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OS对磁盘数据的管理是通过文件名目录和文件簇链表(FAT)来实现的。在每一个文件目录登记项的位移26~27处,存放着该文件的起始簇号。DOS就是根据此二字节来寻找文件的簇链并确定文件所在扇区的。如果此二字节被破坏,DOS将无法对该文件或子目录进行任何操作。这就是加密的基本原理。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恢复文件的方法是这样的: 1)打开文件目录登记表,找到该文件对应的目录登记项,将其中第一个字节由E5H改回原来的字符。 2)从目录登记项中获取该文件的起始簇号和文件长度。从起始簇号出发自动或手工在文件分配表(FAT)中恢复出被删除文件的簇号链。 该方法隐含着待恢复文件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exFAT文件系统查询FAT表时会读取大量无效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阻止无效数据读取,加快文件查询速度,且代价较小的优化模型。优化模型在flash中建立簇链表,顺序存储已读文件的FAT表信息,在系统RAM中建立文件信息块,保留该次运行常用文件的簇链表入口地址。以此快速查询文件FAT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FAT表离散度越大,速度和效率的优化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件隐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安全防护手段。FAT32文件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被广泛用于基于Flash芯片的移动存储设备。在分析FAT32文件系统文件组织方式及存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擦除、转移存储目标文件目录项对文件FAT表项进行重定向改写的方法来实现文件隐藏。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隐藏容量大、隐蔽性好、鲁棒性强、安全性能出色等特点,但对于大文件执行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在Windows XP FAT32文件系统中,利用PE文件的簇号链作为一种密钥,实现软件的防拷贝保护.着重介绍了文件首簇号及簇号链的获取方法,并用Win32汇编语言,实现了获取文件首簇号和防拷贝保护程序.在Windows XP环境下进行了测试,效果良好,对加密爱好者不失为一种可供参考的加密方法.  相似文献   

6.
FAT32文件系统结构的技术参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分析了FAT32的主引导记录、DOS引导记录、文件分配类、文件目录表、DATA区在文件系统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在清除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中,常常碰到计算系统因感染计算机病毒而使磁盘上的文件目录表(FDT)和文件分配表(FAT)遭到破坏的情况。例如,有些引导型计算机病毒,计算机感染上以后,病毒把自身隐藏在磁盘引导扇区,而把原来正常的引导记录搬到磁盘的其他地方存放起来。如果这个存放的地方正好是FDT所在的区域,就破坏了FDT表;如果正好是FAT所在的区域,就破坏了磁盘的FAT表。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硬盘数据恢复时,如果每次都从头到尾地进行扫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恢复的数据大部分是不需要的。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应对特定的重要数据文件进行恢复。论文从硬盘启动及文件读写的原理出发,分析文件被修改或删除时操作系统所做的操作,对比分析文件分配表(FAT)和文件目录表(FDT)在特定文件修改或删除时产生的变化,针对现有的数据恢复技术无法自动恢复不连续簇文件的问题,通过FAT表内连续簇的分布规律来进行特定文件恢复,并在实验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FAT表(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是存放在磁盘上的一段信息内容,它主要记录了有关磁盘上文件被分散储存在不同扇区的信息(即记录着磁盘文件在数据区中所占用的磁盘空间的信息)。如果FAT  相似文献   

10.
肖鸣 《计算机应用》1992,12(4):49-51
本文介绍了磁盘文件分配表(FAT)在管理磁盘文件过程中该表所起的作用,提供了几种读取(FAT)表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早晨起来,开机电脑显示“File Allocation Table bad driver C:”,我想应该是“文件分配表损坏”,但除了重装Windows之外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比较简单的办法?(上海 天 寅) 该问题确实是系统C盘的文件分配表损坏了。文件分配表(FAT)是MS-DOS和其他基于Windows的操作系统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的文件系统。当你通过使用FAT或FAT32文件系统格式卷时,文件分配表是Windows创建的数据结构。Windows在FAT中存储关于每个文件的信息,以供检索文件之用。FAT32比FAT支持更小的簇和更大的卷,这就使得FAT32卷的空间分配更有效率。 你…  相似文献   

