孟宇竹 《饮料工业》2008,11(12):14-17
以红枣为主料,枸杞、菠萝等为辅料,对红枣枸杞菠萝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浸提红枣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08%、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h、酶解pH4.0;红枣汁的最佳澄清条件是果胶酶添加量0.02%、55℃下澄清1.5h;红枣枸杞饮料的最佳配比为:红枣汁55%、枸杞汁8%、菠萝汁12%、50%蔗糖溶液25%。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大红枣为原料,利用果胶酶酶解技术和壳聚糖的电解质作用对红枣汁的澄清效果进行研究,根据处理时间、处理温度、料液比及pH值的不同进行试验,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研究果胶酶、壳聚糖对红枣汁澄清效果的影响,再进行果胶酶和壳聚糖的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添加量7 m L,温度50℃,时间2 h,固液比为1∶5(g/mL)澄清效果最佳。壳聚糖添加量0.02 g,温度50℃,时间30 min,pH值为3澄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相结合,探讨壳聚糖对枇杷汁的澄清效应与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为0.6~0.9 g/L,澄清时间为70~90 min,p H值2.5~4.5,枇杷汁温度为32~45℃的条件下,壳聚糖对枇杷汁澄清处理的透光率可达90%以上;壳聚糖用量0.70g/L+澄清时间80min+温度40℃为壳聚糖对枇杷汁澄清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枇杷汁透光率为95.9%。  相似文献   

6.
以铁皮石斛和红枣为原料,对石斛红枣汁酶法澄清技术进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铁皮石斛35 g/L,红枣35 g/L制作的石斛红枣汁具有最好的感官品质。以透光率和褐变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石斛红枣汁进行澄清,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石斛红枣汁澄清工艺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酶添加量为0.05 g/L,复合酶质量比2.5∶1、酶解时间45 min和酶解温度60℃条件下,澄清效果最佳,透光率为89.87%,褐变度为0.476,澄清后饮料清亮透明、风味好。  相似文献   

7.
以红枣为原料,研究了采用酶解法制备红枣澄清汁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酶较单一酶酶解红枣能有效提高红枣汁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合量;复合酶加工红枣澄清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质量配比为1∶3,加酶量为底物质量的0.020%,酶解时间为2 h,酶解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红枣汁的出汁率为84.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8%.  相似文献   

8.
澄清型香蕉汁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完全黄熟的鲜香蕉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澄清型香蕉汁的酶解工艺条件及滋味调配。结果表明:用果胶酶酶解香蕉汁有明显的澄清效果,酶解香蕉汁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03%、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0h;在打浆时加酸量为0.5%的条件下,酶解后的香蕉汁的最佳滋味配方为调糖度至15°Brix、抗坏血酸添加量0.02%、无需二次加酸。  相似文献   

9.
研究壳聚糖澄清马蹄汁的工艺条件,以马蹄汁透光率为指标,重点探讨壳聚糖添加量、处理温度及澄清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马蹄汁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澄清马蹄原汁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用量0.8 g/L,温度40℃,pH值5.0(自然pH值),澄清时间45 min。澄清后的马蹄汁透光率可达93.9%,与原汁相比,其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无明显变化,果胶含量去除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对红枣汁提取条件及红枣花生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优化后的红枣汁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时间60min、料水比1:6,果胶酶量0.03%、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5h。最佳配方为:枣汁:花生乳:0.25%的柠檬酸溶液:糖=15:15: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