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钨粉分级在粗晶碳化钨粉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辉 《硬质合金》2006,23(2):92-96
晶粒粗大且均匀的碳化钨粉一直是粗晶硬质合金制造者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钨粉分级再碳化工艺的研究,有效解决粉末夹粗夹细现象,制造粗晶碳化钨粉。试验表明,此方法制造的粗晶合金结构均匀,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2.
粗颗粒碳化钨粉制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  陶小平 《硬质合金》2000,17(1):26-29
对粗颗粒碳化钨粉制取过程中杂质含量和碳化质量的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 ,为了降低 W粉中的杂质含量 ,操作者在倒料之前一定要认真清除 W粉表面异物 ,不允许把 W粉筛上物强行擦碎过筛 ,并选用在 960℃的还原温度下性能较 Cr2 5Ni2 0更稳定的舟皿材质 ,以减少舟皿给 W粉带来的污染。此外 ,对生产场地的文明卫生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提高粗颗粒碳化钨粉质量 ,宜采用加 Co、通 H2 碳化 ,且碳化温度不宜太高 ,不要超过 1 890℃。实验结果表明 ,如果氧化钨原料中存在含量偏高的、但在碳化温度下能大量挥发的某些杂质元素 ,通过工艺过程的严格控制 ,仍可生产出综合性能较好的合金。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化钨粉总碳含量,对影响测定结果的助熔剂种类、用量、分析方法设定、样品称样量选择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获得最佳分析条件:称样量0.2 g,助熔剂组合及用量为钨粒1.0 g+铜粒1.0 g。对测定其检出限、测定下限和精密度实验等项目指标分析,通过空白试验测得方法检出限为0.0006%,检出下限为0.002%,利用碳化钨粉总碳标准样品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8%,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数据稳定,准确度高,可应用于碳化钨粉产品总碳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金益民 《硬质合金》2012,29(3):146-150
对市售16μmWC进行风力分级,得到了粗中细三种粒级的粉末,分析了原粉、分级粉的供应态和研磨态费氏粒度、粒度分布等特性,比较了用4种粉末制备的WC-10%Co的合金特性。结果表明:分级粉的均匀性都有改善;粗粉费氏粒度是细粉的2倍,研磨态粒度则相差很小;粉末的碳含量是随分级粉粒度变小而增高。4种粉末制备的合金的密度、硬度、磁力、钴磁差别不大,分级粉的抗弯强度则随着粒度变细而提高,Fsss供/Fsss研的值越小,合金强度越高,比值为3.1的细粉制备的合金的抗弯强度比其值为6.2的粗粉合金的抗弯强度提高29%,且金相组织中的WC和Co相最为均匀。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碳化钨颗粒在不同热量条件下的分解状况,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讨论碳化钨颗粒的一种分解现象,提出铸造碳化钨颗粒的分解机理。在不同热量条件下,分析碳化钨颗粒的分解状况,得到碳化钨颗粒的分解机理,以及热量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试验表明,热量是影响铸造碳化钨颗粒分解的决定性因素,铸造碳化钨中WC和W2C的分解过程存在差异,W2C先于WC分解;不同的热量条件导致颗粒与基体间产生的不同的界面。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钨粉和碳化钨粉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正已 《硬质合金》1992,9(2):65-75
  相似文献   

7.
蓝钨物理性能对钨粉和碳化钨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卫珍 《硬质合金》2004,21(3):142-148
仲钨酸铵(APT)对蓝钨性能影响较大,而蓝钨物理性能对钨粉和碳化钨粉的性能影响也较大,通过对APT煅烧前或煅烧后进行特殊处理优选蓝钨原料,可以制取优质碳化钨粉。  相似文献   

8.
9.
邹序枚 《硬质合金》1996,13(2):111-116
评述了粗晶碳化钨粉的各种特殊性能,列举了用粗昌碳化钨粉制成的合金及粗晶碳化钨粉在硬面材料中的多种多样的用途。  相似文献   

