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UED:在参加展览时,您有目的地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参展?作为一个独立事务所,您认为维思平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它想通过作品展现给世界一个怎样的面貌?吴钢:维思平一直在坚持放松和持续的创作状态。这次选择了维思平一直在  相似文献   

2.
秦蕾 《时代建筑》2003,(5):44-47
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性作品展 展览时间:1999年6月22日~6月27日 展览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四展厅(99UIA大会展场) 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  相似文献   

3.
UED:作为一位参展建筑师,您怎么看待中国当代建筑展?对于展览的形式和内容,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李兴钢:从参展的建筑师作品来看,我觉得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中国当代建筑师在国外的展览。参加的建筑师有代表性,作品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2013,(21):6-15
本次沙龙关注当代建筑展览,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建筑展览发展现状及其具有哪些特征,与国际的建筑展览领域有着怎样的差异和差距,建筑展览的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状态如何,建筑展览和理论、批评、建筑实践的关系如何,它是否能够为建筑实践总结经验和指明方向,策展人的机制和目前建筑策展人的学术水准如何,未来中国建筑展览的前景如何,如何建立建筑文化的机构如博物馆、文化中心、基金会,从而推动中国建立自己的建筑文化历史,理论、批评、出版体系。沙龙邀请了上海的一组学者,策展人和执业建筑师围绕以上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将结合自身策展或参与国内外重要建筑展览的经验,为我们呈现建筑师和策展人眼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5.
UED: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建筑中心成立于1931年。自建立之初,它就致力于发展成一个为建筑环境各个领域提供信息和灵感的独立论坛组织。作为建筑中心总监,安德鲁先生已经举办了很多的展览。请问您对此次"从北京到伦敦——2012当代中国建筑展"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寅 《中州建设》2003,(4):40-40
“2002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都市营造”,原本应该成为双年展主体的中国建筑师的参展作品,却恰恰是其中最弱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因泰国海啸纪念馆国际竞赛而备受关注的青年建筑师侯梁最近与世界级建筑大师让·努维尔、多米尼克·佩罗等共同角逐韩国首尔表演艺术中心的最终设计权。这座位于首尔市中心一个人工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将重塑首尔市的天际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建筑奖能够直观反映出获奖作品所彰显的价值立场,中国建筑长久以来在国际建筑奖中处于缺席地位,直至新世纪之后,中国建筑师才开始在国际建筑界崭露头角。WA中国建筑奖关注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成立10余年间见证了中国第四代建筑师群体的崛起。2014年中国建筑奖的扩容则折射出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在英国伦敦成功举办。数位著名的中国建筑师向英国建筑从业者和公众展示了他们在中国完成的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作品。近些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拥有目前最大的建筑市场和建筑行业。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凸显的  相似文献   

10.
UED:请问您选择华山游客中心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两个项目来参加这次展览,当时是出于什么初衷,您想为英国建筑界展现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庄惟敏:中国建筑师所办的展览中较多的应该是威尼斯双年展。当然建筑师在每个展览里所表达的东西也有所差别。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是第一次在英  相似文献   

11.
谈获奖"穹顶"是西方的,逻辑是中国的 简洁的木料构筑成一个大的穹顶,亦中亦西。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凭借"衰变的穹顶",在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颁奖典礼上获得特别荣誉奖。  相似文献   

12.
王昀 《城市环境设计》2011,(12):224-231
今天,我做的报告主题是《经验与设计》。我认为设计在大学期间是一门基础性的教学,它可以让你入门,而不是让你在大学四年内就会做设计。做设计需要更长的时间,它需要大学毕业之后几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来丰富经验,这个经验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生活阅历,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东西都算是我们的经历.它们对我们的思想都是特别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此文系吴焕加先生著《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一书的前言。此书尚未出版。  相似文献   

14.
讲座时间:2011年4月26日晚讲座地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单位:《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出席嘉宾:张鹏举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黄居正《建筑师》杂志主编王昀简介: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研究"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间的相互传承关系。在早年的求学岁月里,王昀跟随老师学习古建。留学日本期间,他专门从事聚落研究。在多年世界聚落的探访调研旅途中,他又深深地被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所打动。自此,这两种差别甚大的建筑类型便相互交融,共同作用在王昀脑海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外建筑比较是一个视野宏大深远的研究领域,其价值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是比较的意义,应是在关注对象与具可比性的其他对象之间,通过相互映照反衬,更加看清前者自身的特性所在;第二是比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期哲学的辩证思维,异彩纷呈。其中阴阳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建筑作为文化载体体现十分全面。基于对山水自然环境的追求,建筑高低俯仰的布局,静动互释的变化,相互渗透的情调,兼容并蓄的发展,体现着建筑自身的自然性、秩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兼容性。本文为探求中国建筑发展的理论对以上体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符英  李静 《工业建筑》2006,36(12):96-99
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在古代、近代和现代都曾受到外来建筑文化不同形式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外来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影响的不同表现和特征,总结出对外来建筑文化应有的态度:开放、学习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建筑实现了重大的有历史意义的转轨与转型,中国的建筑历史进入新的阶段,已经并正在形成与老的建筑传统有显著区别的建筑新法。  相似文献   

19.
每隔一段时间,当一个新的建筑师走向世界舞台前沿,他的作品整体往往以一种超乎意料的方式,一步一步地逐渐呈现,宛如一种独特的建筑想象:作品里面所蕴涵特有的丰富和活力,甚至出乎建筑师本人的意料,而位于香港的王维仁正是这样一位建筑师。他具有社会责任感而又平实谦逊,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建筑师:更应该说的是,他将他对合院作为一种普世空间理念的思考体现到他一路的建筑实践中,将合院空间赋予了适当地域特征,成功地结合了南中国的海洋性气候。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11月23~24日,2009年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建筑创作学术交流会在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大厦举办。一年一度的三院交流会已经举办了四年,由三院轮流主办,今年是第二轮,再次移师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举行。自2006年第一届三院交流会举办以来,这个以建筑创作新作品、新理念、新方法的信息交流、知识提炼和理念升华的年度盛会越来越受到建筑师的关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三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有建筑设计机构的建筑师定期探讨建筑创作的理想与现实,分享建筑创作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其本身就反映了中国建筑师团结合作,共同推进建筑设计进步的决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燕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副总裁沈迪分别代表各院致辞,他们均表示面对竞争压力,三院建筑师应积极携手并进,强强合作,坚持原创设计,以品牌取胜,探讨以三院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