12.
兼容FAT32的DSP文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祥 《测控技术》2010,29(3):59-62
通过在MMC/SD卡上建立FAT32文件系统,使DSP采集的实时数据以文本文档的格式存储,由此在PC上直接读取嵌入式DSP系统采集的数据,方便了数据的分析与存储,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并且针对MMC/SD卡的特性进行合理的优化。以FAT32文件系统原理为基础,从高级格式化层次,设置FAT32文件系统的各项参数;创建文件层次,将由DSP5509所采集的数据存放到在FAT表中建立的簇链中,在FDT表中记录文件目录的头结构,并且在PC上直接读取;删除无效数据层次,通过对FDT表内的文件目录参数的修改,将文件存放的数据删除,这种删除不需要删除所有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硬盘内部结构可分为五部分:主引导区,引导区,文件分配表,目录区,数据区。这五部分是存在一定的逻辑组织关系的。通过对这种关系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就能熟知硬盘分区的相关参数和读写文件的工作原理。通过这些参数值找到相应的目录区,修改文件目录项的删除标记,并从文件目录项中获取文件的大小和起始簇号,然后计算文件所用簇数,最后在文件分配表中将文件链接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应用dBASEⅢ过程中,有时会因某些误操作使输入数据库中的记录丢失。能否使丢失的信息重新恢复?下面据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谈谈修复数据库的方法。首先对必备知识做一简要的介绍: 1.文件分配表(FAT)结构如下: FAT的前两项用来标记盘的类型,从第3项开始表示盘簇的分配状态。文件的第一簇的簇号记录在该文件的文件目录中。  相似文献   

15.
用DOS中Del和Erase命令删除文件时,只是将文件目录登记项中该文件的文件名第一个字符替换为“E5”,并将文件分配表中该文件占用的簇数清零,其他信息并没有改变。因此可用PCTOOLS中Undelete file命令及DEBUG等工具软件恢复该文件。这不利于文件的保密要求。如果我们事先将该文件的目录登记项中起始簇号和文件长度都置为零,然后再用Del  相似文献   

16.
要想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和目录,一般人员只能使用PCTOOLS工具软件的磁盘命令U但是PCTOOLS的启动速度比较缓慢,操作起来又相当繁琐,为此笔者编制了一个可快速恢复被删除文件的实用程序。我们都知道,DOS在使用DEL、RD命令删除文件和于目录时,只破坏了文件分配表FAT并将文件目录表FDT中的文件名首字符修改为ESH而FDT表的其余部分如文件的属性、文件的长度、文件的首簇号及文件的生成日期时间等信息均未被破坏,这给我们快速准确地恢复被删除文件提供了便利条件.程序首先利用程序段前缀PSP的格式化参数区获得命令行参数,然…  相似文献   

17.
NTFS系统存储介质上文件操作痕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步根 《计算机工程》2007,33(23):281-283
计算机用户通过文件系统存取数据,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如增加、删除、修改)会在存储介质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与文件系统有关。NTFS文件系统以簇为单位分配和回收外存空间,通过主文件表来进行管理。文章从计算机取证角度探讨NTFS文件系统下访问文件(夹)的方法,研究NTFS文件系统下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痕迹,并与FAT文件系统中的痕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杨德明 《计算机应用》2012,32(9):2500-2503
针对来自客观设备失败和主观数据破坏,提出一种数据快速恢复方案。当文件系统未损坏或损坏不严重时,只选取文件分配表(FAT)表项中有价值的内容实现数据快速还原;如果破坏严重(或出于计算机取证需要),则可以从整个物理硬盘的所有空间(包括操作系统中不可见区域)里最大限度提取出用户的有效数据信息。根据FAT32文件系统中数据存储与删除机理,通过扫描FAT表中未分配空间,以文件头部特征码所在扇区的簇号和残存目录项中文件大小两个参数确定文件的存储空间进而恢复;探讨了复合文档结构,给出了根据文档存储规范和数据流标识提取有效信息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案可以简单、高效地恢复被删除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每个DOS文件目录项均由32字节组成,而且操作系统访问每一个文件都是从该文件目录项的第26和第27字节(十进制数,亦即倒数第5、第6字节)来获取该文件起始地址的。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修改该文件的入口地址来达到加密文件之目的。修改该文件的起始簇号,我们利用PCTOOLS软件工具。若起始簇号高低两字节内容不等,则使两者内容互换;若起始簇号高低两字节内容相等,则使低位字节(即第26字节)内容加1或减1,从而加密文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硬盘分区的组织结构和数据结构,阐述了硬盘分区表的组织结构以及组成,并用实例说明FAT文件寻簇链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