10.
11.
粗晶碳化钨粉生产工艺进展及其工艺原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邹序枚 《硬质合金》1995,12(1):23-29
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及作者本人的一些实验数据,系统地总结了粗晶碳化钨粉生产工艺的进展情况,对各种不同生产方法的工艺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硬质合金》2019,(5):337-344
在硬质合金的发展中,为了适应加工行业对高效、高质量金属切削工具的要求,人们对超细晶硬质合金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高性能超细碳化钨粉末是制备超细晶合金的首要条件。本文从原料APT、还原工艺、气流分散等关键工序,探讨均匀性好、稳定性高的超细碳化钨粉末的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说明,氧化钨关键指标应该包含粒度分布、相成分、氧指数及NH3、H2O含量;还原过程中,低温反应时间适应相应粒度长大,可以使钨粉的粒度更加均匀;优化分散工艺,可改善超细碳化钨粉末物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纳米碳化钨粉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定床化学气相法存800℃碳化纳米α-W粉体制备成功晶粒尺寸为15nm左右的纳米WC粉体。用XRD分析测量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纳米WC的晶粒尺寸。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纳米WC粉体的晶粒尺寸随之增大,从原始晶粒尺寸15nm长大到1500℃时的47nm。同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测量纳米WC粉体的DSC曲线,并由Kissinger方程求得其晶粒长大激活能为3.494eV。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分离与高频红外吸收碳硫分析仪相结合测定碳化钛粉中的总碳、游离碳,成功地解决了传统的重量法对于低含量碳测定存在较大的误差缺陷,同时使测定时间上大大缩短。该方法的准确性高,分析结果重现性好,同时也扩大了高频红外吸收碳硫分析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紫钨生产的亚微米级钨粉和碳化钨粉的形貌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紫钨可以生产出亚微米级的钨粉和碳化钨粉。通过不同的制样手段 ,使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用紫钨生产的钨粉和碳化钨粉的形貌变化。发现钨和碳化钨粉形状复杂 ,多为树枝状或链状颗粒团形式 ,碳化钨粉中有较多的晶体缺陷。  相似文献   

16.
粗晶碳化钨粒度对WC-Co合金晶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益民 《硬质合金》2012,29(1):29-32
选用供应态分别为30μm和12μm的二种粗颗粒WC粉末,研究不同方法表征的粉末粒度与合金晶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粉末粒度测定方法给出的结果都呈现粒度越粗合金的晶粒度也越粗的规律。粗颗粒WC的研磨态粒度与合金的晶粒度相当接近,金相法测得的12μmWC的晶粒分布与所制备的合金的晶粒度的一致性比30μmWC制备的合金要好。粗晶WC研磨态的Fsss粒度可以用于评价粗晶WC晶粒度,也可以预测WC-Co合金的晶粒度。  相似文献   

17.
合成超细碳化钨钴复合粉末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欧阳亚非 《硬质合金》1998,15(3):145-149
简要介绍了采用钨钴液相复合──喷雾干燥──流态化热化学转化工艺(SCP),合成超细碳化钨钴复合粉末的新方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TGA)、差热(DTA)分析对超细钨钴复合粉末及其中间产物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合成的碳化钨钴粉末具有组成分子水平的均匀及超细的平均晶粒(<200um)。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两步法制备高纯度W或WC粉体的工艺,该工艺包括碳热预还原WO2.9,以及后续的对还原产物进行H2还原或CH4+H2混合气体碳化。研究C/WO2.9摩尔比和反应温度对不同阶段产物的相组成、形貌、粒径及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WO2.9摩尔比为2.1:1-2.5:1时,碳热预还原产物的物相由W和少量WO2组成。随着C/WO2.9摩尔比从2.1:1增加到2.5:1,碳热预还原产物的粒径逐渐减小。因此,采用相对较高的C/WO2.9摩尔比和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获得超细W或WC粉体。经过第二阶段的反应,可以制备高纯度W粉和WC粉。  相似文献   

19.
碳纳米管模板法制备碳化钨纳米棒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碳纳米纤维管,WO3和I2为原料对碳纳米管模板法制备碳化钨纳米棒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制备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因碳纳米管产生的隧道效应,挥发性钨源被不断吸入纳米管内并与管壁发生碳化反应生成碳化钨棒的反应模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纳米棒强化的新概念硬质合金的制备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傅练英 《硬质合金》1995,12(4):216-222
以Na<0.001%的WO3-x为参比样与Na>0.001%的WO3-x作对比试验,观察了钨粉、碳化钨粉粒度的变化。研究了蓝钨中钠含量、制粉工艺条件同粉末粒度长大速度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销促使粉末粒度长大的机理。并分析了WO3-x→W→WC的钠含量变化,提出了WO3-x最佳钠含量的技术条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