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针对含酸电积阳极液需在生产过程中平衡中和的生产实际,采用扩散渗析膜法对电积阳极液中的硫酸和硫酸镍溶液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扩散渗析,硫酸回收率在80%以上,镍的截留率在90%以上。在接受液分别为自来水和碳酸镍上清液的情况下,扩散渗析法能有效回收硫酸同时对镍离子具有较好的拦截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含酸电积阳极液需在生产过程中平衡中和的生产实际,采用扩散渗析膜法对电积阳极液中的硫酸和硫酸镍溶液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扩散渗析,硫酸回收率在80%以上,镍的截留率在90%以上。在接受液分别为自来水和碳酸镍上清液的情况下,扩散渗析法能有效回收硫酸同时对镍离子具有较好的拦截性能。  相似文献   

3.
渗析法从铀溶液中分离硫酸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硫酸淋洗载铀树脂时,淋洗合格液中的硫酸浓度很高,扩散渗析可以用来分离回收其中大部分的硫酸,从而降低溶液的酸度,减少了沉淀产品的碱耗。通过初步试验,探讨了用离子交换扩散渗析膜有选择性地回收酸分离铀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扩散渗析法回收高砷污酸中硫酸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主要考察实验室条件下静态扩散渗析中砷(Ⅲ)和硫酸的扩散渗析现象及通量、砷(Ⅲ)与硫酸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业提供指导借鉴。结果表明:在3-15 %硫酸和1-3 g/L砷(Ⅲ)的浓度范围内,砷(Ⅲ)显示为定量扩散的特征,硫酸浓度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砷(Ⅲ)通量增加幅度与初始砷(Ⅲ)浓度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建立关联公式: (k≈7.0),可以采用此参数预估砷(Ⅲ)泄漏;硫酸渗析系数随砷(Ⅲ)浓度增加而减少约5~25 %。综合本文实验数据,在24h静态扩散渗析基本稳定时硫酸的平均回收率约50 %,砷(Ⅲ)的平均泄漏率低于15 %。  相似文献   

5.
用硫酸淋洗载铀树脂所得的合格液,来考察在不同渗析条件下聚醚型阴离子交换膜的静态和动态行为,及影响渗析传质的有关因素。初步试验表明,扩散渗析可以用来分离回收其中大部分的硫酸,从而降低溶液的酸度,减少沉淀产品的碱耗。  相似文献   

6.
马荣骏 《矿冶工程》1990,10(1):64-68
一、膜分离的概述膜分离是指利用特殊的薄膜,使溶液中的离子、分子、悬浮物与水分离的一种处理技术。属于膜分离的有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析、超滤、液膜分离及生物膜分离等方法。扩散渗析是用离子交换膜隔开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分析了静态扩散渗析中砷(Ⅲ)和硫酸的扩散渗析现象及通量、砷(Ⅲ)与硫酸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3%~15%硫酸和1~3g/L砷(Ⅲ)的浓度范围内,砷(Ⅲ)显示为定量扩散的特征,硫酸浓度对实验结果影响较k·CAs·V/S砷(Ⅲ)泄漏;硫酸渗析系数随砷(Ⅲ)浓度增加而减少约5%~25%。综合实验数据,在24h静态扩散渗析基本稳定时,硫酸的平均回收率约50%,砷(Ⅲ)的平均泄漏率低于15%,可为实际工业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8.
彭会清  庞翠玲 《金属矿山》2006,(9):14-17,24
综述了扩散渗析法、电渗析法、电渗析与扩散渗析组合工艺以及纳滤膜法等膜技术处理工业酸性废液的作用原理、研究与应用现状。采用膜技术处理各类酸性废液不仅节能、工艺简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并能实现酸与盐组分的分离,使组分充分回收,而且设备简单紧凑,易于操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酸性废水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浸矿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采用清水进行淋洗,在184天的清水淋洗过程中,尾水氨氮值从最开始的507mg/L,降低至140mg/L,淋洗尾水pH4.52~3.10。淋洗尾水采用两级反渗透膜分离,既回收有价资源稀土,又能使出水氨氮达标。结果表明,产水氨氮浓度稳定低于15mg/L,对稀土的截留率高于98.25%,浓水中稀土离子平均浓度313.4mg/L,可进一步回收稀土资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焙烧-盐酸浸出工艺回收钕铁硼废料中的稀土。以钕铁硼废料为原料,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废料中铁氧化率的影响;以钕铁硼废料焙烧料为原料回收其中稀土元素,研究了盐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以及固液比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钕铁硼废料的最佳焙烧条件为: 焙烧温度700 ℃、焙烧时间1.5 h,此时铁氧化率可达99.30%;盐酸浸出焙烧料的最佳条件为: 盐酸浓度4 mol/L、液固比3∶1、浸出温度90 ℃、浸出时间1.5 h,此时稀土浸出率可达98.11%。  相似文献   

11.
对深海粘土中稀土元素钇的酸浸过程进行了探讨, 考察了酸种类、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对深海粘土中稀土元素钇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酸与硝酸浸出效果相近, 均明显优于硫酸;最佳浸出条件为: 盐酸浓度2 mol/L、液固比4∶1、温度60 ℃、浸出时间60 min, 此时钇浸出率可达94.53%。  相似文献   

12.
酸浸提取锑鼓风炉渣中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硫酸与盐酸混合浸出的方法提取锑鼓风炉渣中的铁,考察了浸出时间、反应温度、盐酸加入量、硫酸浓度等对铁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超声辅助浸出的效果。结果表明,铁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炉渣量3 g、浸出时间2 h、反应温度80 ℃、1∶1硫酸10 mL、浓盐酸6 mL,此时铁浸出率为87.89%。相同浸出条件下超声辅助浸出可以缩短反应时间至0.5 h。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稀酸溶液中Ce(Ⅳ)难溶而Ce(Ⅲ)易溶的特点,采用硫脲-稀盐酸体系还原浸出稀土抛光粉废料中稀土氧化物.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L/S)、盐酸浓度和硫脲用量对稀土抛光粉废料中铈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4 mol/L、L/S为4.2、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60 min、硫脲用量0.04 g/g...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硫酸溶解NdFeB磁体废料,在此溶液中添加无水硫酸钠使废料中的稀土形成稀土复盐与铁等大部分杂质分离.对稀土复盐进行碱转换生成稀土氢氧化物;用盐酸溶解稀土氢氧化物后采用非皂化P507进行萃取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高钕低镝稀土的过程中,与传统的皂化P507萃取相比,采用非皂化P507可以大大减少氨水和盐酸的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乳化现象.采用本工艺制得了纯度大于99%的氧化钕、99.5%的氧化镝.  相似文献   

15.
西南稀土矿黑色风化矿泥中铅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芳  池汝安 《金属矿山》2003,(8):28-30,41
西南稀土矿黑色风化矿泥含稀土、铅、锰等,其中铅主要以PbO的形式存在。用热的盐酸溶液浸取稀土的同时,铅也转化为PbCl2进入溶液。利用氯化铅在冷、热水中溶解度相差很大的原理,冷却稀土母液即可回收铅。在试验确定的较佳的浸出条件和适当的冷却温度及时间下,铅的回收率在41%,用热水将浸渣洗涤1次,铅回收率可增加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某废弃荧光粉中含有49.63%的稀土氧化物,具有极大的回收利用价值。为实现该废弃荧光粉中稀土元素的快速高效浸出,对该废弃荧光粉进行了微波辅助盐酸浸出稀土元素Y和Eu的研究。浸出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273~373 K温度范围内红粉易于与酸反应,而绿粉、蓝粉不与酸进行反应,可通过酸浸法优先浸出红粉中的稀土元素Y和Eu。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600 W,微波辐射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60 ℃、盐酸浓度为4 mol/L、过氧化氢添加量为0.2 mL/g、液固比为7.5 mL/g的条件下,该废弃荧光粉中稀土元素Y和Eu的浸出率可达98.84%和88.72%,几乎实现了红粉中稀土元素的完全浸出,且与常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辅助浸出在不降低浸出率的条件下可明显缩短反应时间,为废弃荧光粉中稀土元素的快速高效浸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剑虹  张兴  徐莹  吴文远 《矿冶》2010,19(1):66-69,76
本文通过对在不同萃取剂皂化值、料液酸度和铝浓度条件下,稀土和铝在环烷酸体系中的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研究,发现料液含有中、高浓度铝时,由于pH值较高造成羧酸的溶解损失增大以及铝离子易水解发生乳化的问题,使得铝和稀土的分离系数βAl/RE随着料液pH值的升高急剧减小。经分析比较得出环烷酸萃取体系分离稀土和铝的优化工艺参数为:皂化值0.35M、铝浓度为12.5mmol/L、pH值为0.10条件下,分配比DAl=0.18,DRE=0.059,分离系数βAl/RE=3.06。  相似文献   

18.
白云鄂博稀土矿绿色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白云鄂博稀土矿处理工艺中放射性钍进入废渣难以存放、Ce(Ⅳ)难以浸出等问题,采用碱分解-硫酸浸出-水浸出处理白云鄂博稀土矿,考察了初始酸度、酸矿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等浸出条件对稀土、钍和Ce(Ⅳ)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初始硫酸浓度6 mol/L、酸矿质量比 1.1∶1、反应温度90 ℃、反应时间120 min条件下,稀土平均总浸出率为95.5%,Ce(Ⅳ)和钍平均总浸出率均大于98%。Ce(Ⅳ)和钍进入酸浸液中,三价稀土进入水浸液中,实现了Ce(Ⅳ)与三价稀土元素的粗分离,解决了放射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